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明原因低熱案治驗一則

不明原因低熱案治驗一則

不明原因低熱案治驗一則

張某,男,46歲,已婚,2010年8月12日初診。患者午後低熱月余,體溫在37.5℃~38℃之間,曾在某醫院診為不明原因發熱。治療兩周未見改善,故前來就診。就診時該患頭脹昏沉,口中黏膩,胸脘痞悶,納呆食少,汗出乏力,身熱不解,伴見陣咳、咳痰不爽、色黃白相間,大便不暢,1日1次,小便量少,尿道口灼熱不適;舌淡紅,苔黃膩,脈細而滑。體溫37.8℃,血常規:白細胞9.5×109/L;余均正常。

診斷:濕郁發熱。

治則:宣暢氣機,清利濕熱。

方葯:三仁湯加味:炒杏仁10g,生薏苡仁15g,白蔻仁5g(後下),姜半夏10g,厚朴10g,通草6g,滑石10g,竹葉3g,桔梗10g,生甘草10g。日1劑,水煎服,分2次溫服,6劑。囑患者忌食辛辣生冷油膩之物。

二診:葯後體溫降至37.3℃,咳痰已減,黃厚膩苔漸消,但仍脘腹脹悶,食欲不振,考慮濕熱未盡,大便較前爽利,1日1次,小便時灼熱感減輕。上方砂仁3g(後下),繼服6劑,服法同前。化驗血常規:白細胞7.3×109/L。

三診:低熱已退,咳平痰凈,飲食如常,舌淡紅苔白,脈轉緩和。一周後複查體溫正常,血常規恢復正常。

本例患者年高體弱,脾失運化,病於長夏,暑濕當令。薛生白云:「太陰內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內外相引,故病濕熱。」濕遏熱伏,故見長期低熱不退,汗出而熱不解;濕聚生痰,痰濕蘊郁於肺,肺失宣肅,因而咳痰不爽;濕熱蘊結中焦,脾胃運化失常,故納呆食少;濕性黏膩重著,氣機受阻,故見頭脹昏沉,口中黏膩,胸脘痞悶;苔黃厚膩,脈細而滑,大便不暢,為濕熱郁阻之徵象。

三仁湯原系吳鞠通專為濕溫初起而設,該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通草、竹葉、半夏、厚朴組合而成,旨在宣暢氣機,清利濕熱。方中杏仁、桔梗輕開肺氣,宣暢上焦以化濕;白蔻仁、清半夏、厚朴行氣寬中以祛濕,治在中焦;生薏仁甘淡滲濕於下,治在下焦。方中三仁意在宣上、暢中、滲下,使濕邪從三焦分消;所謂「辛開肺氣宣達於上,芳香燥濕和降於中,甘淡滲濕利竅於下」,有三焦同治之妙。方中酌加桔梗助開宣肺氣,甘草清熱解毒。諸葯相伍,冀其濕開熱透,低熱自退。

三仁湯為《溫病條辨》中治療濕溫之首劑,治療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症見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者。臨證時,抓住舌苔膩滯和排便不暢作為運用三仁湯的主要依據,認為舌象乃臟腑氣血盛衰及疾病虛實的反映,而病理舌苔由胃氣夾邪氣上泛而成,濕邪滯阻,氣機不展,則舌苔膩滯不化,並多兼口中黏膩不爽之感。同時濕邪內阻,多著中州,故以便質是否干硬,察其有熱無熱,以排便感是否暢爽,辨其有濕無濕。

濕為陰邪,其性黏膩,熱為陽邪,易耗氣傷津,濕熱相結,尤難散解。因此濕郁發熱的治療,用藥既不可辛燥太過,又不可苦寒直折,正如吳菊通所謂「徒清熱則濕不退,徒祛濕則熱愈熾」,故有濕熱初起有忌發汗、攻下、滋陰之說。本例濕郁發熱患者,運用三仁湯宣上、暢中、滲下,使濕熱之邪分消走泄,濕除熱清,而病告痊癒。(段青於藍)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針刺拔罐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
調治便秘 中醫給你支妙招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