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次辦好」讓群眾感受教育公平與效率

「一次辦好」讓群眾感受教育公平與效率

「一次辦好」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山東實踐。全省教育系統立足教育實際,深化「一次辦好」改革,寫好山東教育奮進之筆。

一、一張清單,統一標準。全省教育系統向社會公布了首批「一次辦好」事項清單,其中省級39項,市級共655項,市均38.5項,向全省人民作出了莊嚴承諾。清單之外的也要創造條件,爭取一次辦好。從目前各市公布的「一次辦好」事項清單來看,差異較大,少的只有20項,多的近80項,這表明事項所依託的政務服務事項存在較大差距,也說明我們在事項標準化規範化方面還存在很大短板。需要加強權責清單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推進「同一事項、同一標準、同一編碼」,全面梳理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確保名稱統一、依據統一、類型統一、時限統一、流程統一、標準統一、網辦統一,做到市縣同級之間,事項基本一致,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審批。

二、一套指南,全面告知。結合精簡申請材料和縮減辦理時限的要求,組織修訂辦事指南。持續開展「減證便民」,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六個一律」要求,即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能通過個人現有證照來證明的一律取消,能採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蓋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過網路核查的一律取消,開具單位無法調查核實的證明一律取消。要按照最大限度減少證明事項數量的工作思路,清除各類循環證明、重複證明以及不必要的證明,徹底解決群眾提交證明材料的「多、煩、難」問題。在確保審批服務質量的前提下,要同步壓減辦理時限。修訂後的辦事指南要通過政務大廳、網站、微信等多種渠道公布,一次性全面告知相關條件標準和申請材料清單。

三、一鏈全辦,協同作戰。今年4月,我廳編製了民辦教育機構(初等和中等)設立、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設立和學前教育機構設立3個事項的「全鏈條」辦理流程圖,在全省率先啟動一鏈辦理。這項工作是「一次辦好」的難點。各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將積極與人社、財政、民政、公安、住建、衛生等部門共享數據信息,形成部門協同合力。教育部門要主動牽頭,與有關部門協調,取消申請材料中的相關證照,實現「只跑一次腿、辦成多件事」。

四、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今年,省政府利用濟南市政務服務中心資源,規劃建設了省級政務服務大廳。我們制定了進駐大廳工作方案,確定所有行政許可事項和依申請公共服務事項進駐大廳,落實了窗口工作人員,並選派了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具有較強業務領導能力和較高組織協調水平的處級幹部擔任首席代表。我們將不斷提高進駐大廳工作人員的素質,加強教育培訓,督促進駐人員熟悉、掌握相關的辦事規程,強化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學習,確保準確受理、辦理進駐事項及諮詢答覆。優化辦事流程,創新辦事方式,能夠在窗口當場辦理的,當場辦結,需要一定辦理期限的,也要做到當場收件、當場受理。

五、一網通辦,不用跑腿。從2015年起,省教育廳行政許可事項除教師資格認定通過教育部系統網辦外,其他行政許可已經實現了全程網辦,各市縣行政許可也基本上納入了政務服務平台運行。實現「一網通辦」,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是重要支撐。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增強全局意識,盡最大限度提供教育方面的共享數據,同時也要學會利用其他部門的數據,為實現群眾的不跑腿目標作出積極努力。

學校是提供公共服務的直接主體,學校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要進一步拉長「一次辦好」改革的鏈條,將優化服務延伸到學校,全面提升學校的治理水平和服務能力。比如,幼兒入園、新生入學、轉學、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入學以及學生資助等事項,都是高頻事項、辦件量大、群眾關注度高,教育行政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換位思考,多出好點子,多想新招數,推出一批具有教育特色的「土特產」「一招鮮」,叫響「一次辦好」改革的教育品牌,為教育系統「一次辦好」改革走在前列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系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28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要聞:我國首次對省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進行評價
一本改變家教理念的動物小說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