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澎湃新聞記者 陳若茜 陸林漢

從2018年9月28日到2019年1月6日,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和Terra美國藝術基金會將聯合推出《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1865年—1945年》特展將在上海博物館對外展出。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在展覽正式開幕前專訪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美國藝術策展人莎拉·凱利·奧勒(Sarah Kelly Oehler),談美國藝術如何從南北戰爭之後走向現代主義的歷程。

據介紹,展覽橫跨1865至1945年,在這短短的80年里,美國經歷了19世紀60年代的南北戰爭以及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此次特展將集中展示80幅這段時期部分美國傑出藝術家的經典之作,展品均來自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以及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的重要藏品,包括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的《藍色與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頓的水面》,瑪麗·卡薩特( MaryCassatt)的《夏日》,喬治亞·歐姬芙 (Georgia O"Keeffe)的《牛頭骨與白玫瑰》、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的《夜遊者》和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早期作品等。其中,《夜遊者》此前只去過巴黎和德國展出,這次也是其第一次來亞洲展出。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費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 《我們的旗幟在空中》 1861,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藏品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美國藝術策展人莎拉·凱利·奧勒(Sarah Kelly Oehler)

澎湃新聞:展覽截取的這80年呈現美國藝術怎樣的面貌?

莎拉·凱利·奧勒:展覽涵蓋了美國80年的藝術繪畫史,展現了藝術家筆下的美國是如何走向現代化的。展覽中有80件藝術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繪畫作品,也有部分版畫。展覽以時間為序分為「南北戰爭」、「現代西部」、「東方元素」、「世界主義」、「都市生活」、「激進派的探索」、「美國景象」、「自畫像」、「新的探索」等9個部分,分別展現了美國藝術家從南北戰爭之後的這80年間,如何受到不同地區文化的影響。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弗雷德里克·雷明頓1890年《先鋒軍》芝加哥藝術美術館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 ,也是美國正式走向現代化的開端,內戰之後,女性獲得越來越多機會,出現在畫作中;」現代西部「呈現了藝術家是如何受到美國西進運動的影響,講述了美國的擴張、新的機遇、新的技術;在「東方元素」這部分呈現美國藝術家如何從亞洲文化中獲得啟發,例如從日本的版畫、中國的瓷器中尋求靈感;在「世界主義」部分呈現了美國藝術家去到傳統歐洲藝術中心學習深造,在接觸了法國印象派例如莫奈等人的影響,印象派畫風在美國流行起來,以及女性藝術家、非裔美籍藝術家得到更多的關注,他們也參與描繪著美國社會的發展與改變。大約在1913年歐洲現代主義興起,特別是立體派的畢加索,又或是馬蒂斯、杜尚等,把美國的藝術帶入了現代主義的藝術創作;從1930年起,藝術家們對表現主義產生了興趣,例如愛德華·霍普,他的作品《夜遊者》無疑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他擅長用光與影的對比描繪形影相弔的人物,傳達出瀰漫於都市生活中的深層孤寂。波洛克無疑是之後20世紀最著名的抽象派畫家,他的作品也為二戰後波譜藝術等更大膽的美國藝術奠定基礎。換言之,展覽展現了在二戰前的80年,美國藝術是如何發展,走向現代主義的。

澎湃新聞:展覽從1865年起,正好是美國內戰結束時期,在這一期間,美國的風俗畫在美國藝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藝術家用以展現自身對社會安定的嚮往。這次展覽的作品有沒有能體現這方面的?

莎拉·凱利·奧勒:的確在南北戰爭結束之後,出現了很多可以稱之為風俗畫的作品,比如莉莉·馬丁·斯賓塞《紅白藍之家》這幅作品,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幅風俗畫,女畫家畫了她自己居於畫面中央,他的丈夫則坐在一旁,不再是畫面的主角,體現戰後女性獲得越來越多的機會。所謂的風俗畫是要在畫作中傳遞一種故事性的,它是有故事情節的畫作。比如像雷明頓《先鋒軍》這幅畫也是有故事背景在裡面的,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個故事的後續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從這個部分開始慢慢往後,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的藝術是如何從風俗畫慢慢的往現代主義藝術去發展,漸漸的就不再執著於要用繪畫去表現一些故事性。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莉莉·馬丁·斯賓塞《紅白藍之家》約1867——1868年 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

澎湃新聞:此次展覽的美國名家,如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約翰·辛格·薩金特,瑪麗·卡薩特( MaryCassatt)等都有歐洲學習和生活經歷,歐洲藝壇對美國現代藝術發展有怎樣的影響?

莎拉·凱利·奧勒:有很多因素影響了美國現代主義藝術的構成。「西部文化」是其中的一塊影響因素,包括「東方元素」、「世界主義」展現的都是影響現代主義的不同構成方面,提到惠斯勒,我們這個展覽會有一個專門聚焦惠斯勒的板塊,惠斯勒也是美國藝術當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儘管他旅居歐洲多年,美國人仍然把他看作美國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跟剛才提到的風俗畫是很不一樣的,如果說風俗畫是要講一個故事的畫,惠斯勒追求的是「為藝術而藝術」,他認為畫作中不一定要講一個故事,不一定要有情節性,而是可以純粹以和諧的顏色和構圖來取勝。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 《藍色與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頓的水面》1872年,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斯蒂克尼基金會

《藍色與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頓的水面》這幅作品是惠斯勒所畫的夜曲系列裡最早的一幅。他的作品當中可以看到很多來自日本和中國藝術的影響,比如說非常高的地平線,包括他的畫作中會有平面化的感覺,並沒有很強烈的透視和立體感。這些特徵來源於他對日本版畫的學習和研究。惠斯勒除了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油畫家之外,同時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版畫家,惠斯勒的版畫作品在此次展覽中也會有所呈現。他對後來的美國藝術家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有非常豐富和精良的惠斯勒畫作,超過1300幅惠斯勒的畫作。所以他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非常重要的一類收藏。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約翰·辛格·薩金特 《在卡爾卡特作畫的丹尼斯·米勒·班克》 1888年,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藏品

此次展覽「世界主義」這個單元主要會聚焦那些去往歐洲,受到印象派影響的美國藝術家,他們很多人互相之間也是朋友關係,比如薩金特和西奧多·羅賓遜這兩位藝術家都是莫奈的好友,在他們的畫作中也可以看到來自印象派的影響,比如薩金特的《在卡爾卡特作畫的丹尼斯·米勒·班克》 ,畫面中所用的繪畫筆觸是非常短促的,給人一種非常迅捷的作畫印象。這些都是印象派繪畫的一些特點。

原來的繪畫可能是非常強調透視和立體感的,從這時候開始,可以看到從美國藝術家一直到受到印象派影響的美國畫家,他們的畫作中開始呈現出一種越來越平面化,可能後面就會發展到抽象畫平面的這樣一種特質。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瑪麗·卡薩特《夏日》1894年,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丹尼爾·J·泰拉藏品

瑪麗·卡薩特( MaryCassatt)則是當時唯一和印象派藝術家參展的美國藝術家,也是印象派團體中唯二的兩位女性之一。因為她是當時唯一一位和印象派藝術家參展的美國女藝術家,這代表她的作品在當時是非常受到人們的尊敬的。我們可以從她的《夏日》這幅作者中看到很多筆刷的肌理,這些都是受到莫奈等其他一些印象派藝術家的影響。

瑪麗·卡薩特( MaryCassatt)是來自上流社會的女性,所以她畫中描繪的經常也是她那個階級的朋友、親戚等她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這些人。

澎湃新聞:作為美國第一個現代藝術流派,「垃圾箱派」(Ashcan school) 是在何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在此次展覽中有沒有呈現?

莎拉·凱利·奧勒:「垃圾箱派」本來是含有侮辱性的這樣一個名字,這個畫派的藝術家關注和創作的題材通常很少出現在過去藝術家的筆下,比如反映美國城市生活比較污濁的一面等。所以傳統的藝術評論家就將其稱為「垃圾箱畫派」。比如喬治·盧克斯《屠戶的馬車》這幅就是極好的例子,他畫的絕對不是我們認為的比較美的事物,他畫的是一輛滿載著已經屠宰好的豬的老式馬車,緩慢行駛在泥濘的街道上。同時盧克斯也會為城市中的新變化而激動,所以在畫面中也可以見到勞動中的工薪階層,購物的都市中產階級,以及遠處正在高架軌道上賓士的高架火車。這些都是當時城市發展的現代化象徵。盧克斯也把當時的美國城市看作是各種新舊交融、各種傳統和現代元素互相碰撞的場域。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喬治·盧克斯《屠戶的馬車》1901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艾爾森·斯金納·克拉克的《咖啡店》描繪的是芝加哥城市景象的一幅畫作,以現在的眼光看,這個城市整體還是比較粗糲的,從畫作中可以看到橫跨在芝加哥河上的鐵橋,以及河面上結冰的河水。這個時期美國的藝術家開始希望擺脫原來很強的受到歐洲印象派的影響,開始把創作的主題重新聚焦在美國本土的城市上面。他們用非常粗糲的筆觸來描繪美國當時的城市,美國當時工業化的城市給人印象比較粗獷。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艾爾森·斯金納·克拉克的《咖啡店》1905年或1906年冬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當時世界上的畫家們都在以印象主義手法進行創作,促使「垃圾箱派」藝術家超越這種印象主義轉而關注社會現實的原因,是他們需要藉此擺脫數十年來所受的歐洲藝術的影響。

澎湃新聞:發生於1913年的美國軍械庫展覽對美國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性是如何體現的?

莎拉·凱利·奧勒:?1913年發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一群紐約藝術家組織了一場包括歐洲和美國現代主義作品的大型展覽,即「軍械庫展覽」(Armory Show),在「軍械庫展覽」之後,給美國的藝術帶來了真正的、革命性的巨大變化。在軍械庫展上,美國的觀眾得以一下子看到很多來自歐洲的先鋒藝術,包括畢加索、馬蒂斯、康定斯基等,在軍械庫展之後,因為受到歐洲先鋒藝術的影響,美國的藝術開始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紐約的軍械庫展也到過芝加哥巡迴展出,當中發生了很多戲劇性的故事,比如有觀眾看到這些畫作感到非常震驚,以至於當場暈倒等。可見軍械庫展上展出的畫作對於美國觀眾而言是非常具有顛覆性的。在軍械庫展中,也有一些參展的美國藝術家,比如馬斯登·哈特利(Marsden Hartley),說明美國藝術家們已經開始著手歐洲風格的藝術革新了。不過儘管當時的美國藝術家對於抽象藝術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他們還是希望把抽象藝術與美國本土的題材和元素結合起來,所以我們可以在哈特利《第50號繪畫》這幅作品中看到,儘管這幅作品是非常抽象的,但是仍然可見美國本土元素,比如印第安的帳篷。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馬斯登·哈特利《第50號繪畫》(局部)特拉美國藝術基金會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馬斯登?哈特利 《最後的新英格蘭——崛起的新墨西哥州》 1918/19年,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阿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藏品

澎湃新聞:在此次展覽中出現了多位比較出眾的美國女性藝術家,比如之前提到的深受印象主義影響的瑪麗?卡薩特(MaryCassatt ),以及對美國現代藝術影響重大的女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 (Georgia O"Keeffe),你是怎麼評價她的。

莎拉·凱利·奧勒:正如我剛才所言,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在展覽中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角色出現在畫作中,這幅作品就是有女畫家表現女性生活的這麼一幅作品。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伊麗莎白·斯巴霍克~瓊斯《鞋店》 約1911年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喬治亞·歐姬芙 (Georgia O"Keeffe)的丈夫是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他擁有一家非常先鋒的畫廊,他通過畫廊極力推廣自己妻子的繪畫作品。歐姬芙的成功又是一項美國女藝術家的成功事例,如我剛才說的藝術的現代性也伴隨著美國社會的一些變化,女性開始有了更多的權利和自由,她們的藝術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喬治亞·歐姬芙 《牛頭骨與白玫瑰》1931年,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阿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藏品,喬治亞·歐姬芙捐贈

歐姬芙對美國西南部的風景非常感興趣,風景中的元素也成為了歐姬芙非常重要的創作題材,比如說動物的遺骨。歐姬芙將其作為畫作中非常重要的創作主題。從《牛頭骨與白玫瑰》這幅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頭骨佔據了畫面中非常大的重要位置,它的畫面並不注重透視,更多的是一種平面感,這是喬治亞· 歐姬芙來表現她自己的現代主義性的一種方式。她畫中表現出的大膽的、前所未見的特質是超越她同時代的其他藝術家的,她的畫作中帶有一種非常強烈的男性特質,跟其它的女性作品是很不一樣的。這幅《紅色山丘與花朵》是歐姬芙的另外一幅作品。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喬治亞·歐姬芙《紅色山丘與花朵》1937年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澎湃新聞:此次展覽的重要作品,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的《夜遊者》創作於二戰時期,被認為是對當代美國式孤獨的呈現,你是如何闡釋這幅作品的?

莎拉·凱利·奧勒:這是一幅「二戰」期間所創作的作品,創作的時間正好是珍珠港轟炸之後。當時因為戰爭,城市中很多地方都停電了,漆黑一片。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本人很喜歡在街上遊盪,他就開始想像如果當中的區域被燈照亮的樣子會是什麼樣的。霍普不認為自己是在刻意的描繪一種孤獨感,因為他本人就是很享受孤獨感的那麼一個人。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幅畫因為它特殊的構圖和描繪的景象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孤獨的感覺。畫面中描繪了一家街角的餐廳,餐廳中的人物和觀者是很有距離感的,觀者被玻璃窗隔離在他們所身處的餐廳環境之外,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儘力去想像這家餐館所發生的事情,我們不知道這個背對著觀眾的男性是不是孤身一人,我們也不知道這位紅衣女子和她身邊的男性之間有沒有關係。這個跟我們前面所說的風俗畫是非常不一樣的,風俗畫非常確定地告訴了我們一個故事,但是這幅畫當中的一切都是曖昧的,故事性是不明確的。但同時它又讓我們感覺我們很可能是畫中的一員,他捕捉到了每個人生活在城市中孑然一身的孤寂感。所以這也是這幅畫之所以這麼有名的原因,它給了我們一種好像我們非常可以理解它的語境,同時我們又身處其外的這樣一種非常複雜矛盾的感覺。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愛德華·霍普 《夜遊者》 1942年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美國藝術藏品協會之友

我個人也非常喜歡這幅畫,這幅畫的構圖和用色都非常吸引人,很顯然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非常懂畫中元素的取捨,一個正常的餐館裡應該有非常多的東西,比如食物、餐盤、菜單,但是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很明顯得把這些東西都去掉了,只留下了一些關於顏色和結構的組合,這也是這幅畫體現出非常迷人特質的原因。

《夜遊者》這幅作品之前只去過巴黎和德國展出,這次也是其第一次來亞洲展出,所以對我們來說也是意義重大的一刻,我們也非常興奮。

澎湃新聞:談及美國藝術,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等幾乎成為美國藝術的代名詞,你是如何看待它在美國藝術史上的地位以及對藝術史的影響?能否跟中國觀眾介紹如何欣賞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等藝術家的抽象作品?

莎拉·凱利·奧勒:這個展覽講述的主要還是這些人之前的歷史。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出名是因為他的抽象表現主義的繪畫風格,我們現在展覽當中的波洛克作品是他非常早期的作品,可以顯現出波洛克是如何從在他之前的藝術家身上汲取養分,才慢慢得走向他後來的抽象表現主義的。因為藝術家的創作都不是無本之木,肯定是要吸取前人的營養才能創作出他後來的抽象表現主義的。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可能代表了與波洛克不同的繪畫當中的一極,他有表現主義的元素,但不是波洛克那種抽象表現主義,所以他跟波洛克又不太一樣。

上博「美國藝術」展策展人:看二戰前80年的美國經典

傑克遜·波洛克《無題》 約1938或1941年,亞麻布面油畫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重大收購紀念基金

澎湃新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有多少館藏?作為除巴黎以外最大的印象派畫作收藏館,其印象派作品的藏品體系是如何建立的?

莎拉·凱利·奧勒: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成立於1879年,博物館收藏有大約30萬件藝術品,包括繪畫、雕塑等,範圍從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到當今最重要的藝術家們所創作的作品。

之所以會有非常強的印象派畫作的收藏,是因為當時芝加哥城市的早期的建立者捐贈了很多藝術品給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當然除了印象派的收藏之外,我們還有非常多的像愛德華·霍普《夜遊者》這樣的名作收藏,比如阿奇博爾德·莫特利、喬治亞·歐姬芙、傑克遜·波洛克和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等藝術家的重要作品,這也是人們喜歡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參觀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上博美國藝術特展上,哪件作品中國觀眾最期待?
2018年國慶可能會有艷遇的星座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