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名稱】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年代】明

【作者】沈周

【現狀】保利2010秋拍 成交價1792萬元

【尺寸】895 x 34.5 CM

【材質】紙本 設色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畫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並稱為「吳門四家」,此說最早似見諸清·王鑒《染香庵跋畫》一書中提到的:「成、弘間,吳中翰墨甲天下。推為名者,惟文、沈仇、唐諸公,為揜前絕後」。「吳門」為中國古代泛指蘇州市及其附近地域的名稱。以「吳門四家」為首的畫家群體或泛稱「吳門畫派」。沈周,不僅為「吳門四家」中最年長者,或亦可視為該畫派的開創人。

今天給大家的介紹這幅沈周巨作《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契合了中秋佳節剛過之時,看看古人是如何度過中國這一傳統節日的。有竹庄乃沈周之父讀書的地方,沈恆和他的兄長在相城「構有竹居,兄弟讀書其中,吟詩作畫」。(見《明史·沈周列傳》)。本文所介紹的畫卷標名為《有竹庄中秋賞月圖》,「有竹庄」,即為沈氏世代隱居之寓所。

《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整卷由畫面與書法兩部分組成,畫面高34厘米,長 135.5厘米,書法部分高34.5厘米,長895厘米,高頭大卷,可稱沈周書畫作品中的煌煌巨制。

畫中所繪的是沈周在其居所「有竹庄」內的平安亭與友人中秋飲酒賞月時的情景。山水清勝,竹樹橋亭,明月高懸,景緻幽靜。書法部分則是沈周滿懷激情,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興緻勃勃地抒發其與浦汝正等友人中秋賞月時的複雜心情。該卷畫作筆墨雄健老辣,格調疏簡蒼勁,意境清幽高曠,具有粗沈山水畫的特點。書法則結體嚴整,筆法沉著穩健,蒼勁老練。整卷書畫詩文相映成章,堪稱詩、書、畫三絕。據詩中「老夫老及六十年,更問中秋賒四十。」句可推知此卷為沈周於成化二十二年即1486年六十歲時所作。據學者研究,沈周在五十八歲時始號「白石翁」,與此卷書法卷末所鈐「白石翁」一印正相吻合。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根據歷代著錄,沈周曾多次表現其與友人在有竹庄中秋賞月的畫作。如波士頓美術館藏《十四月夜圖》卷,該卷左方自題「十四月夜」四字,卷後有七言歌行一首,中有「舒庵與我六十人,更問中秋賒四十。」之句,當與《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為同年所作。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局部

明代初年,山水畫的畫風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忠實繼承了宋元時代的「南宗」文人畫傳統,但缺乏鮮明的時代特點;另一類為「復古」派,即把南宋時期的馬遠、夏珪的所謂「院體」即宮廷繪畫重新恢復。這兩種不同畫風的根本性區別在於「皴法」的不同,前者為肇自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的所謂「披麻皴」;後者則繼承了馬、夏等人的所謂「斧劈皴」。兩者在明初畫壇上形成了勢均力敵的態勢,直到沈周等人為代表的「吳門畫派」崛起而改觀。沈周的畫,基本上屬於「南宗」文人畫的「披麻皴」系統,從這幅《有竹庄中秋賞月圖》來看,應視為沈周的山水畫中頗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局部

《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引首有貞伯題寫「有竹庄中秋賞月」大字篆額。貞伯即李應楨(1431-1493),初名依,字應禎,更字楨伯,後以字行,改字貞伯,號范庵。與沈周為同鄉,均是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曾從其學書。如果該卷引首為李應楨同年所題,則時李應禎56歲。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局部

書法部分則是沈周滿懷激情,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興緻勃勃地抒發其與浦汝正等友人中秋賞月時的複雜心情。該卷畫作筆墨雄健老辣,格調疏簡蒼勁,意境清幽高曠,具有粗沈山水畫的特點。書法則結體嚴整,筆法沉著穩健,蒼勁老練。整卷書畫詩文相映成章,堪稱詩、書、畫三絕。據詩中「老夫老及六十年,更問中秋賒四十。」句可推知此卷為沈周於成化二十二年即1486年六十歲時所作。據學者研究,沈周在五十八歲時始號「白石翁」,與此卷書法卷末所鈐「白石翁」一印正相吻合。

少時不辯中秋月,視與常時無各別。老人偏與月相戀,戀月還應戀佳節。老人能得幾中秋,信是流光不可留。古今換人不換月,舊月新人風馬牛。壺中有酒且為樂,杯巡到手莫推卻。月圓還似故人圓,故人散去如月落。眼中漸覺少故人,乘月夜遊誰我嗔。老夫老及六十年,更問中秋賒四十。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局部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局部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局部

後隔水有孫承澤(1592-1676)康熙八年己酉(1669年)題跋,時孫氏78歲。孫承澤是明末清初的書畫收藏大家,生活於明末清初社會動蕩、政權交替之際,在明末、清朝都做過官,後來隱居西山櫻桃溝,建退翁亭,號退谷。今之退谷、退翁亭即由此而得名。孫氏晚年在此著書立說,鑒賞書畫,《庚子銷夏記》就是他在退居期間所作的書畫著錄專著。在其成書於1660年的《庚子銷夏記》中就著錄樂《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卷。書中寫道:「石田《有竹庄賞月圖》。石翁置有竹庄,嘗出疏以募竹,其事甚韻。此圖乃石翁與浦汝正中秋賞月庄中之平安亭而作。筆墨更為清勝,後有長歌可入白蘇集中,字大如椀,亦似黃魯直得意之筆。」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局部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局部

尾紙有張允中庚寅年,即1950年詩跋一,洋洋洒洒的詩文長題對此卷推崇備至,盛讚沈周此卷「通體筆法如鐵鑄,繞指柔處亦蒼蒼」的藝術成就和孫承澤「退翁法眼精且詳」的鑒定眼光。張允中近現代有兩人,均為著名收藏家。一為生於台中縣大雅鄉的張允中(1928~),張氏耕讀傳家,是當地望族,祖父和外祖父均為收藏古玩名家。張允中夫婦旅居日本四十多年,後回到台灣,齋名為「寄暢園」。另一位則為京城著名收藏家張允中(1880-?)。由該卷上「補蘿盦」、「允中長樂」、「張允中六十以後之作」三方鑒藏印及款署「庚寅清和月下沅,東越補廠中六十有九。」 庚寅為1950年,時張允中69歲,由此上推69年,故可知其生年為1880年。故此張允中應為民國時京城收藏家張致和張允中。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局部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作者簡介】

沈周(1427-1509),明代傑出書畫家。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每日讀一畫|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賞月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