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一個說出「中華民族」的大師,徐志摩老師,這首詞你一定不陌生

第一個說出「中華民族」的大師,徐志摩老師,這首詞你一定不陌生

梁啟超被公認為是清朝最優秀的學者,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後仍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辛亥革命前,他在與革命派論戰中發明了一種新文體,介乎於古文與白話文之間,使得士子們和普通百姓都樂意接受。

同時,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詞,「經濟」,「組織」,「幹部」等,皆始於梁啟超先生。

梁啟超先生一生最著名的事業,應當屬於維新變法運動,雖以失敗告終,仍不愧為當時英雄。

梁啟超在變法失敗後寫的一首題為《志未酬》的詩里說:「眾生苦惱不斷如亂絲,吾之悲憫也不斷如亂絲」,另一首《輓詩》寫道:「國權墮落嗟何及,來日方長亦可哀。變到沙蟲已矢幸,傷心還有劫餘灰。」面對流血與死亡,他壯志不改,猶以為民請命的先驅者自期。

梁啟超更為感人的作品,當屬寫於戊戌政變前的一闕《水調歌頭》:

拍碎雙玉斗,慷慨一何多!滿腔都是血淚,無處著悲歌。三百年來王氣,滿目山河依舊,人事竟如何?百戶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劍,萬言策,兩蹉跎。醉中呵壁自語,醒後一滂沱。不恨年華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強半為銷。願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

光緒二十年(1894)7月25日日本為了實現侵佔朝鮮,入侵中國的目的,用不宣而戰的手段,偷襲中國駐牙山的海陸軍,清朝被迫於8月1日宣戰,甲午戰爭正式爆發。當時清朝雖有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但由於腐敗和疏於訓練、各自為戰,最後戰敗,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再一次把中華帶入了災難的深淵。當時梁啟超正在北京會試,聞訊義憤填膺,因此填寫了這首《水調歌頭·甲午》,以表達滿腔憂憤。梁啟超時年雖僅二十二歲。

詞旨極為慷慨悲壯,寫盡了壯志難伸、年華空逝的少年情懷。作品最後之「願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一語。則又把作品的思想境界墊高了一層。按維摩,即維摩詰,《維摩詰經》中說他是昆耶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釋迦牟尼同時。嘗以生病為由,向釋迦派來的舍利弗及文殊師利等宣揚大乘精義,為佛典中現身說法,辯才無礙的代表人物。此處引用這個典故,意謂願意以維摩詰為楷模,替眾生承擔一切苦難。著眼於救度眾生,這就使近代的改革事業與傳統立德立功立言的個人事業有了明顯的區別。

按照詞的章法,上片一般寫景,下片抒情。這首詞寫得情景交融,語調鏗鏘,時空遼闊,壯懷激烈,感人至深。

文士作橫目,慷慨欲操戈。甲午戰敗,國人羞憤莫名。最為憤怒的則屬這群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梁啟超這篇文章悲憤莫名,又苦於時事窘困,無可施才。末句以「願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結尾,悲夫!

人生的際遇不怕年華老去,怕的是少年心事的「銷磨」,怕的是最後只剩「醒後一滂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酒琴棋書畫花 的精彩文章:

究竟是什麼樣的美食,能讓蘇軾再三的寫詩作詞
元稹把生死之戀的刻骨銘心寫絕了,為何逃脫不了渣男的稱呼

TAG:詩酒琴棋書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