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人這樣教孩子去愛,而我們呢?

美國人這樣教孩子去愛,而我們呢?

作者:高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作為有特殊貢獻專家,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在華聲月報社(後華聲報電子版社)歷任記者、社長助理、華聲報電子版主編、副總編輯、總編輯。2003年9月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歷任副院長、院長、常務副院長、黨委書記。

我相信,形成這種人與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社會風氣,肯定有諸多原因,但是它一定是基於教育,基於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愛的教育。

美國是信奉基督教的國度,在這個國家中,「愛」被提到至高無上的地位。然而,即便是這樣,他們對孩子「愛」的教育,最初也不是通過宣講《聖經》入手的。在美國,我注意到,老師會組織孩子們去觀察蜂鳥。告訴孩子們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有許多奇異之處,它的翅膀每秒鐘可以扇動50-75次,它每天要吃進相當於自己體重兩倍的食物,它從頭到腳都長著閃爍異彩的羽毛,頭部有細如髮絲、閃爍著金屬光澤的絲狀發羽,頸部有七彩鱗羽,腿上有閃光的旗羽,尾部有曲線優美的尾羽……

當孩子們通過望遠鏡,通過圖片資料對蜂鳥發生了極大興趣的時候,老師就會告訴孩子們,這樣小小的生命是多麼脆弱!為了讓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有食物,有住處,我們需要關照它們,於是,老師告訴孩子們,應該愛護野外的花草樹木,因為這些野外的每一朵花都可能是蜂鳥的糧倉。當然老師也會告訴孩子們,人類活動已經對蜂鳥造成了威脅,於是就帶著孩子們在校園附近的樹上安放餵養蜂鳥的一種專用的餵食器。幾天後,當孩子們看到向餵食器聚集而來的蜂鳥時,歡呼雀躍,這時老師會不失時機地告訴孩子們,就是因為你們放置的這些餵食器,讓蜂鳥有了食物,它們可以更好地生存,可以繁衍後代,炎熱的亞利桑那沙漠間也就會有更多的美麗的蜂鳥了。

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就是被這樣的故事感動的,他們不僅去聽,去看,而且參與其中。孩子最初的愛心,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萌發的。

記得兒子10歲我剛剛把他帶到美國的時候,他特別喜歡釣魚。誰沒有愛子之心啊,好,給他買漁具,再辦理一個全年的釣魚執照。每天傍晚,帶他去湖邊釣魚。

可能是因為平日釣魚的人太少,美國的魚都特別傻,還沒有生出對人類的戒備心。剛剛把魚餌投入水中,魚就開始咬鉤,搖著線輪一收線,水中的魚飛也似的追逐著魚餌,如果把線收得快一些,魚有時甚至會像飛鏢一樣躥出水面。此時,兒子一邊收線一邊興奮得大呼小叫不能自已。看著孩子在夕陽映照的湖邊一站就是兩小時,我的心裡不知道是什麼滋味:這麼貪玩的孩子可怎麼辦?他是否知道他在美國要走的路有多漫長,多坎坷?

後來我回國工作了,兒子在美國上了中學,我知道他學慣用功,於是想方設法督促他多去室外活動。一天,我從互聯網上看到美國市場上正在出售一種新的名為「直升機」機動魚餌,號稱可以輕而易舉地釣到更大更多的魚。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兒子,讓他去買一個。

兒子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那魚可要倒霉了。」接著說:「我已經不釣魚了。真要把動物殺光,人類在地球上也就成了幽靈。」

兒子養了一隻小花貓,非常喜歡它。他這隻貓的本事可謂了得!有一天竟然將一隻小鳥給逮著了,這傢伙並不急於把「俘虜」立即處死,而是不斷地戲弄它,當兒子發現時,小鳥已是遍體鱗傷了。兒子趕緊將小鳥從貓口中救下,精心地為小鳥做了個窩,然後到互聯網上查找有關小鳥種類、習性和餵養的知識,打電話向當地的獸醫詢問給小鳥治傷的方法,自己跑到藥店去給小鳥買葯。此時兒子已上大學,學習非常緊張,可是,他堅持護理著這隻小鳥,幾天後,小鳥的傷漸漸好了,兒子捧著它走進樹林,看著它飛向遠方。

我不知道兒子什麼時候接受了美國人普遍擁有的生態保護意識,我相信是美國教育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它成功地造就著信奉美國價值觀念的人。

有一次,我開車去朋友家,突然「砰」的一聲悶響,汽車右前輪的輪胎爆裂了。我停車換備用輪胎的時候才發現,車上的液壓千斤頂壞了。我正在為難之際,一輛白色的汽車停在我的旁邊,駕車的是一位老太太。問我:「需要幫助嗎?」

我和她說了我的遭遇。她立即下車,打開車箱,把她的千斤頂拿出來給我用。

我忙著感謝,對老人說:「我很快就會弄好。」

老太太說:「不用著急。你什麼時候用完了,送到那裡就行了。」她指著不遠處一個教堂。告訴我,她去那裡有個聚會。

我趕忙把我的駕駛執照拿出來,遞給她,想讓她拿著,讓她放心。老太太笑了:「這是你的身份證件,我怎麼能拿?再見。」說著,開車走了。

當我把千斤頂送還的時候,老太太還囑咐我:一定要慢慢開,先到修理廠檢查車輛,又詳細地告訴我最近的修理廠的地址,看我開車離開。

這些事情給我的觸動是深刻的。素不相識,可是人和人之間能夠有這樣的關懷和信任。這種社會氛圍的創造應該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一些中國的留學生朋友曾經對我說,他們自行車出現問題,壞在路上的時候,總是會有開車路過的人停下來,問是否需要幫助。

我為了了解美國社會的情況,還專門做過一個小小的實驗。我把自行車放倒在人行道旁,自己坐在旁邊,看看經過的美國人會有什麼反應。結果發現,經過的汽車不會超過五輛就會有人停下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助。

我當時所在的亞利桑那大學位於美國西南部的圖森市。這是一個只有55萬人口的城市。我不知道美國西部見義勇為救助危難的濃重民風是否至今影響著那裡的人們。至少在美國,那種把助人作為人生的一種享受情形,我看到的太多了。

我曾經在紐約訂購了一本圖文並茂的精裝本大書《好萊塢服裝史》。看介紹的時候,覺得這本書有史料價值。可是拿到之後才發現,內容和介紹大相徑庭,書中講的更多的是好萊塢歷史影片中那些服裝的設計錯誤。這樣的書實在是太專業了,對我來說沒有用處。

結束了在學校的課程學習之後,我去美國首都華盛頓考察美國的新聞機構。

路過書店的時候,發現櫥窗中正在大力推銷一本剛剛出版的《美國公民知識讀本》。我突發奇想:我能不能把那本《好萊塢服裝史》和書店換一本《美國公民知識讀本》呢?

我把想法和我夫人說出的時候,她說:這是美國!商業原則是最高原則。《美國公民知識讀本》是暢銷書,你的書誰會買?千萬別自討沒趣。

我沒有聽她的,偏就要試一下。我拿著《好萊塢服裝史》到了杜邦環島旁邊的一個書店。我對店員說,我想找一下經理。

來到我面前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問我有什麼事。我說:我半年前在紐約買了一本書,發現內容和我想要的不一樣。我想用這本書和你換《美國公民知識讀本》。不知道行不行?

我還特別告訴他說:這本《好萊塢服裝史》是37美元,《美國公民知識讀本》是23美元。

那位中年男子說:「沒問題。我這個書店的書你進去後隨便挑一本。不要考慮價錢。書就是要人讀了才有用。沒用的書就沒有價值了。」他接過那本《好萊塢服裝史》,順手放到了櫃檯上。

當我拿到那本《美國公民知識讀本》的時候,我心中的愉悅已經不是拿到一本有用的書的愉悅,而是感到了生命的被尊重,感到了基於這種尊重之上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

我到美國首都華盛頓之後,想更深入地了解美國,於是住進一個美國家庭。

這是一對老年夫婦。老爺子叫本,老太太叫安。肯尼迪總統遇難25周年那天,我看到書房的桌子上擺放著本年輕時候和肯尼迪總統的一張合影。照片上,兩個人拿著一份文件正在討論著什麼。

我問本,這是什麼場合拍攝的?老爺子神情凝重地說:「是總統任命我出任哥倫比亞大使時。」

我這才知道老爺子的身份。

這對美國夫婦為人十分真誠、謙和。感恩節那天下午,老太太開車幾十公里,把我們一起帶到弗吉尼亞本的哥哥家,參加他們這個大家族的聚會。七十多歲的本拿著電鋸,認真切割著剛出爐的碩大的火雞,電鋸的聲響,飛濺的肉末,家人的歡笑,明亮的燈光,充滿房間的飯菜香氣,匯成了美國傳統節日的交響曲。在異國他鄉,我感受著這種來自美國人民家庭的真誠與溫暖。

春天,我要按照出國時向單位承諾的,如期歸國。定好回程的航班之後,我告訴了本。

老爺子有些愕然:「真的要回中國了?我不能送你了。因為我和安已經訂了去墨西哥灣度假的機票。正好比你早一周離開華盛頓。」

我馬上說:「我會在你們離開之前從家裡搬出去。請放心。」

本說:「我不是讓你搬出去。你就安心住在這個家裡。」

我以為本說的是客氣話,於是十分認真地說:「我肯定會提前搬出去。因為我此去就不會再回來了。這是你們的家,你至少要在我走之前檢查你們家的所有設施啊。」

本也認真起來:「你說我們是朋友嗎?」

我說:「當然是朋友。不過就是朋友,這也是你們的家啊。我不可能在你們不在的時候居住。」

本說:「朋友之間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信任。對不對?所以,你根本不用考慮提前搬走。」

我說:「你們離開了,我走後家裡的大門鑰匙交給誰?我此去是飛越太平洋,回到中國去。不會再回來。」

本笑著說:「太簡單了。你鎖上門之後,把鑰匙從門上的信件投放口扔到地板上就行了。」

後來一切就是按照本說的去進行。

我們送老倆口去墨西哥度假。一周後,我們離開了這個美國家庭。

我和這個美國家庭素昧平生,住在他們家中不過半年。而他們對一個外國人能有這樣的信任。這真是在我們的生活經歷中難以想像的事情。

在我們的社會環境里,我們會這樣相信人嗎?我們會這樣被人相信嗎?

我相信,形成這種人與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社會風氣,肯定有諸多原因,但是它一定是基於教育,基於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愛的教育。

我時常在想,我們的教育能夠教會我們的孩子面對一隻翅膀受傷的小鳥,面對一棵被攔腰砍斷的樹木,感到內心震動而不是無動於衷嗎?如果在我們對孩子的品德教育中沒有設計這樣的程序這樣的模式,我們就難以企望他們對人類的不幸有足夠的敏感,有真切的同情,有肯於為他人、為社會作出奉獻的衝動和神聖的責任心。

2012年5月,《中國青年報》報披露: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在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學》專題研討會」上語驚四座:

「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這段話被參會嘉賓發上了微博後,被網友轉發了35?000次。從這樣的轉載率可以感受到公眾對今天教育的憂慮的共鳴。新浪刊載這條新聞之後的跟帖1?125條,參與15?112人。

道德準則的知曉、人生理想的建立對人的一生是太重要了。重要到可以決定一個人整個生命歷程所有時段的光色。我們的教育對此的設計可能過於粗糙。

我查閱了一下我們的《小學生守則》:

一、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二、按時上學,不隨便缺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

三、堅持鍛煉身體,積极參加課外活動。

四、講究衛生,服裝整潔,不隨地吐痰。

五、熱愛勞動,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六、生活儉樸,愛惜糧食,不挑吃穿,不亂花錢。

七、遵守學校紀律,遵守公共秩序。

八、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不罵人,不打架。

九、關心集體,愛護公物,拾到東西要交公。

十、誠實勇敢,不說謊話,有錯就改。

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想應該是愛!人,只有懂得愛,才能善良,才能正直,才能有同情心,才能有責任感。愛心或許是人的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

中國的《小學生守則》把「愛」的要求列為10條守則之首,愛無疑是重要的。但是,一個剛剛進入小學的6歲孩子,面對「祖國」和「人民」這樣抽象的概念,會有什麼感覺呢?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問過我的老師:「什麼是祖國?」老師隨口說:「就是你從小長大的地方。」我疑疑惑惑地想:我從小是在郵電學院大院里長大的,這裡就是我的祖國嗎?當然老師隨後還有不少的解釋,但是,我真是聽不懂,直到現在也記不起來老師還說了什麼。

後來長大了,知道祖國不僅是從小長大的地方而且是我們祖祖輩輩生長繁衍的地方。再後來當了記者,足跡開始延伸至大江南北,才知道祖國的遼闊和壯美,才理解了祖國和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深刻關係。

然而真正理解「祖國」這個詞的含義,還是我到了美國之後。那時,我已過中年。身處異國他鄉,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那片土地對我的心靈是一種何等的召喚、何等的支撐。它讓你魂牽夢繫,時刻都會左右你的喜怒哀樂。只有當我的雙腳離開了祖國的大地時,我才會深切感受到與祖國之間血濃於水的不可分割的聯繫。

當我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駕車飛馳,聽著車載音響傳出「我家住在黃土高坡」的歌聲時,會不知不覺淚流滿面;當我走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康涅狄格大街上忽然抬頭看到中國大使館門上懸掛的國徽時,我會喉頭哽咽,熱淚盈眶;在春節聚會上我們中國留學生一起高唱「我的祖國」時,大家心如潮湧,淚如雨下……

在中國時,我對社會問題會懷有種種批判的衝動,就像眼裡揉不得沙子。到了國外,聽到誰說中國的壞話,我會從心裡生出反感,生出憤怒,生出鄙視。就像是對自己至愛的人,我會嚴厲批評她的錯誤,但容不得別人對她冷言冷語,更容不得別人對她惡意相加!

真的就是到了美國之後,我才更深地明白了祖國的含義,才更清楚地知道了祖國在一個人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一個人,要有什麼樣的人生閱歷才能理解祖國的概念啊!更別說一個人要修鍊到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境界是如何之難!

愛不是簡單的感情反應方式,愛是一種感情與理性相交相融的過程。愛是一種信仰。它有熱切的嚮往,不渝的忠貞,也有苛刻的標準,心靈的契約。

我們這些「過來人」可以體會到,愛是分為層次的。愛父母,愛兄妹,愛家庭是一種愛,愛花草,愛動物,愛大自然是一種愛,愛祖國、愛人民這應該是愛的更高層次了。孩子怎樣才能漸漸走到這個層次?

我們的教育如果想一下子讓孩子達及這樣的境界,似乎顯得有些匆忙了,我們似乎忽視了教育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甚至忽略了一個人生長的客觀進程,而當我們硬要超越認知的客觀進程強行實施教育上的跳躍時,我們就會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空白。教育的空白只能造成無知。

「祖國」、「人民」,這些我們要讓孩子們去愛的對象,對於生理和心理都處於只能通過直觀感受認知世界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太抽象了!抽象的東西,對於孩子來說就不容易被認識,就難以知道為什麼要去愛它的原因,因此就可能愛不起來。或者嘴上說愛,心裡並不知道怎麼去愛。

我們不如先引導孩子們去愛他們能夠看到、能夠感受到的具體的對象,比如他們的親人、老師、同學,甚至他們身邊的花草樹木、小鳥小狗,讓孩子們從珍愛生命開始學習愛。

我想,我們目前這種對孩子的道德教育的粗疏方式,與一個進了清華大學並且已經讀到四年級的大學生可以在動物園裡用硫酸去燒熊;與一個進入教育學院已經兩年,不久就要為人師表的大學生為了自己的臉面就殺死同學之間不能說沒有任何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Media 的精彩文章:

中美稅負對比研究報告
可口可樂收購咖啡連鎖店Costa 挑戰星巴克要看中國市場

TAG:1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