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喝自己杯中茶,莫與客辯茶
哲理
09-28
一則中學課本里的寓言: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列禦寇《兩小兒辯日》
好茶者之間的爭論,很難有勝出的一方。看問題角度不同,得出的自然是兩相矛盾的結論,爭來爭去,徒費口舌,無異於「兩小兒辯日」。
有次茶聚,兩位茶友忽然辯論起古樹茶話題。
一個說,「古樹茶柔和,台地茶霸氣。」
一個認為台地茶味薄,古樹茶醇厚。
一個說,「古樹茶年深日久,吸收土壤養分能力減弱,營養不足,茶葉滋味就淡一些。台地茶生命力旺盛,光合作用強大,營養物質充足,滋味肯定飽滿。」
一個說,「台地茶樹小根淺,集中連片種植,土壤肥力不足,滋味肯定寡淡。古樹茶樹大根深,下飲黃泉,枝枝蔓蔓,茶味自然厚重。」
在座者面面相覷,無人能斷孰對孰錯。
其實,兩方各執一詞,正是犯了盲人摸象的錯誤。
茶葉滋味的呈現,樹齡並不起必然決定作用,而是樹種、生長環境、採摘時段、製作工藝、後續轉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古樹茶一樣有苦澀重的,台地茶也會有滋味柔和的。僅憑一口茶湯,妄斷台地、古樹,無知而輕浮,並非正確的喝茶態度。
喝自己杯中茶,莫與客辯茶。
文:老茶鬼 2018.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