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地本是一國首都,皇帝每年來此辦公數月,如今卻淪為一個鎮

此地本是一國首都,皇帝每年來此辦公數月,如今卻淪為一個鎮

眾所周知,在歷史變遷中,不但王朝有興衰,城市亦有興衰。武則天時期的洛陽,北宋王朝的開封,都是當時的一線城市,然而到了今天,它們都淪為了普普通通的地級市。倘若從一國之都跌成三線城市,還能接受的話,那麼假如從一朝之都變成了一個小鎮呢?

元上都遺址

這個小鎮叫上都鎮,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距離北京僅有180公里。直到今天,它還是當年作為元朝首都時候的名字——上都。南宋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蒙哥繼承大汗之位後,命令弟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大事。忽必烈受命以後,把帳篷駐紮在閃電河金蓮川,廣招天下英才,由此建立起了後來赫赫有名的金蓮川幕府,為自己日後一統中原奠定了基礎。

元世祖忽必烈營建大都

金蓮川的氣候溫和,風景秀麗,忽必烈就是被這裡的風光所吸引,才到了這裡,並命人在這裡建城,剛開始叫開平府。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基後,將開平府(今內蒙古多倫縣西北)作為首都。四年後,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建都燕京,改稱大都,開平府則榮升為上都。元朝實行兩都巡幸制度,上都和大都並列為國家首都。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畫像

在上都和大都之間共修建有四條驛道,元朝皇帝們在每年四月份後都會帶著文武百官以及皇親國戚,到上都避暑打獵、處理國政。到了下半年九月時,天氣轉涼,草原的牧草發黃後,眾人再一起返回大都。從四月到九月這個時間裡,國家的主要部門都會派出部分人員隨駐上都,以便於皇帝處理政事,所以這個時候的上都才是國家中心。

因為皇帝整個夏季都在上都,於是這裡也叫夏都。忽必烈當初之所以把這裡定為都城,自然不是單單為了避暑而已,兩都制其實更多是沿襲遼國和金國時期的皇城流動制度,這一制度的確立有利於管控中原,同時鞏固元朝對全國的控制。

元大都布局示意圖

元朝時,上都城和大都的規格布局相差無幾,宮殿、寺廟、園林等都是按照中原城市的樣子建造的。為了增加上都的王氣,忽必烈直接將開封城內的熙春閣整體拆除並搬到上都,改名為大安閣。大安閣的結構、形狀氣勢恢宏,在整個皇城之中,是最耀眼的部分,因此一度成為上都的象徵。在皇城外圍,遍布了各式民居和店鋪。在春夏秋三季時,上都城內人流如梭,多達數百萬人。

如今的元上都遺址

令人唏噓的是,上都的命運早早的就和王朝興衰聯繫在了一起,元朝興勝之時它就輝煌至極,元朝衰敗了它也隨之衰敗,甚至是徹底消失。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紅巾軍攻克了上都後,把許多房屋焚毀了,宮殿被一把火燒得乾淨,從此皇城不復存在,只剩下一片瓦礫。明朝以後,再也沒有誰記得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城市,宛若昨夜迷夢一般,雖然漂亮一時,夢醒後,一切卻都消散。如今,上都如今只剩下了一個普通的小鎮還叫著上都的名字,其他的都已隨風而逝。

參考文獻:

《元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來頭最大的姓氏,明朝時曾風光無比,如今台灣卻僅剩3個人
宋代人如何過中秋?習俗繁多到眼花繚亂,其中一項只能女人來做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