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深度!服務機器人市場「壞死」,生存之路究竟在哪?

深度!服務機器人市場「壞死」,生存之路究竟在哪?

數據顯示,相較於2016年,2017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的人口佔比17.3%,上升了0.6%;同時出生人口減少63萬。顯然,「讓機器來幫人們做事」這樣的需求愈來愈強烈。對於業內人士或者投資人,這裡是潛在的萬億級市場:有多少老弱病患,就有多少機器人。於是消費級服務機器人就帶著「照顧人」的使命誕生了。然而,儘管人工智慧大熱、服務機器人雨後春筍般冒出,產品與人類的需求「不匹配」卻是當下不爭的事實。

中國消費級機器人市場發展的困境在哪裡


用戶信心和體驗被「投機者」傷害

2017年,與其說消費級機器人的困境在於整個市場沒有被完全培育起來,不如說是C端市場用戶對服務機器人的認知不準確,以至於對現有機器人產品還存有盲目否定的情況。

今年年初,漢威士集團的消費者調查顯示,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中國消費者對機器人持開放態度。這似乎預示著2018年將是機器和人類全面融合的元年。但事實上,行業內眾多從業者卻憂慮重重。

「消費級機器人市場需要被培育,這是一個引導和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現在國內C端機器人市場遲遲打不開,主要原因在於現在很多『投機者』將市場做砸了,讓願意嘗試的用戶體驗並不好。」某消費級機器人公司CEO陳總表示。


產品形態劃分模糊,技術和規範發展不成熟

隨著發展,消費級機器人領域已逐漸有所細分,但在照看老人和小孩這兩個應用場景之間,業內對這兩類機器人的產品形態都還尚在探索階段,也未有明確劃分。

當然,不僅應用層未開發完全,技術層面上的發展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只單看硬體,消費級機器人的發展就得以窺見一二。如現在市面上,雖然服務機器人產品推出已有兩三年,但至今為止,主流的產品依然是遍地「桶裝」機器人。這裡,桶形的設計不僅降低了機器人的靈活性,還讓用戶體驗上的樂趣降低不少,這也是消費者不買賬的原因之一。

而在軟體設計層面上,現有的服務機器人多採用上傳雲端處理的方式,目前也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技術規範來保護用戶的隱私。

如何在機器人風口到來前活下去

「真正的風口什麼時候到來?不清楚。但是現在的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階段,大致就是iPhone 1代誕生之前的那段期間,所以還需要時間。我們一致認為2023年會是一個轉機點。」陳總表示。

曆數眾多新興產業的發展歷程,初創公司只有在風口到來前進入,才能分得最後一杯羹,服務機器人市場也不例外。而在這樣的發展初期,一方面產品形態尚未定局,另一方面技術發展並不足以支撐現有的所謂的「剛需」,還有隨之而來的無法實現量產、用戶不買單等問題,對服務機器人類科技公司而言,這可謂是困境重重。

那現在的機器人廠商如何將產品賣出,從而擁有一定的造血能力?


緊抓細節

「首先,我們需要在特定的功能和細節上下笨功夫,如你看見的機器人臉部線條,雖然看著很簡單,但是只這一項改動就花費了我們半年時間之久,反覆調試和修改。那對於消費者,他們不會知道你花了多少功夫,他們就會覺得你的機器人看著更可愛。」陳總表示。

其實不僅陳總一家公司開始在機器人身上的一些細節上下死功夫,很多有志於在服務機器人市場里打下一片天的初創公司,都開始深耕和優化機器人身上的細節。

「為了讓在公司上班的你能夠遠程關注到家裡的情況並及時對機器人發出準確指令,我們融合了語音識別、語音文本轉化和語義理解三項技術,以提高機器人執行指令的準確度。這樣的情況下,即便你說出的句子對於機器人是一個新句子,但是它會結合句子裡面的關鍵詞和語義來執行,並給出及時的反饋。」另一位國內服務機器人初創CEO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

某種程度上,科沃斯的掃地機器人就是抓住了人們的一項剛需,并力求在細節上下了大功夫來讓用戶體驗更好,以此打開市場。當然,現有的家庭服務機器人要遠比功能型機器人複雜的多,但打入市場的方式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解決量產問題

即使能找到打開市場的道路,對於國內眾多機器人廠商,量產問題恐怕更是燃眉之急。

「作為代理商,在和國內非常多的機器人廠商交流時,我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您的機器人最快什麼時候能夠量產?』幾乎沒有人能夠給我在短期內量產的保證。」某國內機器人代理商負責人指出。

對於這個問題,已在國際上獲得良好市場佔有率的機器人公司在採訪中對我們解釋道:

「我們能夠量產,一方面是在機器人生產流程的不同環節上,我們有眾多的硬體、製造等合作廠商,一起將機器人做成了流水線產品。其次,我們的產品成本只有現有市面上定價的一半不到,對成本的精準把控也是我們的競爭力所在。」

顯然,市場的不成熟、成本和規範等眾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導致了眾廠商的「難產」。

從市場層面上看,眾機器人廠商一致認為B端市場是現在的救生場。

「現在看來,B端市場會比較好做一點,所以我們主要的業務還是專註於企業級用戶,為特定的應用場景提供定製化商用服務機器人,如學校、法院、餐廳等場景。」陳總表示。

總的來看,服務機器人剛需和市場是存在的,所以對國內的機器人廠商來說,耐下心來,抓住需求,潛心打造一款好的產品,並解決量產和成本問題,這才是最緊要的事。

文章來源:鎂客網

Humanoids 2018

由IEEE(國際電子和電氣工程師協會)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主辦,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承辦的2018年IEEE-RAS仿人機器人國際學術會議( Humanoids 2018)將於2018年11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大會主席由黃強教授、戴斌教授共同擔任。

現已全面開啟企業贊助和招展通道,強烈推薦機器人、科研儀器等與高校合作有關的企業參展。

聯繫人:堂博士 13810423387(同微信)

IEEE-RAS仿人機器人國際會議是仿人機器人領域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會議,從2000年開始在全球各國巡迴舉辦,目前已成功舉辦了17屆,會議涉及的信息具有極高的前瞻性和應用價值。2018年IEEE-RAS仿人機器人國際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李開復最新刷屏演講:人工智慧最難取代這13種工作,也最容易威脅人性與愛!
前ABB德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丁昊博士-工業機器人協作應用及挑戰

TAG:機器人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