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世人常說「榮辱不驚」,老子卻說「榮辱若驚」,為何

世人常說「榮辱不驚」,老子卻說「榮辱若驚」,為何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人們常說「榮辱不驚」,但老子反其道而言「榮辱若驚」。何解?

榮辱是什麼?榮譽和詆毀是地位的象徵,是外在賦予的背景環境。你升職了,這是榮,你被誹謗了,這就是辱。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揚,為了這個結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工作,為事業,辛辛苦苦勞作,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認,一旦得到了誇獎,獲得了地位的提升或者物質的獎勵,往往又惶恐不安,在誠惶誠恐的心態中坐立不安,又或者驕傲自得。

有的人在乎名譽地位和財富。為了這,他們甘願付出,並認為這些勢在必得。但結果有的有事就是陰差陽錯,事與願違。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反而遭到了上級領導的痛斥,在惶恐不安中坐立不安,驚慌失措。

這就是榮辱若驚。把榮辱看得比自身更加重要。因為得而憂,因為失而患。傷其體膚,損其心神。

老子在這裡強調「貴身」的思想,論述了寵辱對人身的危害。一個理想的人,首要在於「貴身」,所謂「貴身」就是個人身體生命,簡單的說,做人首先是珍惜自身生命,而個人榮辱不值得一提。憂患來源於存在,如果沒有人的形體存在,哪有又有傷心和喜悅呢?

存在才是事物的根本。人的存在是最重要的事情。唯一能和個人相比較的是天下蒼生,每個生物的存在都有其獨特的意義,那些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將大眾利益看重的人,才能珍重他人的利益和生命,同時人們也會放心地把天下委任於他,讓他擔當治理天下的重任。

老子說過「為腹不為目」的「聖人」,能夠「不以寵辱榮患損易其身」,才可以擔負天下重任。「寵」和「辱」對於人的尊嚴之挫傷,並沒有兩樣,受辱固然損傷了自尊,受寵何嘗不損害人自身的人格尊嚴呢?得寵者總覺得受寵是一份意外的殊榮,便擔心失去,人格尊嚴無形受到損害。

人生在世,難免要與功名利祿、榮辱得失打交道。許多人以榮龐和功利名祿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為享榮華富貴、福祐子孫,活著就是為了功名利祿,這無可厚非。但把名利擺在什麼位置上,也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

老子從「貴身」的角度出發,認為生命遠過貴於名利榮寵,要清靜寡慾,一切聲色貨利之事,皆無所動於中,然後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為萬民所託命。但榮辱不驚,身以天下。天下有幾個人能做到?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只需每天看上一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你以為老子真叫李耳?一切沒你想的簡單
武俠小說中的華山神功《紫霞功》,其實真有這本書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