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甘溫除熱法在腫瘤熱中的應用

甘溫除熱法在腫瘤熱中的應用

甘溫除熱法在腫瘤熱中的應用

發熱是惡性腫瘤的常見臨床表現之一,甚至是某些腫瘤初期的臨床表現,原因大體上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根據《腫瘤的科學基礎》的觀點,惡性腫瘤病人發熱約40%為非感染性病因所致。而腫瘤熱是指患者出現的直接或間接與惡性腫瘤相關的非感染性發熱,其發熱特點是不伴惡寒與寒戰,熱型多為弛張型或不規則型。患者體溫每日至少1次大於37.5℃,持續時間大於2周且排除感染和其他非腫瘤性疾病引起的發熱,並且抗生素使用1周以上不能較好控制。目前腫瘤熱機制尚不清楚,一般認為是腫瘤細胞分解產生的內源性致熱源和腫瘤引起的組織壞死因子釋放等原因所致。目前西醫治療缺乏針對性強且副作用小的藥物,治療後只能暫時緩解癥狀,發熱多有反覆。

李東垣根據前人理論提出「陰火論」和「甘溫除熱」,治療氣虛發熱的理論指導慢性功能性長期發熱取得了較好療效。腫瘤熱屬於慢性功能性長期發熱範疇,那麼李東垣的「陰火論」和「甘溫除熱」法是否可以用於分析和治療腫瘤熱呢?

陰火的概念

東晉《拾遺記·唐堯》中雲: 「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晝則通明夜則照耀穴外,雖波濤瀼盪,其光不滅,是謂陰火。」 陰火最初為古人對自然景觀的描述。

李東垣在他所著《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醫學發明》等著作中,多處提到陰火,並因此創立「甘溫除大熱」的治療方法。陰火是與陽火相對應的。陰火指病理之火,而陽火指生理之火。正常情況下,人體之元氣與生理之火應該保持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當各種原因導致機體生理平衡紊亂,不能制約病理之火,陰火因此產生。

陰火之來源

為何稱其為陰火?陰火的特點不焚草木,遇水濕不僅不滅,反而越發旺盛,這點與陽火能焚燒草木之火,遇水濕即被熄滅的特點相反。李東垣所稱的陰火是指在一些病因病機作用下導致下焦肝腎正常之相火轉化成病理之相火、亢盛之相火;為何不稱之為「病理相火」,而另命之為陰火?原因主要有:①陰火產生於下焦肝腎,屬陰;②陰火為病理亢盛之相火,性屬實,屬陰,故稱之為陰火。除此之外,陰火病機複雜,不能簡單用「病理相火」命名。

陰火病機

脾胃衰弱、元氣虧損、情志因素是導致的氣血陰陽失調是出現氣虛發熱的關鍵因素。

李東垣生活在政局混亂,社會動蕩的金元時期,戰亂頻發,人民生活困苦。這樣的社會環境,是導致人脾胃虛弱、元氣虧損、情志刺激的重要外在因素。

脾胃虛弱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氣血生化無源,不能滋養下焦肝腎之陰。肝腎之陰不足,則相火不能蓄藏與內,導致相火亢盛,則陰火產生,陰火熾盛於內,出現發熱癥狀。

元氣虧損 李東垣《脾胃論·飲食勞倦所傷始為》曰:「既脾胃氣衰,元氣不足,而心火獨盛。」此處心火對應的是陰火。這句提示脾胃氣衰、元氣不足在陰火產生中的重要作用,脾胃氣虛導致元氣失養,而元氣虧虛能進一步導致脾胃衰弱,陰火熾盛,日漸煎熬,最易耗傷氣陰,從而出現氣虛發熱。

情志刺激 除了脾胃、元氣虧損外,情志憂勞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李東垣在《脾胃論·飲食勞倦所傷始為》中提出:「喜怒憂恐,勞役過度,而損耗元氣……相火下焦胞絡之火,元氣之賊也。」「凡怒、忿、悲、思、恐、懼,皆損元氣。夫陰火之熾盛,由心生凝滯,七情不安故也。」上述情志因素長期存在則損耗元氣與脾胃之氣,且氣鬱日久則化熱,使病理之火亢盛於內。

甘溫除熱法

李東垣根據《內經》中「勞者溫之,損者益之」的原則,提出「惟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的治療方法。治療氣虛發熱的代表方劑有補中益氣湯、昇陽散火湯。而李東垣學術思想的代表方不是補中益氣湯,而是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李東垣既用黃芪、人蔘,又用黃芩、黃連、黃柏,明確表示補氣葯和瀉火藥可以同時使用。甘溫益氣葯雖為治療氣虛發熱的基本藥物,但該用清熱葯時還是應及時應用。

以補中益氣湯為例,方中黃芪為君葯;人蔘、甘草、白朮健脾補脾胃之氣,甘溫昇陽以瀉陰火為臣葯;陳皮理氣、當歸養血和血,使補而不滯為佐葯;甘草補脾胃中元氣又能瀉火熱,升麻、柴胡提舉下陷之清陽為佐使。全方益氣昇陽,甘溫瀉熱,綜合調理氣虛發熱病證。

腫瘤患者容易憂思其病,導致肝氣鬱遏。補中益氣湯除了能通過甘溫除熱法治療腫瘤熱外,還能通過疏肝、養肝治療患者因氣鬱所導致的發熱。如清代經方大家余聽鴻曾指出:「此方(補中益氣湯)之升麻、柴胡,即是疏肝之品,當歸是養肝之品,東垣先生曰:治脾不若治肝。木氣調達,土氣自舒……所以補中益氣湯,人皆雲升清,不知東垣先生方中有舒肝扶土之妙。」

陰火論與腫瘤熱

探討「陰火論」和「甘溫除熱」法在腫瘤熱中的運用,首先應辨明發熱是否為氣虛型。符合氣虛所致腫瘤熱的證候特點是發熱伴有氣虛,症見:發熱、氣短乏力、舌淡苔白、脈無力。若因感染、氣道阻塞致痰濁不能排出而致阻塞性發熱,或因放療後致放射性炎症而致發熱,均不是腫瘤熱。其癥狀多表現為發熱病程較短,高熱無畏寒,咳嗽,咳吐黃色痰塊,難咯,舌苔黃厚,脈滑數,且有感染病史,分泌物病菌培養呈陽性。這些發熱有別於氣虛證型的腫瘤熱,不適用於甘溫除熱法治療。

腫瘤熱病機

脾胃衰弱、元氣虧損、情志因素是陰火產生的主要病理因素,也是重要的辨證要點,在腫瘤病人的疾病發展中也有重要意義。

氣虛與腫瘤和腫瘤熱密切相關 李士材在《醫宗必讀》日:「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 積」的產生,與元氣不足密切相關。現代醫學認為,腫瘤是在基因調控下,局部組織細胞異常增生所致的新生物。這與「積」的含義具有一致性,其中基因可以理解為中醫理論所述的元氣,後邪氣距之可理解為腫瘤細胞的異常複製。在腫瘤各個階段中,患者可因腫瘤本身、營養不良、環境、放化療等因素降低機體抵抗力,導致元氣虧損,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出現發熱癥狀。

脾胃失調與腫瘤熱密切相關 元氣靠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氣充養。腫瘤的各個階段均可致脾胃虛運化失司,氣血生化乏源而元氣不足。放化療後病人出現噁心、嘔吐、厭食、消瘦等表現會進一步損傷脾胃之氣,均可致陰火的產生,出現發熱的臨床表現。

情志失調腫瘤熱密切相關 腫瘤病人長期受社會、家庭、個人壓力束縛,情志不暢,失於疏泄,肝鬱傷脾,脾失健運,濕濁之氣隨三焦侵犯肝腎,肝腎不足,水不制火而發熱。

甘溫除熱法治療腫瘤熱

當腫瘤熱辨證屬陰火致病表現特點時,可運用甘溫除熱法治療腫瘤熱。甘溫除熱法為治陰火的根本大法,陰火的發生源於脾胃氣衰,元氣不足,故治療腫瘤熱時應用甘溫葯從根本上補益脾胃之氣,顧護元氣。惡性腫瘤屬於慢性、惡性、消耗性疾病,整個病程始終伴隨著氣血不斷損耗的過程,扶正培本的治療理念對腫瘤熱的干預治療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李自全等在《甘溫除熱法治療腫瘤發熱25例析》運用甘溫除熱法治療腫瘤熱25例,在25例臨床治療,顯效15例有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達84 %。

徐曉東等在《降溫湯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發熱》中以党參、黃芪、白朮、柴胡、半夏、黃芩、白花蛇舌草等自擬降溫湯治療60例晚期癌性發熱患者,40例患者服藥1周後體溫恢復正常,總有效率為 95%。

李敏等在《補中益氣湯與新癀片聯合治療癌性發熱115例臨床觀察》中以補中益氣湯與新癀片聯合治療癌性發熱115例,補中益氣湯加新癀片組的腫瘤熱複發率(5.5%)遠小於吲哚美辛腸溶片組(50%)的腫瘤熱複發率(P<0.05)。

根據以上實驗結果提示,甘溫除熱法在治療辨證屬於氣虛發熱證的腫瘤熱中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並且在探尋腫瘤熱的病因以及探索腫瘤熱的治療上有啟發和指導作用。

腫瘤熱是惡性腫瘤臨床常見併發症,應用「陰火論」和「甘溫除熱」法分析和治療腫瘤熱要以元氣不足、脾胃虧耗、情致鬱結作為辨證關鍵,以甘溫益氣為治療中心。其他因素引起的發熱不以脾氣虛弱為基礎,就不應按陰火治療。故治療腫瘤熱時,我們當具體分析患者病情,判斷是否屬於腫瘤熱,辨明是否屬於氣虛發熱證型,並適當選用「甘溫除熱」法治療腫瘤熱。臨床上腫瘤熱的情況複雜多變,醫生應注意出現各的種變證及危重證候。目前西醫治療缺乏針對性強且副作用小的藥物,故中醫陰火論在治療腫瘤熱方面有突出的優勢,值得深入研究。(徐芸茜 西南醫科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中醫養生的至高境界,就沒有治不好的病!|靠譜中醫說
關愛心靈的窗戶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