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見證歷史風雨變幻的古錢幣——大清銅幣戶部當制錢十文

見證歷史風雨變幻的古錢幣——大清銅幣戶部當制錢十文

錢幣一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與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中國又是最早鑄造和使用錢幣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古錢幣經歷了幾千年的變革,見證了幾千年的風雨變幻,其濃厚的文化思想底蘊使得古錢幣的美學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意義。無論是從外在還是到內涵,它總能給我們帶來別緻的美的享受,提升了我們的審美主動性。

清代機制銅圓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清代末期開機鑄造銅圓的十七省二十局,無一不鑄造當十銅圓,而二文、五文、二十文銅圓則僅有部分省局鑄造。故本文所列銅圓珍藏要領,僅就當十銅圓而言。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由廣東伊始,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准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圓。機制銅圓較之方孔銅錢鑄造優異,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清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許仿鑄。爾後,天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圓。故當十銅圓的鑄造地各異,這是區分差異當十銅圓的顯著特徵。

「大清銅幣戶部當制錢十文」鑄造始於1900年(清朝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流通時間儘管只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鑄造銅圓。如以細微區別劃分,其版式在千種以上。

河南藏藝軒展示的這枚銅幣直徑:28.87mm,重:7.3g。錢幣正面圈內為「大清銅幣」,外圈下部為當制錢十文,左右為「戶部」、「丙午」,上部是漢滿文,錢幣背面上鐫有「光緒年造」,周圍有英文環繞,中央紋有神龍,紋路清晰,如刀刻所成,且龍身紋路精美,包漿自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藏藝軒 的精彩文章:

即將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一款藥酒——虎骨酒鑒賞

TAG:河南藏藝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