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體弱多病之人的好葯:懷山藥

體弱多病之人的好葯:懷山藥


懷山藥小識


作者/邵文傑



山藥原名「薯蕷」,因唐代宗叫李豫,為避封建皇帝之諱而改名為薯葯;後宋英宗名趙曙,又易名為山藥。




《本草品彙精要》說:「薯蕷今河南者佳。」一般以河南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等地(古懷慶所屬),所產質量最佳,習稱「懷山藥」。懷山藥產量居全國之首位,銷全國並出口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美國等地。



懷山藥味甘性平,作用緩和,為一味平補脾胃之葯,既能補氣,又能養陰,不寒不燥,補而不滯,養陰不膩,功專平補三焦。所以治脾胃虛弱之食少倦怠,體弱無力、久瀉帶下及小兒營養不良症之參苓白朮散即用之;如以懷山藥配雞內金、砂仁、白朮共研細面,常服效亦佳。再如張錫純治一中年婦女,泄瀉數月不止,病勢垂危,屢治百葯無效,遂授以山藥煮粥方,每日30g,日服2次或3次,2日痊癒,繼服數日,身體康健。




治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形體消瘦,大便不實,或肚大青筋,肝脾腫大等症,可用小兒調胃散:炒山藥、神曲各18g,清半夏15g,藿香、枳殼各12g,炒谷芽、麥芽、陳皮各9g,木香6g。共研細末,3-6歲每次1.5克,3歲以下每次1g,日服2次或3次,加白糖水調服,久服乃效。




單味煮汁、代茶常飲可治肺虛勞咳氣喘。張錫純治煩熱消渴飲之玉液湯、滋膵飲均以生懷山藥為君,能獲捷效。腎虛遺精尿頻者每多選用,效果較佳。




懷山藥味甘主補,生用質潤偏涼,偏補肺腎之陰,炒用性變微溫,甘溫入脾,偏補脾胃之氣,故能上補肺氣,中健脾胃,下滋腎陰。因其藥性和平,用量宜大,少則不易見功,惟脾虛濕盛,胸腹滿悶者,不宜應用。


                                







<END>



轉載自《當代名家中醫醫話·內科卷》,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微信平台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給大家推薦《朱良春用藥經驗集》,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本書由中國中醫研究院朱步先、何紹奇研究員等朱老之弟子們整理,1989年出版以來深受歡迎,先後4次重印,仍難滿足需求。《朱良春用藥經驗集(修訂版)》語言精鍊,行文暢達,內容不襲陳言,不人云亦云,突現出一代名醫獨到的辨證思路和精當的用藥絕技,以及超過前人的老葯新用經驗。讀者可從中熟諳先生臨證獨特的用藥訣竅,繼承靈活的配全秘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芒種別太忙了,試試這套小站功
核桃仁能治腎結石?是真的嗎?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