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記性不好了,是正常現象嗎?
隨著年齡的增長,家裡的長輩不僅身體健康狀況有所下降,還會出現記憶力減退、計算能力下降等情況。長輩這時候常會打趣自己「年紀大了,不中用嘍」。其實,記憶力減退還可能是發生認知障礙的信號。
不同於正常的老化,認知障礙是一種疾病。由於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機能下降,我們往往會忽視疾病本身,而導致不能及時就診。
認知障礙是什麼?
認知是大腦接受和處理外界信息、讓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它囊括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多個領域的技能,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等幾大方面的能力,是大腦必不可缺的重要功能。
認
知
如果大腦受到損傷,就可能導致認知功能受到損害,發生認知障礙,表現為上述某個或多個領域的能力下降。這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實現和生活質量,嚴重時使患者生活無法自理、甚至死亡。
認知障礙中重症者被稱為「痴呆」,最常見類型叫做「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是一百多年前,德國的阿爾茨海默教授提出的一種以記憶力下降為主要癥狀的腦部疾病,這種疾病有著特異性的腦部病理改變:澱粉樣斑塊和神經元纖維纏結。
目前,我國認知障礙的患者人數在1000萬以上,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約有600萬,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的主要殺手之一。逐年上升的發病率,不僅嚴重危害著老年人群的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認知障礙?
受限於現有的科技水平,認知障礙的確切原因和發病機制目前還未能完全搞清,但高齡、有認知障礙家族史、頭顱外傷史、糖尿病、中年高血壓、缺乏鍛煉、抑鬱均有可能和認知障礙的發生有關。
識別認知障礙的早期徵兆
認知障礙的早期階段是控制疾病的最佳時機。及早就診並給予專業的治療,有利於控制病情進展。如果家裡長輩出現下面這些癥狀,一定要儘早到醫院就診檢查!
■記憶力減退:和過去的一年相比,記憶有可察覺的變化,常常忘記剛發生的事情,比如剛說過的話或者剛做過的事。
■計算能力/注意力減退:買菜、繳費算不清帳,買了東西不給錢或給了錢不拿東西。
■性格性情有改變:變得固執、多疑;經常發獃、情緒低落、缺乏興趣;行為、個性發生改變,讓家人難以理解;少數人還會出現幻覺。
如何預防認知障礙?
?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合理飲食,堅持體育鍛煉。
?防治慢性疾病: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要合理用藥,積極防治腦血管病的發生。
?保持積極心態:培養興趣愛好,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與人交往。
?定期進行體檢:一般體檢項目,腦部認知功能篩查等。
家人可以為認知障礙
患者做些什麼?
1
親情照料
保持和老人的親情交流,減少老人的孤獨和無助感,鼓勵老人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陪老人散步、活動等。
2
防止老人自我傷害
家中的危險品如有毒物品或藥品、利器要保管好。
3
防止老人意外傷害
患者的反應能力可能下降,某些場合避免病人獨自行動。家裡地面、地板要做防滑處理,以防意外摔倒。
4
注意用藥安全
認知障礙老人多伴有其它慢性病,用藥較多,要避免服用不當或多服。
5
防老人走失
認知障礙老人可能會不記得回家的路,又難以說明自己的姓名和住址。家屬可在老人身上放置寫有姓名、家庭住址和聯繫電話的卡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