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年之後 女孩親手將當年的霸凌校友送進監獄

十年之後 女孩親手將當年的霸凌校友送進監獄



(原標題:十年之後,她親手將當年的霸凌者送進監獄)


對一般人來說,最難受的莫過於在一個群體里卻找不到認同感。

——弗洛姆

在網路上,有人被推到風口浪尖,有人被罵得體無完膚,普通人被掛在網上「遊街示眾」,「拍手叫好者」不乏少數。

「堂堂七尺軀,莫聽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一位知乎網友寥寥數語直戳人心。

一把「消音的槍」

「沒關係的,可以實名的。」聽到我們要採訪她,電話那頭的姑娘笑著說,「我因為真實的姓名被惡意調侃過,所以後來,我對外自稱王勝男,勝男是曾用名,然後爸媽覺得這名字太厲害才給我改了。但我覺得還是這個名字更符合自己的個性。我真名叫王晶晶。」

王晶晶的微博頭像,是一張精緻的側顏。她的微博里記錄著她的老公、孩子和日常的生活瑣事,就像大多數年輕媽媽一樣。

十年之後 女孩親手將當年的霸凌校友送進監獄

2017年6月,王晶晶終於站出來反擊曾經對自己霸凌多年的校友。最後,校友蔣某以誹謗罪,判處拘役3個月。

如果不是這起案件,很多人可能難以想像,10年前的王晶晶竟是一個被「拋棄」的孩子。在網路上,她被整容、被下海,在校園裡,她被扇耳光、被孤立,在父母眼中,她也似乎「太過虛榮了」,而這一切的導火索只是一個水杯。

「我們班兩個同學打架打碎了我的水杯,我同桌當時開玩笑說,這個杯子要三百萬,你們居然打碎了!這時候,有人說,既然這麼有錢,為什麼身上的衣服這麼土?」因為被誤傳水杯要三百萬,同班同學開始惡意嘲諷王晶晶,「小學就整容」、「男朋友成群」、「父母年收入幾億」、「衣著老土」……而那時,王晶晶才15歲。

校友還到貼吧廣貼她的照片,誹謗她賣淫,煽動她去死。「罵我的那個帖子有幾百頁(現在已經刪得七七八八了。)」

十年之後 女孩親手將當年的霸凌校友送進監獄

王晶晶起訴前搜集證據時的截圖。

不管走到哪裡,總能看到一些藐視的眼神或是竊竊私語。除了本校,周圍高校的同學也有不少對她有所耳聞,甚至還有人發起了「千人圍觀神女」的活動。

10年前,正是互聯網論壇、貼吧、BBS興起的時候,網路輿論的力量日漸凸顯,它能推動事態發展,也積聚著摧毀一個人的力量。如果說,凌遲這種刑罰,可以將人的身體切成3357片,而語言暴力則能將一個人的內心、尊嚴千刀萬剮。

「一大群人詛咒我去死,你不死就是嘩眾取寵!」一個晴朗的周末,王晶晶吃下40片阿立哌唑片(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結果只是幾天起不來床,而校園貼吧的新評論是:「這招實在是太太太老套了。」

多年後,即使王晶晶已經工作、結婚、生子,仍然有人陸續在社交網路上散布她的過往。2016年只因她提到當年抑鬱症是因為校園暴力,好多校友對她的人身攻擊又捲土重來,她開淘寶店創業,也遭遇故意差評。

「實話說,在這兩年之前我一直認為是自己做錯了,覺得可能是自己性格不太好,有點高調,比較虛榮。」直到王晶晶在網路上得到法律人士的幫助,準備進行訴訟,她才意識到,原來一直是他們錯了。

「那時還是小孩子,如果發生在現在,可能影響會小很多。」

今年,王晶晶親手把當年的霸凌者送進監獄,而這場跨越近10年的風波,也幾乎完全改變了她的人生。「我本來是我們重點高中班級排名前五的尖子生,最後退學了,復讀後上了個專科。」

被裹挾著進入「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網路暴力成為損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一顆毒瘤。今年5月底發布的《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路安全情況調研報告》顯示,高達71.11%的青少年都曾遇到過網路欺凌,內容大多是嘲笑、辱罵、惡意動態圖、恐嚇等,出現的場景包括社交軟體、網路社區、短視頻和新聞評論區域等。

有人說,如果你愛一個人,不妨讓TA成為網紅,從此平步青雲,日進斗金;如果你恨一個人,不妨也讓TA成為網紅,輕則無法安眠,重則死於非命。這句話對於青少年群體,同樣適用。在網路暴力的角色「扮演」中,青少年可能會在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間轉換。

「屠夫」背後

在群體匿名的網路環境里,當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當起了執法者。當鍵盤俠們的眾多輿論,變成了絕對的話語權。網路暴力就像一頭永遠饑渴而填不飽的嗜血猛獸,肆意遊走在網路的各個角落,尋找著獵物。而隨著網路的迅速發展,青少年群體同網路暴力糾葛甚深的現狀也著實讓人揪心。

網路檢索青少年網路暴力:美國一名13歲的女孩梅根受體重超重困擾,嘗試在網路上結交朋友,卻遭網友惡毒辱罵,最後小女孩在家用皮帶上吊自殺。

澳大利亞一名14歲少女模特艾米,長期遭受網路暴力。一些陌生人無緣無故對她謾罵、惡意詛咒。小女孩不堪忍受網路的惡言惡語,年紀輕輕便選擇了自殺。

……

被群起而攻之的那個人,有可能是無辜的。但似乎很少會有人想要了解真相,大多數人是憑藉著表面的證據,站在道德制高點恣意批評別人。

「他現在在寧波一個煉油廠工作,好像是外操工。」直到開庭,24歲的王晶晶才第一次和學長蔣某面對面。蔣某在庭審中很少發言,只說自己說的是事實,還說要提交證據,但最終也未提交。「他好像是電腦技術挺不錯的,我記得高中的時候,他就說他自己製作了一個軟體,可以批量發帖子,然後他發了一個帖子說,大家都來領軟體,然後批量發帖來罵我,然後就感覺像英雄一樣的,很多人就很欽佩他。」

在讀完《黑羊效應》《烏合之眾》《社會心理學》後,王晶晶意識到,其實校園欺凌中的所有人都是「黑羊效應」的受害者——被欺凌者是「無助的黑羊」,龐大的欺凌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持刀的屠夫」。

有些事情並不關乎自己的利益,但是當周圍人都攻擊「黑羊」時,或許是出於無意識,或者是出於潛意識中要和群體保持認知一致,於是,自己也成為了屠夫中的一員。

十年之後 女孩親手將當年的霸凌校友送進監獄

十年之後 女孩親手將當年的霸凌校友送進監獄

十年之後 女孩親手將當年的霸凌校友送進監獄

「最關鍵點在於認知失調。人一旦作出決策,就會開始不斷地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否則將失調。」王晶晶理解了,為什麼蔣某等人一直不願意承認錯誤。「承認錯誤是很痛苦的,大部分人都沒有這個勇氣,他們乾脆一錯到底,繼續從我身上找缺點,維護自己正義的人設。」

一位在學校里幫助過王晶晶的校友說:「這次被王晶晶起訴的被告(蔣某)是學校貼吧的一個管理員,非常有話語權,非常有影響力。他的追隨者就跟他一起發表言論,有很強的粉絲效應。」

當人們的思考被情緒裹挾,一個簡單粗暴的推斷就能收穫一大幫人的跟風。理性喪失了陣地,取而代之的是來勢洶湧的暴戾之氣。

「很多校友其實都已經向我道過歉,他們很多人是跟風、看熱鬧,前幾天,我還收到一條,他說很對不起,當年年少的時候也跟風在帖吧上黑過你,但是我不知道你後來居然退學了,真的很對不起。」

公安部網路安全保衛局法制處副處長盧雪娜介紹,從近五年來的公安實踐來看,網路犯罪泛眾化和低齡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年齡偏小的人群,對網路技術的掌握不是那麼熟悉,但已經可以非常輕鬆地獲取簡單知識,可以實施網路違法犯罪,這也是造成低齡化趨勢的原因之一。未成年人對謠言類信息、虛假信息的辨識度不高,有時候可能出於好奇或者其它目的,對網上信息進行編輯、傳播、轉發,很容易觸發犯罪。

走出「迷霧」

「十年後維權有什麼意義?換不來你的青春,也換不來你的班級前五名。」有人質問王晶晶,而她想給像她一樣的孩子們一些鼓勵。「告訴全世界,校園欺凌是錯的。告訴家長和學校,你們應該懲罰作惡者,保護受傷的孩子。告訴校園欺凌的受害者,要強大,而不是自我放棄。」

孩子的心,似水晶,既清澈透明,又易受誘惑。人們常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網路暴力的社會病灶雖發生在網上,但尋找病源、治其根本則需要網上網下形成合力。

2013年9月,兩高公布法釋〔2013〕21號《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被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今年4月12日,浙江省溫嶺市人民法院對王晶晶案件的刑事部分宣判,判處被告蔣某三個月拘役。法律人士認為,此案證據鏈清晰明確,蔣某想證明自己無罪不太容易。也有律師認為,這個判例的更大意義在於,提醒社會、學校和家長,網路暴力也是校園欺凌,網路同樣不是校園欺凌的法外之地。

微博法律博主邏格斯是最早給出王晶晶建議的律師,他給出了「先找平台要信息,再訴具體行為人」的方案,他說,儘管每年我國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網路暴力的案件並不多,但增長速度非常快。以「名譽權」+「網路」為關鍵詞在某法律專業案例庫中檢索,可以發現2011年僅有134起,到了2017年就有2444起。由於網路會留下痕迹,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網路暴力的案件勝訴率都比較高。除了維權外,家長還要與孩子多溝通,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通過閱讀經典(包括經典動漫)、社會實踐、旅遊觀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高雅的興趣愛好,過上有意義的人生,不將時間浪費在網路噴子身上。

根據調研報告,不管是面對色情信息、詐騙,還是網路欺凌、網路騷擾,「當作沒看見,不理會」是青少年最常用的應對方式,佔比分別高達76.43%、68.12%、60.17%、63.74%。但引發關注的是,青少年雖多不理會,但也不願「告訴父母」,針對網路欺凌和網路色情信息風險和父母溝通的比例均不足10%。相比之下,他們更願意想同學或朋友進行溝通。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室研究員田豐表示,在對子女的用網教育中,部分家長一些相對簡單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模式應當做出調整和轉變,主動投入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去,與孩子共同分享、面對和解決網路帶來的進步還有問題,這對於他們的網路素養和安全意識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十年之後 女孩親手將當年的霸凌校友送進監獄


近日,一個《霸凌盆栽》的實驗短片引人深思,通過對兩棵不同的植物進行霸凌和讚美。一個月後,兩棵植物的長勢完全不同,植物都會受到這樣的影響,何況是人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言語攻擊別人,自己也會負能量滿滿。多年以後,老祖宗的話依然是真理。

如今的王晶晶開朗、樂觀,雖然沒有朋友,幾乎零社交,但王晶晶說,她對於現狀還是很滿意的,因為有愛她的老公,有可愛的孩子,未來她要多賺錢,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少有從一而終的愛情 也難見不憋屈的第三者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