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法式小酒館Bistro,品味微醺的美味巴黎
Bistro 常常會被稱作「法式小酒館」。
因為小酒館最早是從法國巴黎公寓地下室的廚房演變而來的——房東為了增加額外收入,而將自家的廚房提供給房客使用,或是提供簡單的膳食給住客,就好比時下的某些民宿,須跟屋主共用廚房或是客廳。
那Bistro 這個辭彙是怎麼來的呢?
有一派說法是來自俄文bystro,意思是「快一點」,緣於1814 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佔領巴黎期間,一位軍官吃飯時總是嚷嚷著「 bistro , bistro 」( 快一點、快一點),這個辭彙因而誕生。
不論這個說法是否屬實, 我們都可以知道,這辭彙背後隱喻著法國餐點的上菜速度——從19 世紀就是「慢工出細活」。
另外有一派說法認為Bistro是出自於一種餐前酒,稱作Bistrouille,而這種餐前酒廣泛出現於平價餐廳里,久而久之,這種提供食物與酒精飲料的平價餐廳就被叫做Bistro。
除了Bistro外,還有一個跟小酒館有關的辭彙叫做「Bistronomy」,如果你有機會翻開字典,可能會找不到這個單字的意思,因為這是一個複合字,是Bistro與Gastronomy(食饗)的結合,它是一種新型態的餐廳,屬性介於傳統小酒館與高檔餐廳間。
Bistronomy這股風氣是從巴黎開始擴散出來的,因為法國這幾年經濟不穩定,很多高級餐廳開始裁員或是歇業休息,造成很多有經驗、有想法的廚師出走,他們決定保留法國菜的傳統,另外再添加一些天馬行空的創意,或是揉合異國元素的香料與做法,創作出更多的實驗性質料理,這樣的料理不如一般頂級餐廳昂貴,饕客還可以享受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Bistronomy翻成中文是什麼呢?因為也是新名詞,所以目前也沒有一個準確的中文翻譯,讓我們還是姑且叫它小酒館吧!
如果一定要給小酒館下個定義,那麼它就是一個自成一格的小世界,沒有高級餐廳的繁文縟節、不用穿西裝打領帶、女士不用踩高跟鞋就可以享受美食,裡面提供的食物可能是簡單的家鄉菜,也可能是主廚的拿手絕活。
幫你上菜的更有可能就是老闆本人,輕鬆自在的氛圍就像在家裡用餐一樣,當然別忘啰,在小酒館裡微醺是一定要的,一定要來一次葡萄酒Chin-Chin(法文乾杯的意思)!
在法國敬酒時會常聽到Chin-Chin 跟Santé,Chin-Chin 感覺上比較像是朋友吆喝敬酒,像我們說的「幹了這杯」;Santé 則比較是禮貌上祝福你健康的意思,是種比較客氣的敬酒方式。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新的藝術星球分享會微信群開通啦!
(請備註來自微信)


※威爾士「cwtch」:給你溫暖的擁抱
※觀嵐山美就去京都翠嵐豪華精選酒店
TAG:artv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