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這個簡單的方程式顯示了,人類活動如何摧毀地球

這個簡單的方程式顯示了,人類活動如何摧毀地球

智人現在與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相抗衡。人類是地球系統變化的主要驅動力。工業化社會以相當於小行星撞擊影響的規模改變地球。這就是人類世描述的摘錄--它提出的人類活動深刻塑造環境的新的地質時期。

但它能以數學方式陳述嗎?歐文·加夫尼(Owen Gaffney)認為這是可以的,並且相信這樣做會產生工業化社會風險和同時正在採取行動時是至關重要的明確聲明。

遵循儘可能簡單的原則,但並不簡單,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威爾·史蒂芬(Will Steffen)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歐文·加夫尼(Owen Gaffney),通過歸結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變化速度,繪製了人類世方程,包括了:大氣,海洋,森林和濕地,水路和冰蓋以及美麗的生命多樣性。

40億年來,地球系統(E)的變化速度一直是天文(A)和地球物理的力(G)加上內部動力(I)的一個複雜函數: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與其他行星的引力相互作用,太陽的熱量輸出,大陸板塊碰撞,火山和演化等等。

這個變化的速度一直很穩定。如果我們以過去的7000年為基線,全球氣溫以每世紀0.01°C的速度下降。目前的速度(過去45年)是每世紀上升1.7°C,是基線的170倍。有記錄開始以來最暖的12年全部發生在1998年以後。

碳排放到大氣中的比率可以說是6600萬年來最高的。近幾十年來生物多樣性的巨大損失促使研究人員在2015年認為,人類世標誌著地球生物圈演變的第三個階段。其他的是35億年前的微生物階段,以及6.5億年前的寒武紀爆發。

結合這一點,我們得出結論,在過去的40年到50年里,地球系統(e)的變化率是一個純粹的工業化社會的函數(h)。

在這個方程式中,天文和地球物理力量由於其本質性質或稀少性而趨於零,內部動力也如此。所有這些力量仍然施加作用,但目前比人類的影響要小一個數量級。

這是一個大膽的聲明。但是這樣看來,關於人類與自然原因的爭論就消失了。在2016年,地球遇到了一場影響全球氣候的大規模厄爾尼諾現象。但是,被較冷的拉尼娜(Galeria LaNi?a)現象所平衡,將兩者統一起來,由此產生的地球系統的凈變化率在十年左右是零。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人曲線 的精彩文章:

從宇宙的宏觀角度出發,人類是否是極端環境下的生物呢?
彗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提出兩大猜測解釋彗星為什麼帶尾巴

TAG:迷人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