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用一支手環,改造自己

用一支手環,改造自己

用一支手環,改造自己

說到智能可穿戴設備,其實我和很多尾巴一樣,很排斥各類花里胡哨的智能手環。在手腕上綁一個 0.5 英寸的低分電子屏,在我看來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情。尤其是在 Apple Watch 面世之後,智能手環彷彿唯一的作用就是提醒別人你沒有用 Apple Watch……允悲。

但是殘酷的事實卻是,我離不開智能手環。

Jawbone UP 曾經很讓我著迷,UP 和 UP24 的螺旋式無屏設計給我的感覺是,看過它們之後其他手環就再難入法眼了。在 Jawbone 的 UP 手環全線採用傳統的腕帶式設計之前,我還在 2015 年趁低價從日本亞馬遜下單了兩件 UP24,不過可悲的是,這兩條手環都沒有逃脫 Jawbone 的「3 月魔咒」,一條無法開機,一條表面材質發泡懟掉了尾部的卡扣。

在無奈地目睹三條 UP 相繼躺屍之後,我開始發現我離不開智能手環。雖然 UP 只是手環最初始的形態,沒有 NFC,也沒有心率監測功能,但是重要的是,它可以將我的身體活動數據化。

僅憑感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無法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的,而智能手環可以將檢測到的不可讀的生理表徵轉化為可讀的數據,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和優化自己的身體。

用一支手環,改造自己

使用 UP 期間,我已經習慣於每日回顧自己的步數和睡眠數據,調整生活習慣,儘可能多的達到提前設定或者系統建議的運動和休息目標,心血來潮時,我甚至還會主動跑步或者外出活動來補全每天的運動量。

但是在 UP 躺屍之後,沒有可視化的 APP 數據,我重新又變回了無頭蒼蠅,不清楚每天的運動量和睡眠時間,也不再講究生活習慣。我可以周末連續兩天時間窩在家裡不出門,也可以每晚吃雞到半夜一點才入睡,而在之前有智能手環時,這些陋習我會刻意避免和糾正。

在放棄 UP 之後,Moves 短暫地填補了我日常計步和健身的需求空白。作為鍛煉而不是運動愛好者,我對的健身硬體 / 軟體的需求其實很輕度:

  • 計步。計步是可以最真實地讓我了解當天實際運動量的計量維度,而幾乎所有的健身硬體設備和 APP 都能實現此功能
  • 記錄睡眠。我一直在努力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所以我也需要清楚了解每晚的實際睡眠時間
  • 自動記錄其他類型運動。這是一個附加需求,因為我很喜歡騎車通勤,偶爾也會跑步,但是低端手環和普通健身 APP 幾乎都需要手動選擇運動選項,只有 Apple Watch 和 Moves 可以自動識別運動類型,所以我一般也不會過於奢求

撇開缺乏睡眠記錄功能和計步精度不高,其實 Moves 作為一款軟體確實是令人驚嘆(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Moves 被 Facebook 關停,你可以試試這款 APP》),基本上也可以滿足我 1 和 3 這兩類需求。

然而 Facebook 在今年 8 月徹底關停了 Moves,在失望之餘,我開始重新嘗試使用智能手環來改造自己。因為就近(公司有一部最新發布的榮耀手環 4 運動版),我直接選擇了榮耀手環 4 運動版。

榮耀手環 4 標準版 小手環也能帶來大改變

¥199官方網站立即購買

####

和大多數現存手環的形態類似,榮耀手環 4 也是簡單的不可分離式的本體 + 腕帶結構。這是從 2012 年沿用到 2018 年的老套的智能手環樣式,雖然談不上時尚感或者設計感,不過勝在簡單實用。

它的正面由一塊 0.95 英寸的 AMOLED 顯示屏覆蓋,背面則是一組光感心率監測元器件。榮耀手環 4 的佩戴感還算是舒適,日常使用期間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甚至是洗澡時。官方稱榮耀手環 4 支持 50 米防水,所以平常洗澡或是洗手的時候我並不會刻意把它從手腕上取下來。

用一支手環,改造自己

唯一需要主動取下手環的時候是充電時。關閉科學睡眠功能時,榮耀手環 4 的續航時間能達到 14 天,開啟時則為 6 天。在實際體驗時,我並沒有刻意測試實際續航時間,在功能全開(科學睡眠、通知同步、主動心率)的情況下,60% 電量的榮耀手環 4 大概可以使用 4 天左右——也就是說,正常使用下榮耀手環 4 差不多可以達到一周一充的續航水平。

在一周左右的續航水平下,榮耀手環 4 至少不會給我太大的「續航焦慮」,我不用太過頻繁地為電量提心弔膽,因為從手腕上拆裝智能手環本身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而且手環和手機不同,它本身存在感並不高、並沒有被我的潛意識所固化,所以不用經常從手腕上拆下充電也不至於經常被遺落。

####

至於功能,榮耀手環 4 至少是可以滿足我 1 和 2 這兩項功能需求:計步,睡眠記錄。計步是幾乎所有的智能手環和絕大部分健身 APP(甚至是原生的 iOS 健康 / Android 健身 APP)都具備的功能,榮耀手環 4 並不能提供差異化的功能,但是它的睡眠檢測的功能卻讓我非常驚喜。

在試用榮耀手環 4 之前,我恰好在 8 月 20 日的時候參加了一場官方組織的華為運動健康產品講解會(可以參考當時的文章:《布局可穿戴式運動健康市場,華為還想要做得更多》),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當時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強調華為已經與哈佛醫學院 CDB 中心和北大六院合作開發和優化華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睡眠監測功能。作為和華為運動健康產品師出同門的健康硬體產品,榮耀手環 4 已經用上了華為的這項官方名為「科學睡眠」的功能。

一般可監測睡眠的智能手環僅能區分深睡期和淺睡期,而榮耀手環 4 將睡眠檢測分為三種時期——深睡期、淺睡期、快速眼動期。快速眼動期雖然並不為普通人所知,但是其實它是和深睡期、淺睡期完全不同的一種睡眠狀態,專業領域甚至直接將睡眠分為快速眼動期(REM)和非快速眼動期(NREM),而深睡期和淺睡期都被劃為非快速眼動期內。

快速眼動期與深睡期、淺睡期的生理特性完全不同,「在這個階段,大腦的神經元的活動與清醒的時候相同」,而所有我們在醒來之後依然可以回憶起來的夢幾乎都是在快速眼動期內發生的。因為快速眼動期時間的長短、頻率是睡眠質量高低的重要影響維度,所以榮耀手環 4 能夠監測快速眼動期非常重要。

用一支手環,改造自己

這是某天的睡眠檢測中華為運動健康 APP 給出的睡眠分析報告

與華為運動健康 APP 連接之後,榮耀手環 4 可以在 APP 中生成我的具體睡眠狀態圖標和睡眠分析報告。根據分析報告,APP 也會給我針對性的建議,比如在 9 月 19 日的這一晚,我入睡的時間是午夜 2 點,而且當晚的深睡連續性過低,APP 中都給出了明確的建議。雖然我可能不會儘力去讓每晚的睡眠評分達到儘可能的高分,但是在看過睡眠分析之後我肯定會留心早睡、按建議提高深度睡眠連續性。

####

雖然集成了運動功能,不過榮耀手環 4 並不能主動識別運動方式——所以在運動之前,我需要在華為運動健康的 APP 中手動開啟監測;運動結束後,我還需要返回 APP 中手動結束運動監測。這種手動監測的方式並不夠智能,很多時候我根本就想不起來要在運動之前先手動開始運動,所以這項功能用起來比較雞肋。

用一支手環,改造自己

但是如果養成了運動之前開啟監測的習慣,榮耀手環 4 可以在運動全程監測心率,能為我提供非常科學的運動依據,畢竟心率我們無法感知、但不同的心率區間身體的運動過程全然不同。

  • 安靜心率:不高於最大心率的 50%
  • 熱身心率:最大心率的 50% - 60%
  • 消耗脂肪:最大心率的 60% - 70%
  • 心肺提高:最大心率的 70% -90%
  • 無氧心率:最大心率的 90% -100%
  • 危險心率:超過最大心率

在試用榮耀手環 4 之前,其實我也並不明白心率越過最大心率 70% 閾值身體就會從「燃脂模式」進入「燒糖模式」這種事實,但是在知道這個科學道理之後,我會盡量在跑步或者其他運動時盡量把心率控制在 60% - 70% 之間優先消耗脂肪,而不是盲目地加大運動強度。

用一支手環,改造自己

從親身體驗來說,根據心率監測結果更科學地運動很有必要。為了控制體重,我曾經高強度的打網球和跑步造成膝關節軟骨損傷,但是在接觸了心率監測之後,我會針對性地控制運動強度,給身體更多緩衝的空間,盡量避免運動損傷。

####

入門級的智能手環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即便是如榮耀手環 4 這樣的入門級手環,也大都支持翻腕亮屏和消息通知功能,允許我在手環的顯示屏上快速查看時間和閱讀手機通知,而且,比入門級稍高階的手環已經普遍支持 NFC 功能和移動支付功能(榮耀手環 4 普通版和運動版不支持 NFC 和移動支付),在諸多應用場景中都可以大幅提升幸福感,比如乘坐公交 / 地鐵 NFC 支付、購物掃碼移動支付、刷門禁出入。如果契合這些應用場景,智能手環可能是最物美價廉的電子產品。

而在便利之外,手環之於我最大的意義是將我的生理活動圖形化和數據化,讓我像讀日常報表一樣檢查自己的日常活動、修正自己的生活習慣。所以,即便只是這樣一支簡單的低價手環,只要稍微有一點自控力,它就可以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不同——這就像是在用一支手環改造自己。

用一支手環,改造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你多久會清理一次自己的手機存儲?
艾美獎提名揭曉:Netflix 趕超 HBO,《權力的遊戲》領跑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