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那些不想生孩子的文藝青年們

那些不想生孩子的文藝青年們





本文已獲授權,內容轉載自

肖渾


(公眾號ID:

wohenxiaohun






剛看了一堆關於朴樹的視頻,發現他曾兩次面對鏡頭解釋自己為什麼不想生孩子,於是順手截了圖發在豆瓣上。





△ 

截圖來自訪談節目《響聊聊》







△ 

截圖來自真人秀節目《非凡匠心》




關注我的人不算多,可這兩張截圖一發出去,我是眼看著點贊和轉發數據立刻蹭蹭火速上漲,然後在短短几個小時內,就被轉發了上千次,幾乎全都是表達共鳴


嚇到我了,但並不意外。這樣的事,應該只有在豆瓣這個文藝青年聚集平台才會發生吧。感覺不生孩子的想法在豆瓣一直都是主流,很容易一呼百應。別的平台上的普通青年頂多就是拒絕生二胎,不生的理由也多是集中在養育成本太高生不起,而豆瓣上有大批文藝青年是一個都不想生


朴樹本來就是文藝青年的領頭羊,陳述的理由又那麼悲天憫人清新脫俗,被大規模轉發也就不奇怪了


眼下,普通明星紛紛生娃曬娃然後帶娃上真人秀節目,嫁入豪門的女明星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生一大群,而那些更具有文藝色彩的明星呢,生育意願明顯就要低得多。


首先要明確,雖然娛樂明星都是廣義上的「文藝工作者」,但是只有其中一部分符合狹義的「文藝青年」定義。比如我們從來都不會認為成龍文藝,但梁朝偉和張曼玉一定都是曾經的文藝青年

——這兩位,到現在都沒孩子。


「四大花旦」裡面,雖然章子怡和趙薇也演了不少文藝片,但大家一般只會把周迅和徐靜蕾當做文藝青年代表——這兩位現在都還沒有生孩子的意願。


徐靜蕾為防後悔已經去凍卵了,這樣哪怕忽然改變主意也能生得出來。而周迅呢,上次在《金星秀》的說法是這樣的:







倒是和前男友朴樹的想法不謀而合,只是顯得沒那麼堅定。


周迅確實是貨真價實的文藝青年,這從她聽歌的口味就能看出來,喜歡的歌手全是文青集體最愛。







陳綺貞、陳珊妮,再加上周迅漏說的范曉萱,也都是明顯不想生孩子的。


說完周迅再來說魯迅,這位文青祖師爺,其實也是不想生孩子的,雖然他實際上有個兒子叫周海嬰。


周海嬰寫過一本書,叫《魯迅與我七十年》,開篇就說了,他其實是父母避孕失敗的產物,是意外降臨人世的。許廣平生產的時候是高齡產婦,醫生問魯迅是保大人還是保小孩,魯迅回答說保大人。結果大小都保住了。





△ 

魯迅一家三口



魯迅在文章里就不止一次流露過對生孩子的悲觀態度,最廣為人知的是一篇叫《立論》的短文,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家人剛生了個男孩,眾人前來道賀,有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有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最後有人說,這孩

子將來是要死的,立刻被打了一頓。魯迅於是寫道: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


另一位中國現代文學的祖師奶奶,張愛玲,對生孩子的態度就更明確了。在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小團圓》里,她曾詳細描寫女主人公打胎的經過,還有將死胎衝進抽水馬桶的細節,被研究者視作她自己經歷

的寫照。


論文藝,在一百年內的中國,恐怕再沒有誰比張愛玲更有代表性了。而中國文學界中那些公認的張氏傳人,大陸的王安憶、台灣的朱天文、香港的黃碧雲,據我所知好像也都沒有孩

子。


這個名單還可以無盡地列下去,比如生了孩子又送人

(一說是親手殺死孩子)

的蕭紅,比如改編過張愛玲和蕭紅作品的許鞍華導演……


他們都是曾經的文藝青年,後來成名成家成為文藝偶像,又影響到了千千萬萬新的文藝青

年。


以前,我覺得生育率最低的社會群體毫無疑問是同性戀。可最近這兩年,接二連三有我認識的同性戀跑去國外花重金找代孕生下了孩子。而我認識的那些文藝青年們,眼看著都變成了文藝中年,還依然堅定地抱著不生孩子的想法,哪怕終有一天失去生育能力,也不見他們流露絲毫恐慌和悔

意。


還有哪個社會群體比文藝青年的生育意願更低嗎?恐怕就只有宗教僧侶了。


當然,你也可以舉出很多生孩子、愛孩子的文藝名人,但這個比例,相對於普羅大眾要低一大截,應該是無可反駁

的吧。


可究竟為什麼有這麼多文藝青年都不願意生

孩子呢?


朴樹說出了一部分原因:人生太苦,社會太爛,人間不值得。


從邏輯上來講,這個理由其實根本說不通,人生不只是苦,也有很多甜,社會不只有爛,還有許多美和善。但文藝青年很多都是悲觀主義者、理想主義者,他們接受不了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而且,他們總是想得太多,思慮太重,往往在行動之前,就自我否決。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別的原因,也許更重

要的原因。


另一位文藝青年的領頭羊,李健,也曾經在訪談節目中解釋過自己為什麼不想生孩子。





△ 

截圖來自訪談節目

《非常父母》




這些話也是相當坦誠了。文藝青年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所以不想把太多時間精力花在孩子身上


很多人之所以生孩子,不就是為了下半生能有個精神寄託,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慰藉嗎?那既然你已經在文藝上有了足夠的精神寄託,為什麼還要從孩子那兒

找?


不想生孩子的人,大概都是耐得住孤獨寂寞的人吧。


還可以繼續深挖其他原因。


如果要概括出文藝青年的共同點,大概有這麼幾個:敏感、脆弱、自戀、不諳世故、不想成熟、追求自由。


再換成一句爛大街的話說就是: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樣的人,自己都還是個心理上的孩子呢,怎麼能擔起養育另一個孩子的責任呢?


朴樹就是這些特徵的集大成者,也是極端體現者,永遠都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少年心氣十足。他有次接受魯豫的採訪,說起多年前一次讓他崩潰的經歷:有一天他正在家看電視,電視里是一檔模特走秀節目,每個模特出來都會在屏幕上顯示她的資料,包括身高三圍年齡,於是朴樹忽然想起自己的年齡,竟然都快三十了!他從來都沒想過自己會變得這麼老,在那之前,他覺得27歲就已經老得可以去死了,他喜歡的很多歐美搖滾巨星,就是在27歲的年紀死去的。這個想法立刻

讓他崩潰了,陷入了嚴重的情緒紊亂,過了幾年才終於緩過來,接受了自己的年齡。


朴樹的妻子吳曉敏倒是很想生孩子,但朴樹不同意,她也沒辦法。在一檔關於養孩子的真人秀節目中,她作為張歆藝的朋友出鏡,和張歆藝聊天時,還開玩笑讓張歆藝生兩個孩子,然後送給自己一個。







吳曉敏還在節目里自誇了一句:

雖然我沒孩子,可我太會帶孩子了。

張歆藝趕緊接了句:

你沒孩子,朴樹這個大孩子也挺不好帶的對吧。







吳曉敏承認了:

嗯,賊難帶。







文藝青年的這種孩子氣,和「巨嬰」還不太一樣。「巨嬰」是老喜歡依賴別人;而文藝青年是把自己封閉在狹窄的世界裡,與外界隔絕。「巨嬰」是生了孩子又懶得管,把孩子扔給別人照顧;文藝青年是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既然負不起責任,既然想要自由,那就乾脆別生了,這樣對自己、對孩子、對這個世界都好。


以上,我能總結出的文

藝青年不愛生孩子的原因大概就是這些:悲觀、理想主義、有足夠的精神寄託、孩子氣、追求自由。


最後再分享一段張愛玲的話,來自散文《造人》。這是我見過的關於不生孩子最尖銳的一篇文章,其中有這樣的段落:



文明人是相當值錢的動物,餵養,教養,實在需要巨大的耗費。我們的精力有限,在世的時間也有限,可做,該做的事又有那麼多——憑什麼我們要大量製造一批遲早要被淘汰的廢物?


我們的天性是要人種滋長繁殖,多多的生,生了又生。我們自己是要死的,可是我們的種子遍佈於大地。然而,是什麼樣的不幸的種子,仇恨的種子!


這話的調子太冷酷了,可能會被看成「缺乏人性」。但張愛玲自己也解釋了,所謂的自我犧牲的母性,在動物身上也都有,所以那個並不能稱為「人性」。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比動物有更高一等的知覺和理解力,這些才是真正的「

人性」。


張愛玲對於不生孩子的意志之堅定,也是非常少見的。《小團圓》里有段是寫某人勸女主角不要墮胎,把孩子生下來,她是這麼回應的:

「我不要。在最好的情形下也不想要——又有錢,又有可靠的人帶。」


我不知道其他廣大文藝青年,有多少也是這麼堅定,有多少終有一天會改變態度。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是,

如果想在文青群體中提高生育率,不管收稅還是給獎勵金,都是註定沒用的。這根本不是錢的問題。


我也無意評判以上所提到的那些生育觀,不管是生還是不生,都是個人自由。但至少,對於生孩子這麼大的事情,每個人都應該先想清楚,先給自己足夠的理由才行吧。比起那些稀里糊塗把孩子生下來,然後稀里糊塗地養育甚至疏於養育的人,這群不生孩子的文藝青年到底是更自私,還是更負責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博士 的精彩文章:

我和三個酷人聊了聊,發現酷其實很簡單
珊蔻說:「我希望能唱唱王洛賓和三毛的愛情故事」

TAG:X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