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劉丹:從烏克蘭宣布退出獨聯體看獨聯體未來走向

劉丹:從烏克蘭宣布退出獨聯體看獨聯體未來走向

原標題:劉丹:從烏克蘭宣布退出獨聯體看獨聯體未來走向


內容提要


2018年4月12日,烏克蘭宣布退出獨立國家聯合體(以下簡稱「獨聯體」),這是其繼2014年宣布退出後的又一次表態。這與烏克蘭意在得到美西方認可,快速加入歐盟和北約有關。由於烏克蘭和獨聯體對俄羅斯舉足輕重,俄方態度明確:希望並儘力使烏留在獨聯體內。在美西方對獨聯體事務深度介入、烏克蘭離心、獨聯體一體化受挫的情況下,獨聯體仍有存在的意義。它使後蘇聯空間保持了經貿、人文以及文化方面的聯繫,並為該地區的安全做出了貢獻。烏克蘭宣布退出不會實質性影響獨聯體的運行,雖然出現了新的一體化形式歐亞經濟聯盟,但獨聯體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將存續下去。

關鍵詞


烏克蘭;俄羅斯;獨聯體;歐亞經濟聯盟;一體化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外交室


文章載於《當代世界》2018年第9期,注釋略

DOI:10.19422/j.cnki.ddsj.2018.09.015


2018年4月12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表示,烏將正式退出獨聯體,並將關閉其位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駐獨聯體總部各相應機構的代表處。這是繼2009年喬治亞退出獨聯體後的又一個重要國家宣布退出。早在2014年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版圖時,俄烏關係惡化,烏就曾宣布要退出俄羅斯主導的獨聯體。而今烏克蘭再次宣布退出,該事件引發了一系列現實拷問:這一事件背後的實質是什麼?獨聯體主導國家俄羅斯的態度如何?在烏克蘭離心,一體化受挫的情況下獨聯體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它的前景和出路在哪裡?


烏克蘭宣布退出獨聯體背後的大國博弈


「獨聯體」是由蘇聯大多數加盟共和國組成的進行多邊合作的國際組織,成立於1991年12月8日。當時,正是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三個斯拉夫國家領導人簽署了《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宣布成立獨聯體,結束了蘇聯的存在。除了波羅的海三國,蘇聯其他12個加盟共和國都先後加入了獨聯體。2005年8月,土庫曼宣布退出獨聯體,後以聯繫國的方式參與獨聯體活動。2009年8月18日,喬治亞正式退出獨聯體。目前廣義上認為獨聯體包括10個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一個聯繫國土庫曼。


蘇聯解體後,獨聯體成為俄美地緣政治博弈的舞台。進入21世紀後,俄羅斯開始更加關注獨聯體的發展,希望加強與獨聯體成員國的聯繫,並通過新的一體化進程恢復在該地區的影響,最終實現重振俄羅斯的目標。與此同時,美國和西方不希望看到俄羅斯的崛起。對於俄羅斯主導的獨聯體一體化進程,美國態度非常明確,認為一體化進程的實質就是恢復甦聯,因此美國堅決反對。

烏克蘭由於其特殊的地緣位置,在俄美博弈中具有特殊地位,以布熱津斯基為代表的美國地緣戰略家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於是美西方開始通過經濟援助、政治支持和軍事干預的方式介入獨聯體地區,一時間,「顏色革命」甚囂塵上。2003年喬治亞的「玫瑰革命」、2004年烏克蘭的「橙色革命」和2005年吉爾吉斯斯坦的「鬱金香革命」背後都有美西方的影子,獨聯體凝聚力極大跌落。而始發於2013年底的「烏克蘭危機」也常被看作是美西方與俄羅斯在該國博弈的結果。


2014年俄羅斯將克里米亞歸併入本國版圖,烏克蘭就曾經宣布退出獨聯體,而且加快加入北約的進程。2014年12月,烏克蘭議會對兩部法律做出修訂,放棄不結盟地位。根據其新版軍事戰略,烏克蘭將恢復加入北約的路線,並在2020年前保障其武裝力量與北約成員國的軍隊完全兼容。近年來,北約、歐盟和美國給予了烏克蘭大量經濟、軍事援助。2015年12月中旬,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訪問布魯塞爾期間與北約簽署「國防與技術合作路線圖」。2016年7月,北約—烏克蘭委員會在北約華沙峰會期間通過了一攬子對烏克蘭改革的援助方案,包括已設立的網路防禦、後勤保障和傷兵康複信托基金。2017年1月,北約駐歐聯軍最高指揮官歐德·彼得森表示,北約將鞏固和擴大對烏克蘭防務改革的援助。照此方案,北約將在40個方面對烏克蘭予以物質援助,主要涉及安全和防衛領域。2017年2月,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考特尼·希爾森稱,美國依舊致力於提高烏克蘭軍隊實力。2017年2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表示,基於烏克蘭滿足了獲得免簽待遇的所有44項條件,歐盟在2017年夏季前將開始對烏克蘭公民實行免簽制度。目前,烏克蘭領導人意識形態上是親西方的。因此烏克蘭再次宣布正式退出獨聯體與烏希望快速加入歐盟和北約有關,退出獨聯體主要是「政治姿態」,必須這樣做以示「與俄羅斯拉開距離」,意在得到美西方認可。


烏克蘭果真能夠「瀟洒」離開獨聯體嗎?


儘管俄烏關係交惡,烏克蘭退出獨聯體也並非易事。首先,從經濟上來看,烏克蘭無法切斷與俄羅斯和獨聯體的經濟聯繫。蘇聯時期烏克蘭與俄羅斯曾經處於一個經濟系統,共同的經濟聯繫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有近400萬烏克蘭人在俄羅斯務工,僅2014—2017年就有63.8萬人到俄謀職,許多烏克蘭人在俄有親友。據烏克蘭國家統計局消息稱,2017年7月1日前俄對烏經濟投資額為44億美元,占各國投資總額的11.4%,排名第三位。


獨聯體自貿區對所有參與國都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烏克蘭2011年加入獨聯體自貿區,雖然2016年它與俄羅斯中斷了自由貿易區協定,但是與其他獨聯體國家還保留自由貿易關係,目前烏出口到獨聯體國家的商品占其出口總額的17%。獨聯體多邊自貿區對於提高獨聯體內部聯繫具有明顯的潛力和吸引力,雖然烏在政治上宣稱退出獨聯體,但並不拒絕繼續留在獨聯體自由貿易區內。烏克蘭議員塔·巴赫傑耶娃認為,退出獨聯體將給烏經濟帶來重大打擊。甚至烏克蘭反對派聯盟在強調「退出獨聯體」的政治性質的同時,也不支持烏最終退出獨聯體這一結果。「歐洲選擇」已經給普通烏克蘭人的生活水平帶來了災難性後果,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013年的3969美元下降到2016年的2052美元。如果烏克蘭退出獨聯體,其經濟將進一步惡化。

在政治領域,一旦烏克蘭退出獨聯體,就意味著其更加傾向西方,這將無助於在頓巴斯達成和平、烏克蘭穩定、改善烏俄關係。在人文領域,獨聯體內涉及學歷、勞動資格認證和過境權利等協議,不僅對於公民,而且對於國家也至關重要,烏克蘭不會輕易放棄,也不可能放棄。烏克蘭最高拉達執政聯盟代表伊·魯岑科明確指出獨聯體框架內涉及學歷、勞動資格認證和過境權利等文件必須繼續保留。


其實,烏克蘭以強硬姿態宣布退出獨聯體就是希望效仿喬治亞方案,即形式上正式退出獨聯體,同時仍然保留獨聯體某些協議簽署國地位。2009年喬治亞退出獨聯體後,仍然保留獨聯體34個合作文件的簽署國地位,2016年在格首都第比利斯還舉行過獨聯體成員國鐵路運輸委員會會議。這就意味著,烏克蘭在政治層面以強硬姿態退出,而實際上以溫和方式實施,最大限度降低退出獨聯體的損失。


俄羅斯對烏克蘭宣布退出獨聯體的立場


對於這次烏克蘭宣布退出獨聯體的舉動,俄羅斯媒體迅速做出了反應。《消息報》認為,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宣布退出獨聯體是對所謂的「俄羅斯侵略」的某種回應。但是,俄羅斯官方對此反應比較克制。2018年4月13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認為烏克蘭退出獨聯體將損害自身及該國人民利益,進一步惡化其經濟情況。同時他認為獨聯體框架內的自由貿易區對成員國在能源等諸多領域有著特定的貿易優惠,烏克蘭切斷與獨聯體聯繫的行為是不明智的。2018年4月19日,俄羅斯常駐獨聯體代表安德列·施維多夫在接受《生意人報》採訪時談到,獨聯體是成員國日常交流和對話的平台,烏克蘭退出獨聯體就失去了這個平台,限制了自己的外交資源,是巨大損失。可以看出,俄羅斯官方對烏克蘭宣布退出獨聯體持否定態度,希望烏克蘭繼續留在獨聯體內。

俄羅斯希望烏克蘭留在獨聯體內最重要的原因是,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地緣上,烏克蘭對俄羅斯來說都舉足輕重,失去烏克蘭的俄羅斯將無法實現重建歐亞帝國的夢想。獨聯體地區作為俄羅斯的勢力範圍,是其外交的最優先方向,俄必須保持在獨聯體的領導地位和影響力。俄羅斯領導人曾多次強調,獨聯體地區是俄羅斯的「戰略利益區」「傳統利益區」和「切身利益區」。失去獨聯體,俄羅斯不僅會失去重要的戰略屏障和勢力範圍,也將在地緣上遠離歐洲中心,無法對歐洲施加影響。俄獨聯體政策的目標是把後蘇聯空間的大多數國家團結在莫斯科周圍。獨聯體地區是俄羅斯重新崛起的重要依託地帶,沒有獨聯體地區,俄羅斯無法成為世界大國。毫無疑問,俄羅斯對這一核心地區的關注將一直存續下去,因為「再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任務,俄羅斯的未來取決於此」。


2014年烏克蘭因痛失克里米亞就宣布過退出獨聯體,但最終沒有退出。2015年烏克蘭外長以獨聯體不是烏的政治平台、無助於烏利益實現為由,拒絕交納會費,至此烏克蘭已經連續四年未交獨聯體會費。2018年5月19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個人官方網站上宣告終止先前由烏克蘭簽署並在獨聯體框架內實施的國際協議。儘管如此,獨聯體仍表示將繼續邀請烏克蘭參加相關會議和活動,因為雖然烏克蘭宣布退出該組織,但無論基輔還是獨聯體執行委員會,都沒有發布有關烏克蘭退出的正式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在烏克蘭宣布退出獨聯體這一問題上俄羅斯態度很明確,即使烏克蘭在獨聯體承擔義務少,「獲利」多,俄仍然希望並儘力使烏克蘭留在獨聯體框架內。


獨聯體存在的現實意義


烏克蘭宣布退出獨聯體的做法再次引發人們對獨聯體前途的思考。它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它該何去何從?


一、獨聯體為地區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獨聯體成立以來,安全問題始終是各成員國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在某種意義上,獨聯體地區始終是統一的安全空間。目前該地區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是有組織犯罪、販毒、腐敗以及外部勢力對各國政治局勢的影響。某些獨聯體國家,特別是中亞國家是恐怖主義高發地區。近年來,與恐怖主義及宗教極端主義鬥爭是獨聯體優先考慮和在最高政治層面被經常關注的問題。2016年,獨聯體比什凱克峰會上通過了《關於繼續共同努力反對國際恐怖主義的聲明》。獨聯體國家各職能部門之間建立了實際合作關係,尤其是安全部門和情報部門領導人、內務部長和國防部長、邊防軍司令之間的合作。同時,獨聯體還建立了反恐中心合作機制。此外,獨聯體國家也在致力於制定共同的法律合作框架。2016年11月,獨聯體成員國政府首腦在塔什干簽署了《關於交換反對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暴力現象以及恐怖主義資金來源信息的協議》,指出獨聯體的重點工作是探索應對全球威脅的途徑,開展聯合反恐行動,推廣反恐經驗並培訓反恐人員。2017年,獨聯體國家還舉行了「杜尚別—反恐」演習。


當前,獨聯體內部的軍事政治合作包括從加強夥伴關係到保證成員國共同安全等,內容十分廣泛。獨聯體國家正在建立與完善聯合防空系統的工作,落實統一通信系統框架計劃,以及採取聯合行動進行戰鬥訓練。2025年以前,獨聯體國家最有前景的合作項目是在以往統一防空系統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空間防禦系統。俄羅斯專家認為,獨聯體的軍事安全合作還會推動獨聯體與其聯繫國土庫曼開展更密切合作,有助於應對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挑戰。


由此可見,獨聯體國家建立了共同的安全體系,對地區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獨聯體與集安組織以及上海合作組織已成為後蘇聯空間安全領域的「三駕馬車」。


二、獨聯體孕育了新的經濟一體化組織歐亞經濟聯盟


考察獨聯體27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它自身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已經從一個最初文明「離婚」的平台變為包括多個次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合作組織。俄羅斯總統普京說過:「蘇聯解體後,獨聯體在大規模的地緣政治變化期間發揮了積極作用,幫助後蘇聯空間保持密切的友好聯繫。」獨聯體確保了蘇聯加盟共和國文明「離婚」,同時也阻止了去一體化趨勢,為成立歐亞經濟聯盟創造了條件。


早在2011 年 10 月 3 日,俄羅斯《消息報》刊登了當時的俄總統候選人普京的文章:《新歐亞一體化計劃:未來誕生於今日》,提出了在原蘇聯地區建立歐亞聯盟,把歐洲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亞太地區聯繫起來的設想。這既是普京第三任期的總統競選綱領,也是普京當選總統後的俄國家戰略。


2015年1月1日,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組成的歐亞經濟聯盟正式成立,這是歐亞一體化進程中的重大事件,同年1月和8月,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分別成為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


雖然歐亞經濟聯盟的成立可以被看作是獨聯體一體化進程的一部分,但從其建立之初就出現了其將會取代獨聯體的疑問,至今仍未消失。作為「獨聯體空間當代經濟一體化進程核心」的歐亞經濟聯盟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機制,目前來說它的成員國只涵蓋五個獨聯體國家。它更側重於經濟聯合,是經歷了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統一經濟空間幾個階段後發展起來的一體化程度更高的經濟聯盟,其初衷就是和獨聯體並行存在,而不是要取而代之。


獨聯體的條約法律基礎非常寬泛,有些領域是歐亞經濟聯盟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不能涵蓋的,如人文、司法領域的合作等等。並不是所有獨聯體國家都加入了歐亞經濟聯盟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它們對區域合作的願望和利益只能通過獨聯體來實現。尤其獨聯體自由貿易區對所有地區國家,甚至那些不是獨聯體成員國的地區國家都是不可或缺的。雖然出現了新的一體化形式,但這並不意味著敲響了獨聯體的喪鐘,它們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獨聯體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會存續下去。


結語


烏克蘭宣布退出獨聯體的舉動並沒有影響獨聯體的運行。2018年4月,在明斯克舉行獨聯體外交部長理事會例會期間,各成員國外長就國際議程上的熱點問題、獨聯體範圍內政治和人文合作以及安全領域合作等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根據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聯合倡議,獨聯體成員國外交部長簽署了《關於不允許破壞不干涉主權國家內部事務聲明草案的議定書》。會議通過決議責成獨聯體執委會組織成員國專家研究《獨聯體進一步發展構想》的基本原則並起草相關建議。在政治層面,會議討論了獨聯體與其他國際組織的合作、信息領域的合作、抵禦現存挑戰和威脅等問題,裁軍問題、常規軍備控制問題、建立信任和安全措施以及經濟合作等問題。在安全層面,會議審議了《關於打擊信息技術領域犯罪的合作協議草案》,批准了《2019—2023年各國聯合打擊犯罪計劃草案》。在人文層面,會議批准了《關於獨聯體成員國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代表大會條例草案》,還批准了一項得到廣泛關注的文件——《「獨聯體百項構想」國際青年計劃條例草案》,以及《關於宣布2021年為獨聯體建築和城市規劃年的決定草案》。


可以看出,獨聯體框架內的政治、安全、人文方面的合作並沒有受到烏克蘭宣布退出獨聯體的影響,正在穩步推進。同時,獨聯體有許多多邊合作項目,如根據獨聯體框架內的協議調節成員國公民變換居住地(國)養老金保障問題、醫療救護等問題也在有序推進。這些合作對獨聯體地區一體化都具有重要意義。況且,烏克蘭最終是否退出獨聯體還有懸念。


目前,獨聯體最重要的使命是在後蘇聯空間保持各方聯繫。獨聯體也是唯一在政治、經濟、文化、人文和軍事等各領域團結後蘇聯地區國家的國際多邊合作機制。作為俄羅斯的傳統利益區,俄不會放棄獨聯體。當前,獨聯體國家面臨著經濟現代化、迎接新挑戰、對抗新威脅的共同任務和建立更為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任務。在解決這一任務的道路上,需要獨聯體各成員國加深多領域合作,包括建立共同經濟空間、完善地區安全治理體系、提升獨聯體的國際威望等一系列問題。


(責任編輯:張凱)


(平台編輯:魏丹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世界 的精彩文章:

魏 敏: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的動因及對中東局勢的影響

TAG:當代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