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當人名「遇見」兵器

當人名「遇見」兵器

原標題:當人名「遇見」兵器


在軍事史長河中,人名「遇見」兵器,往往會激蕩出一段段傳奇。德國毛瑟兄弟與毛瑟槍,美國尼米茲司令與「尼米茲」級航母,俄羅斯喀秋莎與喀秋莎火箭炮……凡此種種,既有發揚「物靳工名」的傳統,也有「名以艦傳」的紀念,還有對和平生活的美好期盼。「遇見」的方式有很多種,也便有了無數種結果和滋味。


9月2日,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長眠在海軍軍官學院的一處墓地,再也無法看到那些將以他的「名義」採購的一大波新兵器——135輛新型主戰坦克、13艘新艦艇和77架F-35戰機。不久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約翰·麥凱恩 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法案前冠名,據說是用來向當時正在家中與病魔作鬥爭的約翰·麥凱恩「致敬」。法案授權實施的開支,很大一部分用於採購新型裝備。就這樣,約翰·麥凱恩,這個越戰老兵和「戰爭狂人」的名字便與美軍多款重器發生了交集。這種 「遇見」並不多見,但也沒有以「稀」而貴。因為,特朗普在簽字儀式演講中感謝了一大幫人,唯獨沒提約翰·麥凱恩。

1967年,時任美國海軍飛行員的麥凱恩,駕駛著A-4「天鷹」攻擊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攻擊越南地面目標,被越軍的防空導彈擊落。跳傘逃生的麥凱恩摔斷了腿,在戰俘營中生活了長達6年。儘管他在軍事生涯中先後獲得許多勳章,並受到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宴請,但還是遭到數不清的質疑和奚落。


人名「遇見」兵器意味著什麼,麥凱恩的父親和祖父,似乎更有發言權。麥凱恩的父親小約翰·麥凱恩和祖父老約翰·麥凱恩都官至美國海軍上將,這在美軍歷史上十分罕見。更罕見的是,父子二人還共同冠名了一艘導彈驅逐艦。這就是美國海軍的導彈驅逐艦DDG-56「麥凱恩」號。從此,艦以人重,名以艦傳。


但是,並不是所有「遇見」都意味著傳奇和榮譽。現實中,更多的是人名和兵器擦肩而過,之後便你是你我是我。更有甚者,還意味著尷尬和磨難。


人名「遇見」兵器遠不是終點,也許只是另一種開始。DDG-56「麥凱恩」號的近期表現,正好佐證了這一點:兵器也可以續寫被冠名後的歷史,或是積累榮譽,或是染塵蒙羞。2017年8月,「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新加坡以東海域與一艘油輪相撞。10名士兵失蹤、5人受傷,這一事故引發了美國民眾對海軍驅逐艦訓練水平和戰鬥力的質疑。這也再次證明,「冠名」兵器經不起片刻的疏忽;再大的榮譽,也經不起接連發生的大事故。

無論是以哪種方式,人名「遇見」兵器的歷史還在續寫。從冠名兵器到冠名法案,不僅是麥凱恩家族,也不僅是美國,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會銘記自己的歷史,以武器的名義,或者以其他的名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做了軍嫂才知道……
大連:勇向教育改革深海行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