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喜馬拉雅戰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喜馬拉雅戰神」

原標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喜馬拉雅戰神」


全文共4361字 | 閱讀需8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他,1914年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懷忠鎮,從小就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但因家境貧寒,僅僅讀了四年半私塾,1928年跟隨毛澤東參加井岡山鬥爭,新中國成立後,他率領第十八軍進軍西藏,指揮昌都戰役,完成和平解放西藏任務,平息了西藏武裝叛亂,領導了對印自衛反擊戰。在他44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7年是在西藏度過的,為西藏的解放和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人稱「巔峰戰將」和「佛光將軍」。他,就是雪域名將——張國華。


西藏軍區司令員(第18軍原軍長張國華)


率部出征痛失愛女


新中國剛剛成立,西藏地方政府企圖策劃西藏du立,面對西藏的分裂企圖,毛澤東指示:解決西藏問題宜早不宜遲。1950年1月2日,遠在蘇聯的毛澤東發出電報,確定將進軍西藏管理西藏的任務交給西南局,接到電報後,劉伯承和鄧小平開始考慮進藏人選。西藏地區高寒缺氧,地理環境十分特殊,部隊行軍和後方供應將十分困難,因此,進藏部隊必須能應對陌生環境,更重要的是能吃苦,經過再三考慮,劉伯承和鄧小平最終決定將此任務交給自己的老部下,有著「地主」之稱的18軍軍長張國華。


1月7日,張國華在前往川南的路上突然接到了劉伯承、鄧小平聯合簽署的命令,要他迅速趕往重慶,接受新任務。鄧小平在重慶曾家岩面見張國華時明確指出:「堅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做好統一戰線工作,對於我們進軍西藏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到西藏去,就是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飯,政策就是生命。必須緊密聯繫群眾,依靠群眾。要用正確的政策去掃除中外反動派的妖言迷霧,去消除歷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閡和成見,把康藏廣大僧俗人民和愛國人士團結到反帝愛國的大旗下來。」接到任務後,張國華說:「我們堅決完成這一任務,絕不辜負黨中央、毛主席對第十八軍的信任。」


此時,十八軍剛剛結束成都戰役,輾轉萬里,來到山清水秀、風和日暖、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川南,指戰員們都很高興,準備在此安家、駐防、解決個人問題,過好日子。而西藏,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突如其來的任務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轉而要到冰天雪地、交通不便的神秘西藏,消極情緒隨之出現,甚至有人說:「張國華軍長要到西藏當土皇帝去咧!」張國華聽了笑笑說:「我去西藏不是當土皇帝,而是給西藏人民當長工。」



1950年2月,張國華在52師排以上幹部會上作進軍西藏動員報告。


如何開展動員工作?使得張國華倍感壓力。為了做好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張國華主持軍黨委會議。就在張國華準備召開會議的當天早晨,突然接到秘書打來的電話:「難難病了,高燒不退,您是否回去看一看?」難難是張國華夫婦的第一個孩子。一聽孩子病了,他不覺怔了一下:「什麼病?」秘書報告:「可能是肺炎,又咳又喘。」張國華說:「今天我要開會,就請你去醫院幫我照看一下。」會議進行當中,張國華的警衛員又慌慌張張跑了進來,對張國華說:「難難病情十分嚴重,夫人、醫生請您馬上去醫院。」張國華火了:「3萬多人馬上要進藏,百事都得有個輕重,今天這個會,我當軍長的能離開嗎?」晚上,張國華才抽空驅車趕往醫院,他想告訴難難,爸爸要帶她去西藏看火焰山,找孫悟空。可當他走到病床前時驚呆了,難難已經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指揮昌都戰役平叛西藏


3月上旬,第十八軍在四川樂山召開進軍西藏誓師大會,張國華帶領指戰員們向黨莊嚴宣誓:「不管有多少艱難險阻,我們都要堅決完成進藏任務,把五星紅旗插到喜馬拉雅山上。」當天,張國華和譚冠三率領第十八軍主力踏上了進藏征程。部隊乘車到達了當時的公路終點雅安,隨後,翻過二郎山,跨過瀘定橋,到達了康定。7月,他們在白利寺拜會了藏族著名愛國活佛格達,格達活佛表示為了西藏早一天祥和,願意去拉薩勸和。但不幸的是,英國特務和西藏分裂分子在昌都毒死了活佛,妄想關起和談的大門。鑒於西藏地方當局勾結帝國主義企圖阻擋人民解放軍解放西藏,10月6日,第十八軍打響了進軍西藏的昌都戰役,張國華採取正面進攻和迂迴包圍相結合的戰術,實施大縱深、大迂迴作戰行動,指揮部隊迂迴在橫斷山脈間,戰鬥在冰天雪地里。他要求嚴格遵守黨的宗教民族政策,不進寺廟,不住民房,不動群眾一草一木,對待藏軍俘虜不殺不辱不掏腰包,並且教育他們要愛國反帝。這一切贏得了西藏人民的信任和愛戴。新任昌都總管阿沛急忙派人與解放軍聯繫,命令昌都附近藏軍2000餘人放下武器。經過19天的苦戰,我軍進行了大小20次的戰鬥,殲敵5700餘人,取得了昌都戰役的勝利。昌都戰役不僅打垮了半數以上的藏軍,粉碎了帝國主義和西藏分裂勢力妄想以武力阻止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的美夢,為進入西藏打開了門戶。劉少奇曾稱昌都戰役為「解放西藏的淮海戰役」,而張國華在此期間由於日夜操勞,指揮部隊作戰,十多天沒有睡覺,不幸得了高血壓病。


1950年3月誓師大會


1951年4月至5月,張國華作為代表之一參加了中央與西藏地方的和平談判,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簽訂,中央關於爭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得以實現。毛主席指示儘快進軍拉薩,一面進軍,一面建設。張國華於7月18日到達昌都,根據西南局、西南軍區著重解決運輸補給困難,盡量壓縮首批進入拉薩人員的指示,對此進行了一系列部署工作。在此期間,他在丁青開座談會,調查當地的歷史與現狀,同藏民們協調進藏運輸工作。10月8日,張國華率領部隊翻越唐古拉山,大雪覆蓋了整個山脈,行軍到半山腰處的雪地宿營時,戰士們由於嚴重缺氧,氣喘頭痛,面色青紫,在此危機時刻,張國華鎮定有力的鼓勵戰士們克服困難堅持下去。他們一路翻越了19座雪山,跨越了不計其數的冰川河流,穿越了不見天日的無人區,於10月26日勝利抵達拉薩,實現了把五星紅旗插到喜馬拉雅山脈的誓言。



張國華率領的第18軍勝利到達拉薩。圖為部隊進入拉薩時的情形。


我軍剛到拉薩時,西藏反動上層利用我軍運輸補給嚴重困難的局面,妄想餓死、困死解放軍,煽動蠱惑群眾在街頭向我軍士兵吐口水、扔石子,但解放軍紀律嚴明,從不還手,慢慢的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好感。為了在西藏進一步站穩腳跟,我軍做出了修築鐵路、投入冬季開荒等戰略部署。發動廣大官兵開荒種地,大大緩解了吃糧困難的局面,拉薩群眾都驚奇的稱:「從未見過這樣好的軍隊呀。」進藏部隊還參與修築了青藏、康藏兩條公路,結束了西藏不通汽車的歷史,保障了糧食的補給,同時也粉碎了反動分子的陰謀。此外,張國華還重視西藏的教育事業,教育團結了大批進步分子,為西藏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修築公路



戰士開荒

1952 年 3 月至 4 月,拉薩出現了由魯康娃等反動上層支持的「人民會議」組織,公然反對《十七條協議》,反對改編藏軍,反對成立軍政委員會,要求我軍撤出西藏。「人民會議」分子在市區張貼、散發傳單,朝愛國人士扔石頭、吐唾沫、寫恐嚇信、搞遊行示威,割斷我軍電線,呼喊「漢人滾出西藏去」,打罵我軍戰士,侮辱我軍女同志。甚至槍擊阿沛住宅,搞得拉薩謠言四起,商店關門,局勢異常緊張。對此,西藏軍區在軍事上作了應變準備。張經武、張國華、譚冠三等遵照黨中央、毛主席、西南局的指示,政治上取攻勢,軍事上取守勢,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求得和平解決,維護和鞏固了國家的完整統一。


1958年12月,西藏叛亂武裝在山南貢嘎、扎囊先後伏擊解放軍運送物資的車隊,近百名戰士不幸身亡,30餘人受傷,9輛汽車被毀。1959年3月,叛亂分子公開叫喊「西藏du立」,貼出了宣布「du立」的布告,在拉薩街頭示威遊行,17日,達賴逃往國外,20日,叛亂武裝數千人圍攻了籌委會、外事處等十多個單位,形勢十分危急。22日,張國華回到拉薩,召開一系列會議,貫徹中央「邊平叛邊改革」的方針,在張國華的領導下,我軍用了不到5萬的兵力,兩年多的時間,徹底平息了叛亂,取得了「關門平叛」的勝利,為西藏的民主改革打下了基礎。民主改革後,西藏百萬農奴獲得了新生,出現了雪域高原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因此,西藏的同胞們親切的稱張國華為「新西藏的開拓者」。



藏民歡迎平叛解放軍


中印交鋒大顯神威


1962年10月22日,張國華參與指揮了著名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早在建國之初,即便在中印關係最友好的時代,印方也有過一些不友好的舉動。1951年,印方乘中國抗美援朝,無暇西顧之際,搶佔了中印邊境東段「麥克馬洪線」以南的9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接著又佔領了邊境中段部分中國領土。得知消息後,毛.澤.東出於對中印的傳統友誼和根本利益考慮,對印方的尋釁滋事一直保持克制和忍讓態度。


1954年10月尼赫魯總理應邀訪華,受到中國政府的隆重接待。毛.澤.東對尼赫魯談中印友好的同時,也談到兩國間的分歧,當面表示:「朋友之間有時也有分歧,有時也吵架,甚至吵到面紅耳赤,但是這種吵架同我們和杜勒斯的吵架,是有性質上的不同的。中印簽訂了關於西藏問題的協定,這有利於消除引起懷疑、妨礙合作的因素。我們共同宣布了五項原則,這也是很好的。」



尼赫魯訪華


1959年5月13 日,毛澤東親自修改了中國外交部關於印度外交部外事秘書的談話,不惜自亮底牌:「中國不會這樣蠢,東方樹敵於美國,西方又樹敵於印度。我們不能有兩個重點,我們不能把友人當敵人,這是我們的國策。幾年來,特別是最近兩三個月,我們兩國之間的吵架,不過是兩國千年萬年友好過程中的一個插曲而已。」毛澤東親筆寫下的這段話,於1959年5月間通過中國駐印度大使潘自力轉達給了印度方面,目的就是一個,希望印方自重,和平共處。但是印度當局對好言相勸置若罔聞,短暫的沉寂之後,又開始了新一輪蠶食中國領土的行動。1959年8月25日,在中印邊界東段的朗久發生了雙方軍隊的第一次武裝衝突。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衝突。


中印戰爭作戰圖


中印戰爭在昆崙山與喜馬拉雅山地區進行,這一地區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條件,對作戰行動有嚴重的影響,作戰的艱苦性是罕見的。戰前,指揮所的氣氛十分緊張。張國華有時專心研究地圖,有時離開地圖踱著步子深思。「慎重初戰」是個很不好駕馭的車頭,初戰必勝又是最起碼的要求。與印軍畢竟是初次交手,它是「太極派」,還是「少林派」呢?估計不會有國民黨的主力強,但也不能估計過低,要「貓」當「老虎」打,像對付國民黨的中等部隊。當時有一種意見,為了慎重,只打沙則一點,吃掉敵人一個營。這是個很保險的方案。張國華考慮再三,吃掉一個營,不痛不癢,要吃就吃它一個旅!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另一位領導時,那位領導身體震了一下:「這太冒險了!萬一……」


不曾想到,本以為勢均力敵的戰爭,在持續了一個多月後竟然以雙方傷亡五比一取勝,張國華笑著說:「這樣容易取得的勝利,我當兵33年,還是頭一次!」。在這次戰爭中,我軍殲敵3個旅,殲滅8000餘人,在雪域高原上打勝了一場「巔峰之戰」,打擊了印度的囂張氣焰,維護了西南邊陲的和平與穩定。



1962年德讓宗的路上,解放軍向縱深追擊印軍


張國華將軍一生都在為祖國的解放、建設事業奔走,是解放西藏和建設西藏的功臣,他光榮殉職時,年僅58歲。但他留給我們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將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光耀史冊。


--------------------


參考文獻


《張國華將軍在西藏》,趙慎應,中國藏學出版社,1998.10

《張國華率領第18軍進軍西藏》,王貴,2014.10.《百年潮》


《井岡山精神鑄忠魂 勛業光輝映西陲》,西藏日報(漢),2014.10.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樣板戲隨想》系列三:談談樣板戲裡的男女關係
遊民:士農工商「四民」之外的「第五民」(上)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