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賽馬是如何成為「貴族運動」的?英國國王不但制定規則還參與比賽

賽馬是如何成為「貴族運動」的?英國國王不但制定規則還參與比賽

文|李崇寒

賽馬是如何成為「貴族運動」的?英國國王不但制定規則還參與比賽

開賽鈴響,身穿各式綵衣的騎手駕著馬,箭一般衝出閘門,全場歡呼聲、解說聲不絕於耳,任何可能到來的變數和最終的比賽結果,將緊張刺激的比賽氛圍推向高潮。以上這一幕,對去過香港或是看過港片的人來說並不陌生。賽馬在香港有170多年的歷史,市民對於「馬照跑」的感情頗為深厚,吃早茶、看跑馬,成為很多人赴港必體驗項目。

2018年4月,伴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的發布,其中提出,「鼓勵發展沙灘運動、水上運動、賽馬運動等項目,支持打造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在海南觀看賽馬運動有望成真,這是海南自「自貿區」「自貿港」後收到的第三份30歲生日大禮。目前海南擬儘快研究制定出台《海南省賽馬運動發展規劃》。考慮到國內賽馬配套設施和文化基礎的薄弱,距離海南賽馬開跑,可能還要一段時間。

賽馬是如何成為「貴族運動」的?英國國王不但制定規則還參與比賽

比之歐洲,中國、波斯、阿拉伯和其他中東、北非等地賽馬歷史更早,騎術水平更高,現代意義上的賽馬卻源於英國,而英國賽馬又源於英國紐馬基特(Newmarket)。英國國王在其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英國,賽馬有「國王的運動」之譽,1195年一場3英里(約4.8千米)賽馬中,獅心王理查一世為參賽的騎士們捐贈了歷史上第一筆賽馬獎金,數額40英鎊。此前的比賽,賽馬都是在集市上舉行,教堂、塔樓常常被用作地標來表示比賽的起點和終點,參賽馬匹質量參差不齊,參賽馬主私下下注,權當消遣。

如果說16世紀是養羊業大發展的年代,那到了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在位)時期,人們對賽馬興趣與日俱增。國王們開始從義大利、西班牙及北非等地大量引進優良種馬,組織貴族之間的比賽,因為他們相信,利用競賽獲勝的馬育種可以提高騎兵隊的質量。1622年,詹姆斯一世在距倫敦100多公里的紐馬基特,一片廣闊荒地上,舉行了一次賽馬比賽。紐馬基特與英國賽馬結下不解之緣。國王在此修宮殿,發展馬業,紐馬基特忙得熱火朝天。經過幾十年的營建,紐馬基特在查理二世任期內被指定為英格蘭的賽馬總部。這位「快活王」因為在紐馬基特待的時間太長,被人們調侃應當多花點時間待在倫敦宮裡。

賽馬是如何成為「貴族運動」的?英國國王不但制定規則還參與比賽

雖然多少有點「不務正業」,查理二世因將賽馬發揚光大被稱為「英格蘭賽馬之父」。他一手設立了「國王杯」和「銀盤」賽,為賽事設立獎金,由他撰寫的文章成為英國最早的賽馬規則,比如,參賽的都需6齡馬,負重76千克,每場賽程6.4千米,兩場奪冠即為優勝。1671年的一次「銀盤賽」中,查理二世因其馬匹表現優異,成為唯一一位在該賽中獲得冠軍的君主。在查理二世「永久運行」的指示下,「銀盤賽」迄今仍然存在,每年舉辦一次,獲獎者除了「銀盤」外,將獲得當地特產——紐馬基特香腸。

紐馬基特兩大賽場——七月賽場和羅利英里賽場也與查理二世息息相關。羅利英里賽場得名於查理二世的一匹知名種馬「老羅利」(Old Rowley)。據說,紐馬基特本來只有七月賽場,後來國王發現每年夏天看比賽時陽光太刺眼,又新建了一個與此前看台朝向相反的賽場,即羅利英里。它們都有寬闊的跑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七月賽場因是唯一一個仍在運營的賽馬場而聞名。

有了英國國王對賽馬的加持,英國貴族也紛紛「入坑」。此時賽馬騎手已不再由奴隸擔任,很多時候,馬主即騎手,要想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首先得有優良馬種,然後是寬敞的訓練場地和充裕的訓練時間,優秀的馴馬師也很重要。雖然從成本花費來看,賽馬是項高投入的體育活動,好在它產出高,通過賽馬這個平台,既能加深與其他貴族的聯繫,有助構築更為牢靠的利益關係網,又可藉此接近國王,博取加官晉爵的機會。貴族們對此樂此不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豫中會戰徐永昌錯估形勢,戰績一次比一次慘,不氣餒的他終得捷報
西班牙國王曾強行兼職葡萄牙國王,處處都弱的葡萄牙如何逆襲的?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