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為何碗里要放塊生肉?居然和孟婆有關

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為何碗里要放塊生肉?居然和孟婆有關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各種各樣的刑罰層出不窮。光是死刑,就分斬首、凌遲、五馬分屍、腰斬等好幾種。所以為了能夠順利的行刑,古代社會也相應的多出了好幾種規矩。比如,行刑時辰一般都是在午時三刻。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古人覺得午時三刻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刻。這個時候行刑,被斬首的犯人戾氣會被消散,不會變成厲鬼回來找他們算賬。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代斷頭飯的規矩。

其實早在春秋之前,我國並沒有斷頭飯一說,是春秋時期的楚莊王開了這一先河。楚莊王在平定一次叛亂後,為了顯示自己博大的胸襟,特地安排人給造反的大臣準備了一桌好酒好菜。讓他們吃完之後再上路。其他諸侯看楚莊王這籠絡人心的手段不錯,便有樣學樣。之後,便有了死前吃一頓「好飯」的傳統。

當然,因為各個朝代的統治者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所以這「斷頭飯」的標準也一直在變。到了北宋時,宋太祖規定:每位死刑犯臨死前可吃一頓斷頭飯,標準是每人五貫錢。五貫錢也就是五千文,按照物價換算,相當於今天的1800多元人民幣。即使在今天,也夠吃一桌不錯的酒席了。但由於監獄內部的層層盤剝,到犯人嘴裡時就所剩無幾了。一般都是:一碗白飯,一塊生肉,一碗菜。

獄卒在其他方面可以大打折扣,但在斷頭飯中有一樣東西肯定不敢少,那就是生肉。為什麼呢?原來這生肉不是給人吃的。傳說,人死後會進入幽冥地獄。在過奈何橋時,要喝了孟婆湯才能去投胎。但孟婆身邊有一隻惡狗,專食生前作惡的鬼魂。被判死刑的人,一般很少是清白之身。為了能讓他們順利過關,獄卒便需要給他們準備一塊生肉,用來餵養孟婆的惡狗。只有他們順利投胎了,才不會返回人間作孽。

除了上面的傳說外,還有另一個說法就是:「生」意味著「不熟」,讓死刑犯吃生肉,主要是想告訴他,行刑人員和他不熟。即使有什麼冤屈,死後也不要來找行刑人。當然,不管上面哪種說法都反應了古人畏懼鬼神的心理。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自然不用相信。不過,臨死前給犯人吃頓好的,還是符合人道主義精神的,所以這一傳統也被保留下來。

Babyprints 幼兒園專用桌角防撞角12個裝 贈送美國3M公司雙面膠帶 象牙白

¥39.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李蓮英墓被打開,專家看到這一幕後倒吸一口涼氣,太詭異了!
小伙為改變命運將祖墳遷到皇陵旁,結果讓他意想不到……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