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最後文狀元:名字被慈禧嫌棄,走上推翻清朝道路,成國家主席

晚清最後文狀元:名字被慈禧嫌棄,走上推翻清朝道路,成國家主席

原標題:晚清最後文狀元:名字被慈禧嫌棄,走上推翻清朝道路,成國家主席


但是或許大家不知道,真正的科舉其實要從隋煬帝開始,那時候隋煬帝繼承其父志,打算集中精力對付關隴集團,於是就在科舉制度裡面加了進士科,進士這東西應該是隋煬帝楊廣開創出來的。而狀元又是從何而起的呢?最早出現於武則天時期,榜眼則在北宋時期出現,探花則是在明成祖時期被確定了下來。


1300年科考,總共產生了592 (一說551或504)名狀元;再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女狀元,據說多達777人。所謂狀元,就是殿試第一、進士第一。從隋朝到清朝,一共堅持了整整1300年,第一屆是隋朝大業元年(605),最後一屆是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號稱甲辰科,所謂「第一人中最後人」,當然也是「最後人中第一人」了,到第二年就廢除了科考。


了解民國歷史的都知道這個人,晚清兩廣總督的兒子譚延闓(kai),此人二十二歲考中舉人,在殿試中出類拔萃,有趣的是,實際上他是狀元,記載他的字非常好看,也很有才華,當時慈禧已經決定讓他做狀元了,在當時,是沒人知道各個問卷都是誰答的,但是當慈禧撕開封印,看到其名字後大怒,讓其滾蛋。那為什麼慈禧一打開就很怒憤呢?



光緒三十年(1904年),譚延闓考中甲辰恩科二甲第三十五名進士,根據史料記載,這位譚延闓的文章行雲流水,字跡更是賞心悅目,考官們一度將其定為狀元。不過,狀元的人選要經過統治者也就是慈禧太后的核准,正當老佛爺要下筆圈其名字時,發現譚延闓既是湖南人,且又姓譚,忽然想起那位令她最為痛恨的湖南籍「亂臣賊子」譚嗣同,就改點劉春霖為狀元。這是因為劉春霖書法亦佳,二是天下大旱,春霖之名甚為吉利。延闓運蹇,被降為二甲第三十五名進士。在慈禧統治下的清王朝就是這麼「有趣」,狀元的人選竟然因名字而定,這可以算是科舉歷史上最為「壯觀」的一幕了。


清朝滅亡後,譚延闓跟隨領導辛亥革命的孫中山,是民國政治風雲人物,譚延闓後來加入了國民黨,政途一路亮綠燈,1924年成為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1925年成為百姓革命軍第二軍軍長,1926年成為廣州百姓政府主席,1927年成為百姓黨中常委,1928年2月任南京百姓政府主席。



在仕途上順風順水,在南京時期,曾擔任國民政府主席,這恐怕是慈禧到死都不會知道,當初被自己摘掉狀元帽的譚延闓,最後竟然成了主席。譚延闓和孫中山關係密切,關係甚好,蔣介石和宋美齡之所以能夠在一起,這也是譚延闓在其中牽的線,同時譚延闓還是一位反封建的人,他一生只娶了一名妻子,其夫人去世的早,在餘下的後半生都沒有再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人煙火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大的官職,權力凌駕於皇權之上,276年里僅5個人擔任過
三國演義中最能忍的六個人

TAG:愚人煙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