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天開圖畫」石刻

在福清海口鎮東衛城西門殘牆旁的七星岩上,有一座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鳳林寺,背依天峰塔,面朝福清灣,內有一古碑,字跡已漫漶不清,經辨認有讚美福清灣的文字:

「鎮之西關內,不數武翼然鵠立者,鳳林寺也。地踞七星之勝,峰巒疊嶂,氣象萬千。寺之後有浮屠,雲霄直上;寺之前為雉堞,形勝巍峨。外而遠嶼浮青,長江萬頃,洵與王子安《滕王閣序》『襟三江而帶五湖』之句近是……龍江一派,漁舟月棹。遠望焉,彷彿倒影畫圖……」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01

龍江橋前

一灣銀浪映晨光

通江門外

兩岸翠微沐晴嵐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波瀾壯闊的福清灣位於福州市東南部,外寬內狹,因深入福清市境而得名。

外圍通過嶼頭島、吉釣島、東壁島與海壇海峽相通,為福清母親河龍江的出海口。

福清灣

北岸為山地,石崖陡峭,溪澗彙集,流泉飛瀑,特別是首溪龍湫最為壯觀,山地的絕頂是與長樂交界的大姆山高山草場,風光旖旎。

南岸為龍高半島,以台地(崗地)為主,這裡是林則徐的故鄉,他的一副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寓意深刻,似乎是對壯美的福清灣的神韻寫照。

西岸灣頂有一條稱「龍山」的山脈,蜿蜒起伏直插大海,當年海岸線呈「M」形,現兩側已沖積為田園。海灣四周的山體在海洋性氣候影響下,球狀風化,形成奇特的花崗岩石蛋地貌。

福清灣很早就有先民在此漁獵,在海灣西北角的首溪村鹿角山上,有巨岩形如鹿角,據《閩書》等志書記載,石上有「仙篆」,人莫能識。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鳳林寺,被認為是福清最早的寺院。唐、宋之際,這裡已有駐軍,設立巡檢司並建鹽場,隨著航運、漁業、商貿、文化的發展,福清灣欣欣向榮,一片歌舞昇平。同時,由於佛教的興盛,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禪師道懋在海口瑞峰建七層寶塔,此山因建塔聳角,形如麒麟,又名麟山,可惜寶塔倒圮於民國二年(1913),僅遺留成塊的佛像構件。明代,除在龍山之麓設立衛城外,為抗倭,還在海口建民城,時光荏苒,通江門依然屹立在龍江之畔。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數千年前

福清灣的灣頂曾深入內陸,直抵縣城的天寶陂,在城關的龍首橋一帶與海口的網山處因山巒夾峙,形成一個形如葫蘆的琵琶洋。如今琵琶洋泥沙淤積,河曲發育,澄江如練。

北宋政和三年(1113),太平寺僧人惠圖、守恩發下宏願,決意在海口建跨海石樑,以代舟楫橫渡渤澥,原計劃按堪輿家提議建在龜山之麓與青嶼之間,以扼海口門戶,無奈水深難就,遂移於上游水淺之處。經三年填石作基,潮落而石猶未出,身心俱疲。忽一日見鳥立水面,僧人知事已濟,高喧佛號,與鄉人林遷、林霸、陳侈及僧人妙覺等人繼續募緣建造,前後歷時10年,於宋宣和六年(1124)告竣,多達42孔,是福州最長的宋橋。橋初名「螺江」,後改「永平」,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林簡肅公為促當地文運昌盛,據「江南沙合接龍首」的古讖語,更名為「龍江橋」,於是登科者接踵而出。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海口龍江古橋

在晨曦暮照里,龍江橋如長虹卧波,飛渡海口,潮湧浪激,蔚為壯觀。橋南高矗2座實心七級六角鎮橋佛塔,分列左右,塔高5米,有聯曰「長橋鎮海口,雙塔鎖巨龍」。

歷史上,石橋受颱風、海嘯、洪水的侵蝕,代有修葺。清代,有人在橋孔間掛網,利用潮汐捕魚,多時達32孔,致橋震撼,動梁折礅。鄉人以「自造橋之後,濟人免溺,尤其末務,且潮壓土涌,漾為沃壤,橋內一帶良田數百頃,輸課膳民。迨甲午歲,寇艦猖獗,得橋攔阻,附縣居民,獲免焚掠」為由告官,道出龍江橋的歷史功用。

龍江橋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首溪龍湫

宋代海口著名詩人林亦之(1136-1185),其《網山集》被收錄在《四庫全書》,為我們留下不少當年福清灣漁民生活情景,如「風濤生長處,土地屬東隅。樹樹懸漁網,村村叫鷓鴣。酒旗孤嶼見,書卷一山無。欲趁雞豚社,深慚身業儒。」

明代《閩都記》作者王應山到訪福清灣時,曾留詩曰:「神州環海浩無窮,潮滿清秋處處同。盈縮百川常應月,去來萬斛總因風。銀山雪屋彌天際,員嶠方壺控日東。安得溟鵬能借翼,與君同訪羽仙宮。」

清乾隆《福清縣誌》「玉融十二景」之一的「龍江月棹」,更為我們描繪了海口的繁華與月夜下的美景:「龍江匯縣西北流,沿海口城朝宗大海,賈艘停泊,檣桿森布,漁舠溯潮汐往來如織。登高眺望,歷可指數,及平夜靜波恬,月印江心,乘小舟鼓棹中流,金波蕩漾,仰視麟山浮屠矗空,山寺夜鐘聲渡江水,雙橋橫影宛如落虹。扣舷詠青蓮之句與漁歌互答,此時此景復何羨眺月洞庭,作雲邊覓酒想耶。」

02

石雕彌勒

笑坐瑞岩稱仙窟

岩鑿觀音

喜望海口號樂土

是福清灣著名的旅遊勝地,山上奇岩林立,洞壑相連,摩崖石刻眾多。

早在宋代,就有駐軍官員與文人墨客杖履登陟,攀岩端,攬翠微,俯滄海,觀檣櫓,汲泉烹茶,吟詩作賦。

元初,龍江鹺司長孛羅天章與瑞岩山頗有夙緣,曾數度登臨瑞岩,震撼於眼前的山海美景,在瑞岩鐫刻「天開圖畫」,並積極開發瑞岩山,建聖壽殿(後改為瑞岩寺)與觀景亭12座。

明嘉靖年間,戚繼光平倭時,駐軍瑞岩山,亦大力開發瑞岩山,將山上景觀分為前岩與後岩。

瑞岩上還有明萬曆辛亥年(1611)摹刻的萬曆皇帝手書「名山洞府」。

登瑞岩,遠眺福清灣,水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岩後有石亭,亭下為「童子拜觀音」神龕,觀音為男相,形態端莊,左手托凈瓶,右手持柳枝,眼觀海門,頷首稱善。岩旁還立有一經幢,刻有「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梵文,其造型為福州所特有。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瑞岩山」布袋和尚「石像

最大

瑞岩山有一尊全國最大的「布袋和尚」石像,鑿於元至正年間,據說為呂伯恭所創,其藝術性舉世罕見,為古代中國石雕瑰寶。

明歐應昌《瑞岩山志》載:「石佛為彌勒坐身,乃一天然巨石,高三丈許,宛然莊嚴色相,加以椎琢之功,渾樸精工,果洞天福地所希遘者。唐時,水部郎中陳燦厭祿歸隱其間,號為彌勒小隱岩。」

佛像身寬體胖,滿臉微笑,寬額肥頤,雙耳垂肩,袒胸露乳,大腹便便,其高6.8米、寬8.9米、厚8米。右手撫腹,枕於一碩大的布袋上,左手倚腿持一串珠,足著草履,鞋帶繞踝。寬大的僧衣,打節的布袋,紋理飄逸。神奇的是彌勒佛身上還有3尊小沙彌,相互顧盼,似在談經論法,十分傳神。

戚繼光將軍曾集眾賓,坐於彌勒石佛肩、乳、手腕、足膝之上,分韻賦詩,間以歌兒,成一時佳話。

03

拱辰山高

龍卧寺上松濤揚

東壁島橫

九使宮下潮音起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從瑞岩山山門東望,有一金字塔形山峰,巍峨屹立在福清灣北岸,山峰狀如牛角而北拱,故名拱辰山,俗呼牛角山。

拱辰山為花崗岩石蛋地貌,

山上巨石如鼓似珠,

漫山遍野,

有多條山脊向海岸延伸,

如龍卧山、湧泉山等。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在城頭鎮湖美村的龍卧山下,有龍卧禪寺深藏在山谷里,梵音陣陣,磬鼓常鳴。寺旁是綠油油的田野,山溪流淌而過,溪的上游,在通往南斜村的月嶺古道旁,有石塔身披殘陽,傲然挺立。寺的前方是獅頭山,蹲踞守護著這片佛門聖地。

明大學士葉向高為龍卧禪寺題聯「山盤滄海龍名寺,境入珠林石是蓮」。

寺始建於宋乾道三年(1167),詩人林亦之曾多次遊歷,有《丁亥九月十六夜偕李監倉宿龍卧山中聽雨看月》詩:「相喚此山來,狂風吹我衣。把酒桂花下,山雲片段飛。掩門雨初滴,開門月還上。倚樹看月明,半山聞雨響。人間有佳景,詩句頗發越。何曾似今夕,聽雨還看月。」

據說龍卧禪寺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宋代有位叫「子郊」的住持,常遇一位鬚眉蒼古的老者,從離寺不遠的龍潭,蹣跚來寺遊玩。子郊以禮待之,常延入禪房對弈。一次,老者與子郊弈棋旬余,倦卧禪房。子郊掩門而出,守候多時,不見老者出門。不得已推門窺視,只見一青龍盤於棋桌之旁,正驚惶之際,電閃雷鳴,狂風呼嘯,頓時青龍破窗騰空而去,故而以「龍卧」稱其寺名。

湧泉山

離龍卧山不遠的五龍村湧泉山,有一澗潭,潭上石壁深陷成「交椅」狀,椅後攜古篆「愛坐」二字,據地方志記載此為龍卧寺高僧子郊所勒,子郊當年常來此沐浴禪坐,心甚愛之,故題。

湧泉山因出孝子而得名,以「湧泉大、小孝子」名聞遐邇,流芳千古。他們是五代十國時的林安與北宋時的林正華,林正華是林安的六代孫。據《八閩通志》載:「林安,福清人,事母至孝,母死,廬墓旁有石自裂而湧泉,閩王異之,以其廬為湧泉寺。」又載:「林正華,字君輔。至和中入太學,後棄歸養母。母卒,水漿不入口者累日,已而蔬食,日誦釋氏書。越二年,卜葬於湧泉山,鑿石營壙,手胝足胼不少懈;既葬,廬於墓側,寢苫枕塊,號慕不已。俄而祥雲滃,甘露降,烏鳥翔集,虎豹遁藏。鄉人白於官,旌之。」

湧泉山下湧泉寺原已荒蕪,經過近年重建,美輪美奐。周圍山巒拱衛,青山如屏,蓮池似鏡。

五龍村有座建於宋治平四年(1067)的橋塔,橋下兩溪相匯,曾是古時港口,山溪之水來自南嶺鄉。南嶺鄉有宋朱熹所題「龍津」等奇石,還有福清著名古堡式民居——食菜厝,厝兩側拱形堡門匾額題有「松風」「竹雨」,意境高遠。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東壁島位於福清灣東南部,有圍墾海堤公路與龍高半島相通,古稱「瀛洲」,因其為長條形島嶼,又位於東營村之東,故被戚繼光譽為海防的壁壘屏障,改稱東壁島。

東壁島近年來成為旅遊熱點,沿岸有沙灘浴場,還有奇特的海蝕岸礁。

島上的九使山,為花崗岩石蛋地貌,巨石相壘如陣,蔚為壯觀,傳說古時這裡多有巨蟒潛伏。清道光年間,島民於石陣中建起九使宮,供奉蟒蛇之神——九使、十使、十一使,以保佑漁民出海安全,很是靈驗。今天遊人仍須穿過深邃的疊石洞,方能到達巨石堆中的九使宮。九使山高踞海島,佇立山頂,可以眺望海壇海峽,碧海藍天,島礁相連。遠處海濱村山頂上有塊懸空的風動石,搖搖欲墜,令人嘆為觀止。回望福清灣,沙洲在海浪輕拂下,波光粼粼,濕地上珍禽飛翔,新興的城市籠罩在斜陽里,霞光萬道,流金溢彩。

文化遺存丨帶你穿越千年,看福清灣最初的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