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年砍柴:小老婆的兒子,為何更有出息?

十年砍柴:小老婆的兒子,為何更有出息?

與清末民初多數性格剛烈、寧折不屈的湖南士人不一樣,譚延闓是個八面玲瓏的玻璃球式的人物,其「混官場」的本事是一流的,左右逢源隨波逐流,盡量不得罪人,被稱為「人中甘草」。

這個性格和本事的形成,恐怕和他的出身大有關係。一是在高官家裡長大,從小見多識廣,對官場各類明規則潛規則很熟悉;第二個原因恐怕是他為庶出之子,他的母親李氏是譚鍾麟的小妾,在家中地位很低,從來都是站著伺候老爺和夫人吃飯的,直到譚延闓中了「會元」,母以子貴。譚鍾麟才宣布李氏可以坐在正廳里和老爺、夫人同桌進餐。

十年砍柴:小老婆的兒子,為何更有出息?

清末和民國初年政壇上還有一位更為有名的庶出子,他的性格與處事圓融和譚延闓頗為相似。這個人就是民國大總統、後企圖登基當皇帝的袁世凱。他倆的前輩、乾隆朝歷任雲南、川陝、兩江總督的尹繼善也是庶出子。這三個庶出子都很能幹,且青少年時代十分勤奮,遠比大夫人生的兄弟有出息。我認為這絕不是偶然的。

庶出的兒子和嫡出的兄弟相比,總是低人一等,而且大夫人怕姨娘恃子而傲,總是千方百計地打壓小妾。苦於家族禮法,這些庶出子有苦難言,唯一的辦法是發憤圖強,努力讀書或做事,混出些名堂來,給生母爭地位。而且,他們從小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在複雜情勢下的生存能力也遠非嫡出之子能比。

另一方面,大戶人家的庶出子又有窮苦人家兒子難以比擬的優越條件。雖然是小老婆生的,在大家族中受太太和嫡出兄弟的氣,但終歸生活優渥,無饑寒之憂。更為重要的是,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這類庶出子又往往比嫡出子珍惜受教育的機會。以譚延闓為例,年少時隨父親進京師,拜訪帝師翁同龢,其作文和書法得到翁氏的指點。翁同龢信中對譚鍾麟誇讚譚延闓:「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一般人家的子弟,哪有這樣的機會?

還有一個原因,我覺得可以從生理學方面分析。古代的年輕人娶老婆,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是做不了主的。而大家族的父母替兒子擇偶,最講究是門當戶對,至於所選擇的小姐本人的身體素質、兒子是否喜歡則是不重要的。因此,許多大戶子弟娶的正妻,縱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夫妻生活沒什麼激情,正妻有時候還病懨懨的。而人到中年納妾則不一樣,完全由自己做主,一定是漂亮(至少端莊)、健康、個人喜歡的女子。在一起的激情遠甚和大老婆同床共寢。如此,生出來的子女,身體素質如智商多比和大老婆生的孩子強。

十年砍柴:小老婆的兒子,為何更有出息?

在古代社會,家法和國法各有管轄領域,國法許多時候無法代替家法。比如大夫人和姨娘的名分決不能搞混,哪怕姨娘所生的兒子再有出息。袁世凱在當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時,生母去世了。他趕回河南項城老家奔喪。為了替死去的生母爭一份哀榮,他和族中長老及大夫人生的長兄商量,靈柩能否從大門口抬出去。其長兄堅決不同意,說姨娘出殯走側門,決沒有走大門的道理。袁世凱那時候官居一品,替袁氏光宗耀祖,但也無法突破家族的禮法,只能聽任長兄安排。從此,他對老家恨意難平,宣統登基、攝政王載灃掌權後,他被排擠出政壇,開缺回籍,也不願意回到項城,而是隱居在安陽。

譚延闓也曾遇到過與袁世凱一樣的難題。其生母李氏去世時,譚延闓是湖南督軍,湘省最高軍政長官。生母的靈柩要從祠堂門抬出去,按照規矩只能走側門。譚延闓一著急,不顧督軍的氣度了,爬到母親的棺材上面,大叫「我譚延闓死了,抬我出去!」—翰林出身的督軍老爺當然有資格出正門,族內大佬一看此情形,明白再堅守那箇舊規矩,難以收場。於是同意從祠堂正門抬出李氏的靈柩。

這一刻,玻璃球一樣圓滑的譚延闓顯出了天不管地不管的「湖南騾子」的勁頭,為生母爭得了一份死後哀榮。這一點,袁世凱不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如何評價袁世凱、蔣介石?
古人對他人姓名的9種稱呼,漲知識了!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