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劉禹錫一首膾炙人口之作,後世竟成為殿試題目,有人為此搭上性命

劉禹錫一首膾炙人口之作,後世竟成為殿試題目,有人為此搭上性命

劉禹錫的《烏衣巷》一詩歷來是膾炙人口的懷古名篇。這首詩憑弔昔日東晉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詩人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一平常現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煊赫一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雲,成為歷史的陳跡。詩中沒有一句議論,而是通過對野草、夕陽的描寫,以燕子作為盛衰興亡的見證,巧妙地把歷史和現實聯繫起來,引導人們去思考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含著深刻的寓意。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後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

劉禹錫一首膾炙人口之作,後世竟成為殿試題目,有人為此搭上性命

朱雀橋邊野草花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烏衣巷在秦淮河南岸,是東晉高門土族的聚居區。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次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劉禹錫一首膾炙人口之作,後世竟成為殿試題目,有人為此搭上性命

烏衣巷口夕陽斜

三四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舊時」二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二字,又特彆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麼不同於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這首詩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這首詩在後世廣為流傳,據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對這首詩情有獨鍾,有一年科舉考試還以它為殿試題目。只可惜有考生因為對這首詩把握不到位而送了性命。

劉禹錫一首膾炙人口之作,後世竟成為殿試題目,有人為此搭上性命

舊時王謝堂前燕

洪武年間,太和殿內,金碧輝煌,莊嚴肅穆,十餘名考生恭恭敬敬等著皇帝出今年的考題。只聽一聲威嚴的聲音:「劉愛卿,宣讀題目吧。」劉伯溫便打開試卷,宣讀道:「題目是——將夢得之詩《烏衣巷》譯成口語。」

考生們內心中一下子開始波瀾起伏:這皇帝今年怎麼不按套路出牌,每年不是都考對子嗎,

我們準備了一肚子的下聯竟然全無用處了!金殿之下,又不敢交頭接耳,有人的臉色都變了!

朱元璋雖然眼也沒抬,卻一下子就發現考生當中有人相當著慌。他看似隨意地伸手一指,「你先說。」被點到的考生急忙上前一步,跪伏於地。

此人是十餘人中唯一一個通過主考官的關係進來的考生,前面幾場考試都有人代考,到了殿試,不得不親自上來,本希望靠主考官給他預備的一籮筐對聯蒙一下,哪想到——

「皇上,學生每入睡,必夢中做詩,醒來之後必一一錄之,如今夢得之詩已積累了十餘冊。只是……學生並非應天府人氏,尚不曾夢得《烏衣巷》詩……」

朱元璋猛一睜眼,怒道,「滾下去!連劉夢得都不知道!這可是殿試!能到這裡的,是大明朝萬千學者當中的佼佼者!誰批准他參加殿試的?馬上查一下,處以受賄罪和舞弊罪——斬!下一個——」他隨手一指,「你!」

劉禹錫一首膾炙人口之作,後世竟成為殿試題目,有人為此搭上性命

飛入尋常百姓家

被皇帝點中的是個老年書生,估計快60歲了吧!

老書生手腳不大利索地跪俯於地,磕頭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心裡不大高興,「弄這麼個行將就木的老朽來,就算考上了狀元,他還能幫我忙上幾年?」

這考生心裡卻暗暗高興——劉禹錫,字夢得,他的名詩《烏衣巷》,四七二十八個字,老夫早已倒背如流了!朋友都說這詩意境美,書上也這麼說!皇上定是讀這詩時愛上了這詩優美的意境,才考我們這首詩的吧。

「皇上聖明啊!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名詩《烏衣巷》,是世上最最優美的讚美詩。啊!美哉,朱雀橋!美哉,烏衣巷!多麼令人陶醉的美景啊——」他接著譯道,「朱雀橋邊盛開著五彩繽紛的鮮花,巍峨壯觀的烏衣巷口高懸著美麗的夕陽;晉代大臣王導、謝安的樓宇周圍,婀娜多姿的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那燕子多得簡直數也數不清,王謝堂實在容不下了,它們只好紛紛飛到老百姓家裡去覓食……啊……多麼迷人!多麼……」

劉禹錫一首膾炙人口之作,後世竟成為殿試題目,有人為此搭上性命

朱元璋

朱元璋越聽越不耐煩,「夠了夠了!」轉眼對劉伯溫說:「這老頭不懂裝懂,還要做出一付高深的模樣。若是當個教書先生,每年將教壞上百個學生;若是當官,受害的豈止千人萬人!這種人,除了害人還能幹什麼?給他找根繩子,讓他自己了結了。下一個!」

又一位考生上殿行禮。此人年近40歲,氣度沉穩。

「草是『野草』,陽是『夕陽』,燕是『舊時王謝堂前燕』。劉禹錫最拿手的『美刺手法』取自《詩經》——用最優美的詩句來抒發最大的悲哀,《烏衣巷》不是讚美詩,而是哀嘆詩——秦淮河邊,天下聞名的朱雀橋遺址前,能看見的,唯有茂盛的野草野花;當年顯赫一時的烏衣巷廢墟依稀可尋,只剩下一輪斜斜的夕陽在那裡憂鬱地徘徊;昔日習慣了在王導、謝安的豪門宅院做巢的燕子,再也找不到原來的家了,只好飛到老百姓家裡去重築新巢。」

「好!」朱元璋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按在膝上,眼角一掃眾人,「你們有誰覺得自己能比他譯得還好?要是沒有,今天的殿試就不必繼續了。」

劉禹錫一首膾炙人口之作,後世竟成為殿試題目,有人為此搭上性命

烏衣巷

見識了朱元璋的行事風格,其他考生哪裡還敢有不同意見,連忙山呼萬歲。一場殿試就這樣結束了,但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名氣卻更大了。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80道比較冷門的國學知識題,能答對一半就堪稱飽學之士(含答案)
大詩人突然改變風格,寫出一首別具一格的清新小詩,令人眼前一亮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