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有人吃啥都不胖,有人喝水都長肉,原來背後都是它主導!

有人吃啥都不胖,有人喝水都長肉,原來背後都是它主導!

生活中,有些人怎麼吃也吃不胖,有些人則是喝水都會發胖,這是為什麼呢?

「不論吃什麼,甚至喝水都發胖,還是吃再多也不胖,中醫認為這些都屬於異常現象,是脾胃功能出了問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翟興紅介紹說,前者是因為其人脾氣虧虛,運化水濕的能力下降,導致水濕停滯,日久形成痰濁脂肪。這類人一般不是真正的胖,而是所謂的「虛胖」,常常還會伴有畏寒怕冷、容易疲倦無力、手腳易水腫、痰多、便溏等癥狀。在調理脾胃功能和體質後,這種「虛胖」很容易減下去。

有些人吃再多都不胖,往往是因為胃火盛、胃陰虛或胃熱脾虛。

胃火熾盛或胃陰虛而化熱會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現消谷善飢,即消化過快、容易飢餓,營養不易被吸收。同時,因火熱邪氣會消灼人體氣血津液,使肌肉失於濡養,也會導致消瘦,可兼見口乾舌燥、口臭、大便乾燥等癥狀。

胃熱和脾虛同時存在者,雖因胃火盛導致了食慾旺盛,但脾氣虛弱,不能將水谷化生氣血,機體失養而致消瘦。

所有人都不宜吃寒涼的食物嗎?

並非如此。脾為陰土,喜溫、喜燥惡濕;胃為陽土,喜潤惡燥。針對此特點,以脾虛為主的病症,禁忌寒涼十分必要。以胃熱為主或胃陰虛為主者,則可以適當進食一些涼潤的食物或果蔬。飲食應把握好「度」,根據個人體質與目前個人身體狀況辨證選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無論寒涼還是溫熱的食物,無論某一食物有再多再好的功效,尤其是有補益作用者,都應當以「適度」「適宜」為標準,即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再好的食物也應食而有度,不可過量。

飲食調脾胃,需要遵守四原則

飲食對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作為人體飲食消化吸收的重要臟腑,脾胃與飲食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有「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的說法。食療既可以調理脾胃,也會傷害脾胃。那麼,如何從飲食上調養脾胃?又有哪些飲食宜忌呢?

1

飲食有節,饑飽適度

吃飯應有規律,定時三餐,且不可過飢過飽。自古以來就有「早飯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吃少」的說法,這與外界晝夜陰陽變化是一致的。老年人如果脾胃功能虛弱,或體弱多病者,可以少食多餐,不必拘泥於一日三餐,以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2

合理膳食,營養均衡

飲食宜謹和五味(酸、苦、甘、辛、咸),粗細搭配,不要有飲食偏嗜。五味對應五臟(肝、心、脾、肺、腎),對五臟有滋養作用,所以要調和五味,不宜過食一種。

3

避免飲食不潔,應細嚼慢咽

盡量進食新鮮食物,不要吃不幹凈和腐敗食物,避免病從口入,損傷脾胃。「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進餐時不要狼吞虎咽,應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研磨,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減輕脾胃負擔。細嚼慢咽容易產生飽腹感,有利於食量的控制,避免由於過度進食導致肥胖。此外,為養護脾胃,應避免進食油膩、辛辣之物。

4

不要過食寒涼或過燙的食物

過食寒涼,極易損傷脾胃,導致胃痛、腹脹、泄瀉等脾胃疾病的發生;因過食寒涼損傷脾陽,水谷運化不行,停滯而成水濕,還會出現肥胖,以及四肢乏力、手腳冰涼、白天出虛汗且動則加重、月經不調等。飲食過燙也不可取,因為食物過燙非常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引起消化道炎症、潰瘍,日久甚至會引起食管癌和胃癌,需引起重視。

為何食後易犯困?

「食後犯困」多因脾虛所致。進食以後,尤其是大量進食後,往往需要更多血液、能量參與胃腸的消化,供應其他臟腑的血液與能量也會減少,腦部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如果此時脾胃虛弱,運化水谷、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則其他臟腑獲得的能量與營養更少,頭暈犯困的癥狀就會更明顯。

此外,對於老年人和某些特殊人群來說,飯後犯困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如腦部缺血、自身血糖控制能力差等。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來源 || 中醫健康養生 / 編輯 || 李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全球十大防癌建議公布,看看你做對了幾條!
頭髮一白老十歲!每天10分鐘,頭髮黑了,再也不怕中風痴呆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