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陸居住證「輸給」台灣健保卡,有沒有道理?

大陸居住證「輸給」台灣健保卡,有沒有道理?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9月21日,台「立法院」本會期開議,蔡當局將大陸居住證的因應措施視為「國安問題」,並列為最優先法案,據稱,賴清德將以限縮台灣民眾公民權的方式予以反制。關於反制居住證的爭議,預計將鬧一陣子,日後有什麼新發展再談。這一次我們聊下部分在大陸的台灣民眾為何對申請居住證有所猶豫。

十分關心「居住證效應」的大陸民眾,前幾天應該也注意到台媒《中國時報》一則不算起眼的新聞:《「立委」急啥?「國人」申請大陸居住證「觀望者多」,癥結點在此》。

報導稱,癥結點在於,「我不會為了『中國居住證』,而失去台灣健保卡」。《中時》引述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稱,「准移居大陸的台灣人估計達60萬…..但目前觀望者居多」,所謂「不會為了居住證,而失去健保卡」,此看法是來自作者在北京的台灣朋友。

但《中時》的結論是,「立委」與其提案將領居住證的民眾除(戶)籍,不如好好想想怎麼讓健保活下去。

將大陸居住證與台灣健保卡放在同一個天秤上比較,其實怪怪的,因為概念不同。居住證提供的是生活便利,健保卡提供的是醫療保障,本是兩回事。但是,對一般民眾而言,兩者都是生活考量的一環,怕因為在大陸得到了便利,而失去台灣的醫療保障,是理所當然的顧慮。

別說拿居住證與健保卡來比,我認為,就算拿「自由民主制度」與健保卡來比,若只能二擇一,絕大多數民眾會選健保,因為健保才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保障,其他的,沒有也不會掉塊肉。

台灣的健保醫療制度

今年春天,我在廈門辦事,滴滴司機知道我是台灣人,開口就是「台灣好啊,福利好,醫療福利特別好」。因為我沒有在大陸長住,所以不太知道兩岸醫療福利的差距,但台灣健保制度世界聞名,這卻是真的。

不是只有在大陸長居的島民怕失去健保,只要居住在海外的,都一樣。病了,肯定回台治療,因為便宜,醫療水準又高。

簡單說,健保制度是台灣的一大善政........如果它能維持長久的話。

全民健保制度要確保的是,人人都應當享有低負擔的醫療保障,所以在低費率的設計下,健保政策推行沒幾年,覆蓋率就達99%。放眼全世界,這都是一項奇蹟。在全民健保推行以前,不少台灣民眾因為負擔不起巨額的醫療費用而自殺,推行之後,這現象快速消失。

全民健保政策最為人稱道的,乃其最大受益者是經濟狀況處於底層的人民,窮人即便罹患癌症,都還能負擔得起高水平的醫療,政策實施以來,不知道救了多少貧困家庭。

我還記得,1995年健保實施時,時任「行政院長」的連戰在醫院探訪重大病症的病房,病患家屬是如何感激涕零地握住連戰的手,連聲道謝。誠然這則電視新聞畫面,有宣揚政績的宣傳性質,但不能否認,受到幫助的底層人民,謝意是最真誠的。

重大病患家屬因健保而省下的錢,超過100萬新台幣。而這金額(1995年的錢更值錢),他們可能得儲蓄10年以上,甚至一輩子都存不了這麼多。特別對那些患病者乃家庭經濟支柱的案例,健保不只是及時雨而已,而是救命筏。

無論是一般的小病小痛,或重大傷病,民眾只需要花費100-250元新台幣的挂號費,與小額的「部分負擔」,即能享有看診與藥品(額外開支,視醫院而定),而每個月負擔僅幾百元到一千多元,許多國家都好奇,這是怎麼辦到的?紛紛來台取經。

這項制度,簡單說,就是由政府、僱主與民眾三方分攤保費,按照身份與薪資級距決定保費金額。若是受薪階級,僱主負擔最多。若是業主,自己負擔最多。若是自由工作者,自己負擔六成,政府負擔四成。若是農漁民,自己負擔三成,政府七成。若是軍人、低收入戶、榮民(早期自大陸來台的退伍軍人),則全額由政府負擔。

換言之,在設計上是愈富者負擔愈多,經濟上愈弱勢負擔愈少。以沒有僱主的自由業人士為例,依託工會投保,若以最低所得兩萬二台幣申報,則只需繳675元台幣/月。若所得為45800元以上,則需繳1289元/月。

健保所涵蓋的醫療服務與藥品包羅甚廣,住院病床費也包含在其中,還含每年免費健康檢查。所以大醫院裡都有「健保床」,視病房性質與入住天數,部分負擔從5%-30%不等,在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遠地區費用更低,各種經濟弱勢民眾包含3歲以內兒童,則完全免費。

從保險類別來看,全世界目前採用三種不同體系: 社會保險制度、公醫制度、市場制度,台灣健保屬於社會保險制度。相較之下,公醫屬政府介入最多的制度,市場制則政府不介入,完全由民間保險公司經營。社會保險制度的最大特色,就是讓僱主部分承擔起照顧員工醫療的責任。

這個利益良善的制度,由於其低費率,自然會面臨許多嚴峻挑戰,而台灣健保走過二十幾年,雖造福了許多人民,但其自身的生存,也可謂危機重重。

健保的生存危機

錢與貪,是這項政策的殺手。低廉的健保成本,使得中老年民眾將「逛醫院」當成生活里的一環。據報導,台灣人平均每年看病15次,是歐美的二到三倍,甚至每日都「光顧」者,也大有人在。而且,人都喜歡去大醫院看病,即便只是感冒。這樣貪小便宜的心態,嚴重消耗珍貴的醫療資源,如藥品、醫師與醫護人員的高端醫療服務。此現象同時也排擠了真正需要大醫院照護的病患。

再者,醫院的收入大部分來自健保給付,等於使用便宜醫療的人數增加,醫院的毛利率下滑,只好一方面採取減少成本的措施,另一方面努力增加門診數量,以取得更多收入。

可想而知,民眾的「踴躍」就醫,直接使得醫療人員的勞動條件惡化,以及整體醫療品質的下滑。久而久之,醫院開始排斥病況複雜的病人,因為相對而言,這樣的病患消耗的成本較高,還得不到符合效益的收入。醫師與醫護人員的工時長、薪資低,也使得從事醫療服務的意願降低。

醫療環境的險惡,讓醫院與醫師傾向不願意應付醫療糾紛風險高的疾病,因為健保的給付,不包含醫院與醫師必須承擔的風險。被病患家屬告上法院,醫院是得不到健保補助的。

另外,葯價黑洞的問題,也很快地浮現。簡言之,藥商與醫院勾結,在申報藥品價格時高報,以獲取健保給付,並用中間的價差彌補重症醫藥與病房費的不足。這還屬正常,以藥品套利,也是不法官員與民代的生財之道,因為在所有醫療收入中,藥品利潤最容易賺。

民眾喜歡吃藥,醫院喜歡開藥,雙方互蒙其利,居然變成醫療產業的重要支撐之一,可想而知,健保原本已入不敷出的財政窘境,又因此雪上加霜,惡性循環。健保局為了防止此弊端,開始不斷壓低葯價,卻又使得藥商乾脆停止進口利潤不佳的好葯,換成利潤較高的(相對)劣質藥品。

要解決這些亂象,主要還是得靠提升保費,與全盤合理化健保的支付制度,所以有了二代健保。

一開始,醫院向健保單位申請給付,是論件計酬,後改為論病例計酬,由健保局審核其申請的合理性,一般醫院的申報會被砍10%-20%左右。這個制度一來過大耗費審核成本,二來造成健保財務黑洞擴大。針對此弊,2013年實施「二代健保」,將給付改為「總額支付制度」,不再只是被動接受醫院的申報,而採取預先劃定醫療支出費用的總額,遏制醫療院所浮報,避免健保破產。

二代健保另外還開徵「補充保費」,簡單說,就是將個人所得中的獎金、股利、利息等額外所得,也納入薪資級距的考量,增加保費。可想而知,這項改革從2011年到2013年施行,引起社會許多的爭議,從民眾口袋裡挖錢,無論理由多麼充分,肯定挨批。

補充保費的制度,對於健保財政有直接的幫助,但若要改善整體醫療環境,仍須許多相關政策配合,所以當時社會各界鋪天的批判,一時動搖了馬英九當局的執政基礎。這也不意外,因為健保是屬於「強制加保」,民眾不繳也不行,所以當然動輒得咎。

須知,保費調整在台灣現行政治制度下,要過層層關卡,「立法院」要審核通過才行。選民當然不歡迎多繳錢,「立委」則也怕被選民唾棄,所以必然以民粹方式反對。但話說回來,馬當局確實也做足了宣導,讓57%民意支持調整費用,法案最後才得以通過。

通過是通過了,但民眾繳保費時心中怒不免有芥蒂,埋下反馬的種子。

結語

馬英九執政了兩年,2010年終於結束自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每年兩百多億的虧損,二代健保之所以在有盈餘的基礎上提前研議,乃因當時馬當局精算下預測健保將會破產,這是會倒台的大事,所以早作打算。2013年推出二代健保後,該年盈餘超過500億,2014年亦然,到了2015年甚至盈餘破千億。

因此,馬英九在2016年大選前,有雄厚的資本調降健保費率,以爭取民心。但也使得蔡英文執政的第一年,盈餘已萎縮剩不到兩百億,2017年反轉為超過百億的虧損,健保財政再度蒙上陰影,並可能於2021年破產。於是蔡當局又開始研議三代健保,調漲保費看來是勢所必然。

全民健保會不會破產?我認為可能性很低,因為沒有執政黨經得起健保破產的衝擊,最重要的是,人民也不會樂見其破產。純從財務角度來看,健保的問題遠小於勞保,因為99%的投保率,基數很大,調漲次數就算增加,金額都不會太大。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醫療體系會不會出現過多的弊端,醫療品質又會不會下降?這端視醫療政策是否能建立民眾正確的觀念,到適合的地方就診,真正需要看病時才去看,並也不要過度依賴藥品。

再者,醫療院所的分配問題、藥品黑洞問題,都不是不能解決,相關政策,只看執政者的決心而已。

健保確實是蔡當局「反制」大陸居住證的工具,但因此取消民眾健保資格的做法明顯「違憲」,有美國綠卡的民眾可享有健保福利,為何有大陸居住證就不行?這一點若沒有足夠的堅強的理由,一樣會讓蔡當局反傷己身。

健保與醫療制度的問題非常複雜,本文難以詳述,大陸媒體所公布的一些相關數據,皆有其本,有興趣的讀者,可閱讀相關報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Airbnb民宿要上長城 延慶文委:不支持,也沒收到報審文件
每日軍情:中國新一代固體火箭試車成功 伊朗威脅將封鎖波斯灣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