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順治向朱元璋全面學習吏治,對貳臣下手才得以立國三百年

順治向朱元璋全面學習吏治,對貳臣下手才得以立國三百年

原標題:順治向朱元璋全面學習吏治,對貳臣下手才得以立國三百年


題記:晚明時期,雖然在經濟上中國成為「白銀帝國」,GDP世界第一。近現代許多專家教授、暢銷書作家都對此津津樂道。但在拙著「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賬」中,我卻提出:正是因為白銀帝國的畸形繁榮,才使得人們道德滑坡,人人自我、人人享樂、人人奢侈,而這些卻在大部分人生活艱辛的情況下。財富都被皇族(包括宦官太監皇親國戚)、官員軍官、走私販海盜、官商、大商人及其權力財富豢養的人佔據,流民沒有得到很好地安置,洪武荒政體系破敗後,遇到自然災害後帝國就這麼坍塌了。


1.商人大規模進入官場,導致經商思維充斥官場

自萬曆年後,商人普遍有了戶口可以光明正大的進行科考。有了戶口就可以考取功名入朝為官。又因為,中國封建社會乃至整部歷史,對於商人採用的蔑視舉措。受了幾千年「欺壓」的商人,在幾十年內突然間獲得了無上的榮譽和權力,對於他們自身反而是非常有害的。因為,他們在報復性還擊蔑視的背後,四周狼煙起、內部矛盾驟然加強。他們其實是在即將爆發的火山上裸奔。



在商業道德、商業規範沒有形成統一認識之下,比如權力場和財富場的各自邊界、財富場上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商人們在社會價值和財富價值之間有哪些財富可以賺取哪些不可以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商人和官方的權力畸形地進行了融合。例如官商,典型代表就是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等對鹽政的破壞、皇帝的各種外派太監的稅賦徵收等。最終導致權力、商人特別是官商對財富的無節制搜刮以及享樂奢華。


商業行為的核心原則是按照利益最大化行為做事,少數商人能夠按照利益最優化行事但畢竟這種人在商人中是極少數。由此,整個官場迅速商業化。從而出現了崇禎皇帝在罪己詔中所說的現象:居官有同貿易。人人享樂、人人奢華的新時代迅速打敗了以西漢之後南宋之前儒家思維為支柱的舊中國(請注意,我認為西漢是對儒家思想的第一次大規模閹割,這是儒家子弟為了博取統治權而進行的自我閹割行為),在潑掉舊時代中壞的一方面的同時,也潑掉了其中好的一些東西。

例如忠君愛民,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為忠國愛民,這種傳統的道德思想所構造的體系迅速坍塌了,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麼明朝官員投降清朝不以為恥的原因。北宋官員在投降後金後,相當一部分人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甚至為了暗中聯絡南宋而甘願丟掉性命,被海陵王完顏亮活烹的施宜生就是典型代表人物。反觀晚明及南明時期投降的官員卻鮮有如此壯烈者,即使有心有「姜維復國」之心的人也是少數,相反真心為清朝服務的人卻大有人在。


2.多爾袞、順治如何應對貳臣


舊的中國秩序之所以坍塌,晚明商業化官場乃至文人思維的墮落是根本因素。官場主要是文官體系,文官也是文人,對於他們的腐化墮落,可以詳見拙著「玩死的帝國:唐伯虎與大名娛樂」。正因為如此,明朝敗亡了,清朝迎接了一大批貳臣。這些人,不會為了新的主子而放棄自己的物質利益、奢侈生活,但清朝與明朝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清朝是異族勝利者,因此,像明朝時期的「自我」是不可能的。為此,這些貳臣們在保留物質和享樂的同時,也喪失了自我,而淪為戰戰兢兢的奴才。


同時,清初在迎接了一大批前朝的道德下等之臣的時候,清政府能否像自己的祖先所創立的金國那樣,也迅速被腐化,是清朝能否最終成功的關鍵。多爾袞、順治等一大批滿族領袖,對於這一點頭腦極為清醒。為此,對於官員的腐化墮落極為重視。他們把目光主要放在了南人這一群體上。


東北地區的漢人文人是最先投靠清廷的,為此,清廷視其為忠心可靠。北方漢人則因為各種原因在抵抗不激烈的前提下投靠了清廷,清廷雖蔑視其人品但仍視其為可用的群體。南方漢人以及西南漢人則是在極為激烈的反抗下不得不投靠清廷,清廷對他們則抱有很嚴重的戒備心。為此,清廷在處置南北官員之爭時偏向哪一方就顯而易見了。


明朝官員商業化官場的危險的主要來自於南方漢人。最重要原因是南方相對反抗北方的程度要強烈,清軍的幾次著名屠殺事件大多發生在南方,因此,清廷對南方漢人的不信任要比北方強烈。而且北方與少數民族的接觸在交通不夠發達的古代更多一些,在心理上對北方漢人更熟悉。


在經濟、吏治方面,因為晚明乃至南明,其經濟發展、商業化都高於北方,特別是福建更是鄭氏家族這個「海商-走私集團-地方割據政權」為一體的團體存在,使得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官員商業化思想極為濃重,在整個清朝這一地區因為對外交往的便利,一直都是腐敗高發地之一。清初滿族統治階層首先要對付的就是南方官員。手法就是利用南北矛盾,有鑒於此,如今挑撥南北矛盾的觀點都是有卑鄙目的的,讀者要對某些人小心。


晚明之後,因為各種原因黨爭不斷、南北爭端較為激烈。因為,相對遠離政治權力鬥爭的中心,南方官員不像北方官員那般聽話,自主性較高。這就形成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鬥爭。在此情況下,北方官員往往作為中央的代表與南方展開鬥爭。再加上黨派利益的黨同伐異,南北鬥爭相對激烈。


清廷入主中原後,面對著比自身人口龐大百倍的漢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漢制漢」,利用漢人來治理漢人。即使如此,清廷仍然不放心,因為龐大的漢官如果一心的話,清廷同樣難以駕馭。為此,對於能夠集結為一心的人絕不放過。在此情況下,以「結黨營私貪贓枉法」為借口,大規模清洗「南黨」。借陳名夏大大地打擊了南方漢人官員,由此,南方漢人官員各個膽戰心驚。由此,貳臣們中有些獨立思維、希望用儒家知識儒家化清廷的一些人被消失了,剩下的都是忠心臣子。

3.清廷以貪腐為名打壓漢族官員案例列表


順治親政後,繼續繼承了多爾袞重懲貪官的國策,同時,他對明太祖極為推崇,他認為「朝廷治國安民,首在嚴懲貪官」。為了抑制貪污腐敗,順治還曾經制定了貪污十兩以上判處死刑的祖制。在滿漢官員的集體反對下,順治皇帝甚至一意孤行地意圖回復朱元璋創立的「巡按制度」(類似於今天的中央巡視組),可惜,順治亡故後,這一制度就被廢棄了。但正是順治(包括多爾袞也在學)全面學習了朱元璋的治國方式,清朝才能夠得以立了下來。


諭刑部:貪官蠹國害民,最為可恨,向因法度太輕,雖經革職擬罪,猶得享用贓資,以至貪風不息。今後內外大小官員,凡受贓至十兩以上,除依律定罪外,不分枉法不枉法,俱籍沒家產入官,著載入律例。特諭。


面對貪污腐敗問題屢治屢起,憤怒的順治帝在順至十五年十一月(1658年12月)對負責江南省(原南直隸省,轄今天的江蘇、安徽、上海等地)一省司法大權的按察使司的按察使盧慎言施行凌遲。

穿清朝服飾的洪承疇


現在,我們就看看典型案例:


01.福建巡按周世科:因貪婪無忌,屢用非刑殺人,於六年八月十四日(1649年9月20日)死刑。除了此人不是一二品官員外,下面10個案例全是。儘管如此,巡按是皇帝、執政的親信中的親信,由此,可見其決心。


02.江寧巡撫土國寶:因私行加派、親屬販賣私鹽、貪污受賄數萬兩於八年(1651年)被抓受審,獄中自殺。


03.恭順侯、太子太保、原任漕運總督吳惟華:因貪贓1萬1千多兩於九年八月(1652年9月)被抓。因有戰功且歸順較早而免死,革職、削爵,追贓入官。


04.總兵任珍:因擅殺及行賄罪於十年四月十八日(1653年5月14日)判處死刑。受賄者尚書明安達禮等罷官、削爵。


05.大學士、尚書陳名夏:因橫行鄉里、逼死人命、貪污枉法、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等罪,於十一年三月十一日(1654年4月27日)判處死性,立即執行。


06.廣西巡撫王一品:因賄屬吏科,以圖規避遠缺,於十一年十二月(1655年1月)處絞刑。


07.御史、順天巡按顧仁:因受賄罪於十兩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655年12月20日),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斬立決。


08.順天府考官李振鄴、張我朴:因受賄於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1657年11月30日),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09.江寧巡撫張中、江南巡撫劉宗韓、江南按察御史盧慎言、宗人府府丞董國祥:因貪污數萬兩,於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658年12月21日)被江寧巡按衛貞元舉報參劾。對於這位正三品主管江南省監察系統的臬司的不法,順治帝極為憤怒,將其與父親盧傅以及弟弟盧二全部逮捕解到北京,同時,對有失察責任的江南巡撫劉宗韓革職、解京,嚴刑審判。盧慎言最終於十六年十月十六日(1659年11月29日)被判處凌遲。劉宗韓失察罪杖責四十、抄家,流放寧古塔。江寧巡撫張中包庇罪免職、董國祥收受盧慎言賄賂但能事發前積極退贓認罪革職流徙尚陽堡。


10.巡撫耿焞(tūn):因貪贓於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661年1月22日)曝光,但其已經病故,所以,除妻子的生活必需費用外,全部充公。


11.湖南巡按御史仵劭昕:因受賄於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662年1月18日)判處死刑,受牽連官員23人。



對於漢人官員特別是南方漢人的不信任,就是到了康熙後期,仍很強烈。例如兩江總督噶禮,其在奏摺中就有這樣的話:南方漢人甚姦猾,聖主明知者甚是……張伯行在屬員中見旗人即憎惡之。奴才若為公事派遣漢官及來會奴才者,張伯行即背地裡恨曰:伊為漢人,何不與我同心,反於總督同心。等語。奴才不知張伯行用心何在……


不僅康熙朝如此,雍正朝同樣如此,整個清朝將近三百年的歷史滿漢之間的衝突,對漢人特別是南方漢人的不信任(某種意義上是懼怕)貫穿著清朝的整個歷史,直至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兵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此人帶十五萬軍隊,揚言三個月征服中國,皇帝大怒派出三萬軍隊把他們打回老家
甲午戰爭失敗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因為它!

TAG:當兵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