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再賣台灣23億武器,出牌越來越急,中國如何應對

美國再賣台灣23億武器,出牌越來越急,中國如何應對


美國又雙叒叕給台灣賣武器了。


消息是從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傳出來的,它們發了一個聲明說,我們又要賣台灣武器了,而且國務院已經批准了,這次的數額是3.3億美元(23億人民幣)。要賣給台灣的,主要是一些戰機的零部件和支持系統,比如F-16、C-130等戰機的航空系統備件。



DSCA對於這次軍售信息的發布


這筆買賣想要做成,按照流程,還要國會批。但那真是一個過場,因為以前國會沒有拒批過。


這筆交易,美國覺得勢在必行。DSCA說,這會協助提升台灣的安全與防衛能力,有助於「美國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除了會讓美國賺一筆,筆者實在不知道中國台灣買點武器,怎麼就有助於美國的國家安全了。


在聲明中,DSCA也不忘力挺一下金主,稱台灣「一直以來、也持續是區域政治穩定、軍事平衡和經濟進步的重要力量」。

台灣很吃這一套,今天早上台「外交部」「總統府」第一時間向美爹表示感謝,說爹滴的最新行動,給自己增加了很多信心。還說有了這些東西,台灣更有能力維持「台海與區域的和平穩定」。



F-16 V型戰機(資料圖)


美台互動的這些外交辭令看得人眼花繚亂。每次軍售消息放出之後,相同的戲碼就要演一次。


有媒體稱,自1979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首次對台軍售以來,這是第54次。

截止2017年,卡特任內共4次對台軍售,里根9次,老布希8次,柯林頓22次,小布希6次,奧巴馬3次,特朗普至今已有2次,共計54次。



美國賣武器的頻密程度和台海局勢變化相契合。柯林頓執政的1990年代軍售最頻繁,當時中國大陸雖然在快速發展,但實力比較弱,我們周邊也各種不太平,台灣當時在「日本人」李登輝治下,台海局勢被其劇烈攪動,從軍售數目上看,美國妥妥的是幕後推手之一。


而中美在柯林頓執政時期,也是風波不斷,銀河號、我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美軍炸毀等事件,也都發生在那段時間。回過頭就能很清晰地看到,台海和中美之間的存在著聯動。




3.3億美元的玄機


這次有什麼不同嗎?還真有。那就是數額比較小。


這次的買賣價值才3.3億美元,這個數額在美國對台軍售整個池子里是很小的一筆。不用回溯太久,看看從2007年至今的幾次對台軍售,規模幾乎沒有在10億美元以下的;這次的成交額也是2004年以來最低的(如下圖)。




截圖來自維基百科(貨幣單位:美元)


從圖中可以看到,這3.3億美元,如果換成像2011年那樣為F16 A/B型戰機升級,58.52億美元升級了146套裝備,大概4000萬美元可以升級一套,那麼3.3億也頂多夠升級8套。用來買零部件,倒是能有很大一把。


放在美國整體對外軍售數額中,這筆交易也很小。這幾年世界不太平,美國在軍售上的收入也逐年上升,它去年賣了42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給世界各國,把這次3.3億美元拎出來,只是九牛一毛。


性質上,即使美國和台灣之間只發生了1美元的軍事交易,也是嚴重的,而且是我們不能接受的。


再細分的話,判斷其嚴重程度的關鍵是,看看軍售清單裡面有沒有「新東西」,例如新的電子系統、更加尖端的武器裝備,或者是為一些重量級武器升級,例如2011年台灣非常兇猛地升級了146套F16戰機。這種量級的軍售,會讓大陸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也傳遞出美方更為強硬的信息。



對台灣來說,此前大量購買了美國的武器,用了一段時間,零件需要維護、更換,都是正常情況,這次軍售相當於提供了一次售後服務,如果沿用上面的標準,似乎無關痛癢。


從歷史上看,美國對台軍售看不到什麼趨勢,基本上是跟著需要走。但一個動向卻值得警惕,過去幾年,美國對台軍售時間跨度相對還是比較大的。奧巴馬執政時期,從2011年9月到2015年12月,4年多都沒有對台售武。特朗普上台兩年多,軍售已經搞了兩次了。


惹眼的描述


總的來說,這次對台軍售,是美國對台灣問題想法有所變化後一連串動作的一環,也是美國對中國態度有所轉變後一連串動作的一環。


近年來,美國對台灣問題的態度似乎也產生了一些調整。對內,美國本屆國會中親台友台的力量進一步擴大,在國內政壇形成了對台灣更為友善的輿論氛圍。對外,台灣牌被作為抗衡大陸力量的手段,更多地被使用。


這兩年美國《國防授權法》中對台灣的有關描述,都相當惹眼。


比方說2018年國防授權法,「美台軍艦互停」等被列入非強制的「國會意見」。有關對台軍售問題,在2019年國防授權法中,就提到了「及時評估和回應台灣的採購需求,改善對台軍售的可預測性」。


這句話就給了對台軍售「小而靈活」的意義。也就是說,美國不再給台灣大額的清單,「一口吃個胖子」,幾年賣一次,一次吃幾年。而是按照需求,隨時、靈活地給台灣補充短板,哪怕數額比較小,但有實際用處。


同時,這也是照顧台灣小兄弟可憐的錢袋子。台灣島內反對購買美國軍備的聲音一直存在,認為這是給台灣增添了負擔,美國獅子大開口把台灣當「凱子」,而台灣幫助美國清庫存,彷彿被割了韭菜。


李敖針對美國對台軍售,曾經憤然表示,「看門狗買骨頭還要自己花錢嗎」。




但在對台軍售問題上,台灣是衡量,美國是變數。也就是說,台灣當局仍然覺得,美國賣給我們武器越多越好,跟美國爸爸綁得越近越好。而美國手握著繩子,想松就松,想緊就緊。台灣島內否定軍售的聲音,依然是在野的、較為邊緣的。


對此,我們應該有一定清醒認識,想把認了爹的台灣搖醒,看來尚需時日。


組合拳



那為什麼,一個規模並不算大的軍售,引起了如此多的關注呢?外界普遍看到的一點是,美國這次對台軍售的日期,與美國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生效日期,是同一天。



筆者問了好幾位專家學者,大家都覺得,美國對台軍售和貿易戰,是兩條線上的,並沒有什麼聯繫。


但一方面貿易戰反華,一方面軍售挺台。這個時間點的確很敏感。讓中國和外界在意的,是美國對台軍售背後政治上的信號。


可以說,從大陸的角度講,這是美國對華近來一連串動作中的一個,也是美國對中國態度發生轉變中的一環。這才是中國的麻煩之所在。


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優勢已經毫無疑問了,我們其實根本不會忌憚美國賣給台灣的這幾架飛機。中國真正關注的是,這是不是美國最近一系列組合拳中的一環。


很明顯,最近美國打台灣牌打得「比較急」,但台灣終歸只是一張牌,它不是一個「王炸」,美國不可能說放個台灣牌就把對方打死掉。美國敢多打幾張小牌,但不敢隨隨便便就放出一個王炸。



換句話說,台灣牌雖然可以多次使用,但它這種小單牌,只會讓大陸感覺到癢,而不是痛。


而且,這種癢感也隨著大陸台灣實力對比的擴大,在不斷的減輕。


可以說,中美圍繞台灣的博弈,大體上是沒有變化的,特朗普對台灣的基本政策也沒有變,依舊是不統不獨,試圖在台灣和大陸之間保持平衡。從這個角度來說,大陸實力水平的增強,也勢必會造成美國對台灣軍售的增強。


台灣牌的有用,永遠是在中國想統一而未統一的前提下,如果這個基本情況變了,中國大陸不得不武力統一,那這張牌也就不是牌了。



25日最新的消息,美國軍方官員表示,中國政府拒絕了一艘美國軍艦下月訪問香港的申請。同時,中方還召回了正在訪美的海軍司令員沈金龍,取消了原計劃在美國舉行的一場高級別海軍會議。報道稱,為表達不滿,中國政府此前曾有過不允許美國軍艦過境的記錄。


大家打得其實都是組合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科環宇 的精彩文章:

平壤之秋,朝鮮先動手,美國敢不敢「接招」?
美軍再次現身鴨綠江?文在寅信口開河,問過中國意見嗎?

TAG:國科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