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古代謀士不自立為王,反而輔佐他人?缺點太多,沒辦法

為何古代謀士不自立為王,反而輔佐他人?缺點太多,沒辦法

古代謀士很多,聰明的人也不在少數,比如諸葛亮、周瑜、蕭何等,為什麼他們智力足夠,謀略也不少,但是卻不能挑大旗呢,往往都是選一個帶頭的人。比如諸葛亮輔佐劉備,周瑜入孫權麾下,蕭何則侍奉劉邦,我們不論是翻閱古書還是觀看電視劇的時候都會發現,謀士一般都是聰明的人,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但是他們都不會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是鼓動其他的人,去成立一個帝國,他們在一旁指點江山。

細細想來,不過這以下幾個原因。第一:聰明的人度量很小,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成大事者,度量是個必需條件。但是聰明的人因為思慮太多而斤斤計較,對於一些小事,都會久久不能忘記,這就會導致鬱結於心,無法正確用人,從而喪失識人待人的正確態度。

第二:聰明的人想的太多,考慮的太深。比如,一件事情,如果簡單的去想去做就不會有太多的節外生枝,但是聰明的人卻會反覆考慮,如果這樣會怎樣,如果那樣他會怎樣,想來想去,便會喪失一些先機和技能,缺乏了一開始的動力,瞻前顧後,想的太多佔用時間太多,便不能把一心一意來做好一件事情。

第三:聰明的人有謀無勇,有謀略這是聰明人的標配,但是上文也說過,聰明的人想的太多,無法決斷,田徑賽馬的故事流傳已久,計策分上中下三等,這就是聰明人的厲害之處,危急時刻,還能一條條的列出各大計策,但是為什麼這麼麻煩,還要提供這麼多選擇呢,筆者看來,這一方面是因為聰明人腦容量夠大,另一方面,也是聰明人無法決斷的後果。

第四:聰明的人因為智慧,所以不想冒險,擒賊先擒王,主君和謀士被俘,帶頭的被殺,而謀士卻仍可以被許以高官厚祿,跟著誰都一樣,這就考驗忠心問題了,不過這倒是後話,因為我們不可能一直都會被正確對待,聰明的人也一樣,他們在危險來臨前都會推算到。擱現在就是風險評估師,他們才不想被當作祭祀用品被端上供桌,只會拿一個擋箭牌,去為自己抵擋所有風雨。天塌下來,有頭領撐著,聰明人只要謀劃謀劃就好了。

第五:聰明的人只願做賢內助,而不願擋箭牌,靜態的謀劃好一切,風險由帝王擔著,自己則無懼風雨,在大樹的隱蔽下為所欲為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周簡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蒙古軍和岳家軍交戰,誰會更勝一籌呢?這3點不同是關鍵
神仙真的存在嗎?考古學家挖出4座「神仙墓」,有的你可能聽說過

TAG:商周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