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身為商朝天子,紂王為何害怕聞太師?

身為商朝天子,紂王為何害怕聞太師?

正當比干被殺,百官心碎,對商朝前途一片茫然的時候,太師聞仲掃滅了北海七十二路反賊,得勝歸來。

聽聞此消息,以黃飛虎為首的商朝百官無不興奮,人人都覺得又看到了希望。

果然,在得知紂王的種種倒行逆施、妲己的惡毒、費仲尤渾的奸佞之後,聞太師果斷上書,提出十項建議,要求紂王立刻下詔施行。

具體是哪十項建議呢?

第一件:拆鹿台,安民不亂;

第二件:廢炮烙,使諫官盡忠;

第三件:填蠆盆,宮患自安;

第四件:去酒池、肉林,掩諸侯謗議;

第五件:貶妲己,別立正宮,使內庭無蠱惑之虞;

第六件:勘佞臣,速斬費仲、尤渾而快人心,使不肖者自遠;

第七件:開倉廩,賑民饑饉;

第八件:遣使命招安於東南;

第九件:訪遺賢于山澤,釋天下疑似者之心;

第十件:納忠諫,大開言路,使天下無壅塞之蔽。

聞太師這十項建議,可以說切中時弊,直擊要害。若是紂王能夠全部施行,商朝的江山即便不能起死回生,也會延壽許多年。

只是,這十項建議無一不是在訓斥紂王治國無方,荒淫無道。按以前的脾氣,紂王應當暴走,不但拒不施行,並且該把進諫者殘忍折磨死。

可是這回,紂王不但爽快接受了其中七項建議,就連廢除蘇妲己,殺死費仲尤渾,紂王都表示自己會考慮。

一貫強硬的紂王為何如此軟弱呢?只因這次敲打紂王的,是讓紂王從骨子裡都害怕的聞太師!

紂王究竟有多怕聞太師呢?

紂王看奏章之時,聞太師就站在龍書案邊磨墨。紂王剛剛看好,聞太師就將毛筆遞給紂王,口中還說:「請陛下批准施行。」

類似的諫言,此前商容、梅伯等人或多或少都提過。可是,他們無一不被紂王整死。眼下,聞太師不但怒斥紂王親政以來犯下種種逆行,甚至還要求紂王當堂批准,立刻下詔廢除弊政。

聞太師之舉,可以說,是對紂王的極大羞辱。可面對聞太師,紂王的臉上毫無怒色,反倒滿是討好,充斥著小心。

紂王對聞太師說,十項建議中,七項都會立刻施行,唯獨三項,請聞太師再做考慮。

哪三項呢?

紂王提出,鹿台畢竟是耗費許多錢財建造,一旦拆除,實在可惜。妲己向來賢良淑德,並沒有惡行。費仲尤渾盡忠職守,於國有功。此三項是否可以再議?

聞太師當即反駁,鹿台確實耗費巨大,拆毀確實可惜,但建造過程中有著太多百姓的血淚。拆除鹿台,就等於昭告天下,國家將一改前非,意義重大。

而讓百姓痛恨的鹿台,正是皇后妲己建議建造,因此,妲己必須廢除。

至於費仲尤渾犯下罪行實在太多,不但要貶斥,而且當立斬。

朝堂上,聞太師口氣非常強硬。彷彿他才是商朝社稷之主,紂王反倒成了唯唯諾諾,聽從命令的傀儡。

費仲尤渾見聞太師要殺自己,哪裡會甘心受縛,他們先後跳出來,怒斥聞太師已經犯下三項大罪:

其罪一、拿著筆逼迫紂王簽署詔令,不合禮法;

其罪二、身為臣子竟然要求廢黜國母,已失臣節;

其罪三、不經司法機關審核就要斬殺大臣,無視國法。

總之,聞太師是以下犯上,全無君臣之禮,此等之人,已經屬於十惡不赦之流,當速速斬殺。

費仲尤渾都是聰明人,他們列舉的聞太師所謂罪狀,都是滿堂百官親眼見到,親耳聽到的事情。

按照他們的理解,紂王在聽聞舉報後,當順水推舟,拿下聞太師。自然聞太師對他們的威脅也就消失了。

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料到,在聽到費仲尤渾的彈劾後,紂王露出了非常尷尬的笑容。

暴怒的聞太師一拳一個將費仲尤渾先後打翻,然後喝令武士將二人拖到午門,等候斬首詔令。

原著中紂王心中暗道:費、尤二人不知起倒,自討其辱。

這聞太師當著紂王的面暴打紂王寵臣,紂王竟然不敢為費仲尤渾出頭。紂王要多害怕聞太師啊。

當聞太師再次要求紂王施行建議時,紂王無奈表示,對聞太師提出的十項建議,他將全部接納。其中,七項建議即刻下詔施行,另外三項建議事關重大,在各部門提出妥善方案後再施行。

可以說,整場朝會君臣鬥法,以聞太師大勝、紂王慘敗告終。

那麼,紂王到底為啥會害怕聞太師呢?

只因聞太師在商朝百官中的地位實在太高!

接到奏報,聞太師得勝回朝。原著說:「百官齊上馬,迎接十里。」以武成王為首的官員匆忙趕到城外軍營迎接。聞仲告訴百官,自己甲胄在身,暫時就不見面了。等到午門時,再與大家見面。

於是,黃飛虎帶著文武百官匆匆趕到午門,排好班次,等候聞仲。

這份恭敬,絕不是一般的上下級禮節,而是臣子迎接君王的禮節。

商朝文官以首相商容、亞相比干為首,武將以武成王黃飛虎為首。可是,商容也好,黃飛虎也好,在面對聞太師時,都只能口稱「卑職」,恭恭敬敬行禮。

在此前的章節中,我曾經提到,商紂王在即位之初的七年,其實一直都沒有親政,國政掌握在太師聞仲手中。

原著第1回說得明白:「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遂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

託孤大臣,有的地方也叫做顧命大臣。往往是前代帝王臨終,因新君年幼,於是命令心腹大臣輔佐。等候新君長大,再交還國政。

在新君親政之前,託孤大臣就等同帝王,攝行政務。

聞太師在紂王一朝的地位,就猶如諸葛亮在劉禪朝的地位一樣。

並且,我們當注意,首相商容與武成王黃飛虎都不是託孤大臣。這等於是說,商容、黃飛虎與聞太師之間,既可以說是同僚,也可以說是君臣。

因北海叛軍作亂,聞太師出征,紂王得以親政。一晃十多年過去,聞太師歸來。聞太師雖然沒有提出,要把大權取回,可是,紂王出於慣性,在面對聞太師時習慣地選擇了退縮。

並非紂王不想擺脫聞太師,只因聞太師影響力實在太大。只要聞太師活著一天,別說是殺幾個奸佞,廢黜個皇后,即便是廢黜紂王,也不是什麼難事。

在接見百官時,聞仲親口告訴大家:「我聞仲感先王託孤之重,不敢有負遺言。但當今顛倒憲章,有不道之事。各以公論,不可架捏。我自有平定之說。」

看聞仲說話,滿是霸氣。與他在朝堂上的囂張,正是一致。

只是,聞仲本有機會改革朝政,振興江山,可是,僅僅因為一件小事,聞太師就主動放棄了鬥爭,離開了朝歌。

聞太師一離開朝歌,不但廢妲己,殺奸佞,拆鹿台三項建議永久停止,就連其他七項建議,也就此擱置。聞太師的改革終究只是泡影。

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讓聞太師改變了主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之秋 的精彩文章:

三仙有護國救民之功,孫悟空為何把他們弄死?
與唐太宗並稱的宋太祖,有何偉大功業?

TAG:葉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