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到底錯在哪裡?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到底錯在哪裡?

原標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到底錯在哪裡?



佛教壁畫


講真,吳秀波和陳昱霖的瓜,大家吃得滿意嗎?


說實在的,看到陳昱霖的朋友圈

范師傅的第一個關注點不是吳秀波有多渣。


畢竟娛樂圈,見怪不怪了。


我看到的是那一句:「用佛教給我洗腦」。


正是這一句話


讓我覺得陳昱霖說的可能是真的


因為確實有人,通過歪曲佛教教義,來控制信徒。


可能有人會覺得,佛教都是勸人向善的理論,怎麼會呢?


佛教的教義


佛教的教義,原本是高深晦澀的,其中很多複雜的辯證理論,甚至已經進入了現代哲學的領域。


但是為了推廣傳播宗教,就必須將其通俗化。

一些僧人為了推廣佛教,將一部分教義簡化成了因果論和虛無主義。


而這兩者,導致了佛教成為了一部分人洗腦的工具。



因為佛教的因果論,在很大意義上,都是消極的。


佛教的因果論是:因為張三偷竊,所以張三必定會遭到報應,比如打入十八層地獄,比如來生做牛做馬。


直觀地看,這是積極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理論。


但是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消極的。因為它宣揚的種善因,得善果。


肯定有人會說,這不是很好么?勸人向善。



勸人向善沒錯,但是他錯誤地歪曲了因果論。

正確的因果論本身是沒有錯的。


比如,因為張三偷竊,結果是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張三偷竊,結果他發了一筆橫財。


這兩者,其實都是正確的因果論。


因為因果論只是客觀陳述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而不是會告訴你,你做某件事,就一定會得到某種結果。


這就導致了,佛教一度成為統治者進行洗腦的工具。



慈禧宣稱自己是觀音轉世


歷史上有很多朝代,統治者都大力宣揚佛教。


難道僅僅是因為統治者自身篤信佛教嗎?

不完全是這樣,更重要的是,佛教因果輪迴的理論,給老百姓灌輸了一種,這輩子我行善吃虧受剝削,下輩子我就能飛黃騰達享富貴的錯誤理念。


這種理念的結果,就是社會的不公平被忽視,人們不會再為自己受到的不公而抗爭。


宿命論


佛教的宿命論告訴信徒們,所有的事情都是命中注定,即便你再努力,也無法改變天命輪迴。


想要改變怎麼辦?


高僧們會告訴你:不是通過個人努力,不是通過積極進取。機緣到了,自然成了。


而是通過積德行善。


坦白說,積德行善有其積極意義,但是充其量是讓你和周圍的人關係更好,更受歡迎。


但是個人的成功,還是需要不斷地努力才可以。


以上兩點,導致了佛教一度成為封建統治者蠱惑人心的工具。


百姓們不再為自己受到的剝削和壓迫而反抗,反而甘之如飴。


統治者們自然樂享其成。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願意接納佛教。


歷史上有過三武一宗。


這四個人分別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周世宗。


這四個皇帝在位期間,沒有推崇佛教,甚至花了大力氣打壓佛教。


為什麼呢?


因為佛教興盛太過,已經造成了非常大的社會問題。


不管什麼時候,耕地,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


而佛教的寺院,會佔用大量的耕地。


古代的寺廟,可不是像大家想的,在山上建個寺就完了,那是現在人造的旅遊景點。


一座寺廟,要養活多少僧侶,就要種多少地。


而寺廟產出農作物,是不交稅的。


所以很多農民看到這個事情,一拍腦袋:反正不交稅不納糧,乾脆當和尚。


於是就導致了和尚越來越多,農民越來越少。


唐代後期,由於佛教寺院土地不輸課稅,僧侶免除賦役,佛教寺院經濟過分擴張,損害了國庫收入,與普通地主也存在著矛盾。


比如:

天台山國清寺,置有寺院莊田 12頃;淄州長白山醴泉寺,有莊園 15所;隴州大象寺 ,田莊7所,土地53頃。發展到後期寺院土地過多僧尼無法耕種,會僱傭佃戶進行耕種,大量的勞動力掛靠於寺院經濟。

除了對土地經營外,寺院發展出許多發展經濟的道路。寺院在這一時期甚至還發展出了完善的金融體系,包括質舉、借貸等等。一些寺院甚至以末法時代將要來臨為名,利用信眾對末日的恐懼斂財。

和普通的借貸不一樣,這可是香火錢,一分一厘都沾著佛祖的恩澤,大家自然趨之若鶩。


你是皇帝的話,你能接受這樣的存在嗎?


於是,武宗頒布敕書,要求有異行和不守戒的僧尼還俗,「天下所有僧尼解燒練、咒術、禁氣、背軍、身上杖痕鳥文、雜文功、曾犯淫養妻、不修戒行者,並勒還俗。若僧尼有錢物及谷斗、田地、莊園,收納官。如惜錢財,請願還俗去,亦任勒還俗,充入兩稅徭役。



到了後期,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


唐武宗的這種做法,固然有些矯枉過正,但是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佛教的泛濫,對社會產生的不利影響。


到了現在,我們提倡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大部分的寺廟,都已經商業化和正規化,僧人成了一種職業,不再遊離於社會之外。


現在雖然大家一口一個佛系,但是實際上並不是真的信了佛,而是對生活表達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用佛教的概念去宣傳一些理念,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被這類思想蠱惑。


. End .

要不要 贊 和 分享到票圈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關於接吻的冷知識,這個七夕,我想說給你聽
明朝第一名妓:要睡多少渣男,才能找到真愛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