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故宮解讀傳統工藝的「當代性」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在故宮解讀傳統工藝的「當代性」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9月25日,在故宮·紫禁書院開展了以「傳統工藝設計的啟示」為主題的設計論壇。該論壇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非遺設計板塊三大重要內容之一,由北京國際設計周指導,DESIGN POWER 100中國設計權力榜、ART POWER 100中國藝術權力榜、故宮·紫禁書院和觀唐文化聯合主辦,共合設戰略支持。現場邀請眾多專家學者、著名設計師和研究團隊結合實踐案例進行了主題演講與交流,在故宮進行了一場古今對話,解讀傳統工藝的「當代性」、「文化性」和「藝術性」,找尋當代設計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解碼,為中國發展探尋新的契機。

中國在追求現代化的道路上奮鬥了百年,其目的是為了國人身處於這個時代可以有尊嚴的活著,可以平等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國家發展的最前線,也是我們勇往無前、永不停歇地方向。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設計界的前線即國家現代化的前線,然而疾行在前線的中國設計師們無暇顧盼,一往無前,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中國設計」,以此驅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中國社會正處在深化改革與全面發展的時期,反躬自省,在追求快速發展中我們忽視了傳統和日用生活,而這恰恰是一個民族的根基。

所謂「日用」,是厚生養民, 解決切實的生活問題。《詩經·小雅·天保》說:「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為爾德。」正如明儒、泰州學派代表王艮所言,「聖人經世,只是家常事」,再高深玄妙的道理和光遠宣朗的德行,歸根到底都要著眼於日常生活。2018年北京國際設計周非遺設計主題展「非遺之美,生活即道——中國傳統工藝振興主題設計展」,天下之道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把平民的感性生活、感性慾求升格為社會本體開闢了道路。

在當代,不少現代設計創造性地融合了傳統文化與傳統工藝,也發現藝術與設計所進行的各種跨界合作。當代設計與傳統文化、與藝術的邊界正在被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表現形式。在這背後,是許多設計師、設計機構所進行的探索,以「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從傳統文化、工藝中提取相關元素,通過解構與演變,以傳統的基本元素為基礎加以提取,作為母體的傳統文化賦予設計完整的靈魂。在當代藝術與當代設計的共通、碰撞中尋找設計的靈感,在探索中創造的一個個優秀的設計案例,彰顯著傳統文化、藝術與當代設計的無界精神,體現著大設計的文化視野與當代格局,為創新設計思維、可持續設計理念,推動傳統文化與藝術融入當代生活提供了重要啟示。

中國設計權力榜學術委員會主席——曾輝
中國設計權力榜學術委員會主席曾輝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教授、三文建築創始人、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鄉村建築專委會副主任何崴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教授何崴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嘉賓交流

學術界、設計界、商界嘉賓出席論壇,並做了精彩演講和跨界對話。論壇邀請著名藝術設計策展人,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策劃總監,中國設計權力榜學術委員會主席——曾輝先生為學術主持並發表了關於東方傳統建築營造再生計劃的演講,邀請了故宮出版社總編輯劉輝女士講述故宮文化如何融入當代生活,成為中國當代重要的文化名片;台灣《漢聲》雜誌創辦人之一——黃永松先生從中國傳統文化出發,講述了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新生;中國設計產業研究者、中國傳媒大學藝術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設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委員會專家吳學夫教授帶來中國日常生活設計的文化解讀,指出應以未來考古學的角度觀察今天的日常生活設計;清華大學中國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觀唐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CEO李挺偉先生講述了如何藉助現代科技進行傳統文化保護和美育教育,並在現場發起了「科技傳承經典藝術,打造現代美學生活」的設計美學計劃,這是繼今年4月觀唐文化等機構發起「國寶傳承計劃」之後的又一個重要項目;小米集團資深專家施艷女士闡述了小米生態系統的構建,以及互聯網科技公司如何進行文化創新;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副教授、三文建築創始人、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鄉村建築專委會副主任何崴先生長期從事建築、城市、燈光、藝術等方面的跨界教學、研究和創作,現場帶來了找尋在地傳統與設計解碼的精彩演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視覺傳達設計系副主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設計者之一——陳楠教授講述了現代設計語境中的遠古文字再設計命題,解讀了中國漢字的深刻內涵,並展示了現代文字設計的方法。

台灣《漢聲》雜誌創辦人之一黃永松先生

台灣《漢聲》雜誌創辦人之一黃永松先生

談及傳統手工藝與現代人生活的聯繫,網易藝術獨家專訪黃永松先生,在他看來,「所謂傳統手工,就是我們祖輩們過去使用並總結出的生活技術,那過去的生活技術難道於今天而言都已沒用了嗎?當然不是。我們今天所形成的衣食住行的習慣,很多都是過去的手工營造出來的文化。在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手工往前走是必然,但不可置否的一點是,歷史距離我們依舊親近,因為只有積累好過去的經驗,擁有包容發現美好的眼睛,文化傳承才能真正的承前啟後。」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整個論壇分為上、下午兩個半場,特別邀請到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執行館長冀鵬程,藝術家杭春暉,設計師劉鐵軍、張凡、尤紅艷、丁奇、吳巍、石海峰、殷志偉,騰訊網設計總監任婕,共十位行業人士共同參與跨界對話環節,圍繞話題《設計無障礙:當代設計汲取、轉化傳統工藝之「技」與「藝」》和《設計無障礙:設計和當代藝術融合能發生什麼?》,從設計師自身的設計經驗出發,分享設計理念,並與主題演講專家進行了互動交流。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非遺之美,生活即道」關乎日久彌新的傳統文化與當代設計。為什麼有些東西可以持久穿越歷史而照耀至今?器物中蘊含古人的智慧,生活即道指導我們如何持久地生活。古人生活的智慧既是我們今人找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路徑,也是克服未來困難的指引。此次論壇主辦方之一——DESIGN POWER 100中國設計權力榜,作為被譽為「藝術界的奧斯卡」的ART
POWER 100中國藝術權力榜的姊妹榜旨在鼓勵創新思維、可持續設計轉化藝術、文化、科技,使創意設計導入市場消費,以改善中國人的生活美學,實現社會創新。傳統智慧與科技的結合,進一步繁榮整個文化產業、文化生態,以公益的心態、工匠的精神、商業的手法、資本的助力,投身文化市場,共同迎接追求藝術、見證歷史的中國新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十月份有望脫單的星座
最便宜1億像素相機!富士GFX-100s發布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