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七千斤重的玉器,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竟被道士用來腌鹹菜?

七千斤重的玉器,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竟被道士用來腌鹹菜?

圖/網路 侵刪

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高士奇在北京城西華門的真武廟遊玩,意外發現一件大瓮。這件大瓮高三尺有餘,兩人合抱粗細,外形奇特,材質細膩,雕刻精美,氣度不凡。一問之下,道士說是用來腌鹹菜的大缸。高士奇回到家後,查閱了大量典籍記載,驚得拍案而起:這哪是是什麼鹹菜缸,這是元朝的鎮國神器「瀆山大玉海」。

蒙古部落興起後,經過南征北戰,蒙古人征服了大草原,開始向南侵略。蒙古人滅掉金國後,遭到南宋的有力抵抗,先後兩次進攻都失利。即位的蒙哥汗改變策略,從大西南迂迴包抄,滅掉了大理國。而就在中國西南部地區,有一座盛產美玉的山叫瀆山。蒙古人在這裡發現一塊巨大的玉石,於是不遠萬里將它運到了大都。

1265年,忽必烈下令將這塊巨大的玉石雕琢成器。它高70厘米,口徑135至182厘米,膛深55厘米,周長493厘米,重達3500公斤,青白色中略帶墨色,時人亦稱之為「黑玉酒瓮」。它整體成橢圓形,周身雕刻著波濤洶湧的浪花,海龍、海馬、海犀、海豬、海鹿競相出沒。所雕文飾深淺不同,厚薄各異,整體風格氣勢雄偉,粗獷豪放,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元朝的開國統治者們一統天下,傲視群雄的非凡氣度。

公元1368年,元朝滅亡,余部撤至漠北,大量的宮廷珍寶被明軍所得,包括「瀆山大玉海」。在明一代,它在廣寒殿原封未動,保存完好。但在明末清初,廣寒殿遭遇火災,殃及大玉海,至今仍可看到被火燒烤後的裂痕。由於遭受了火烤,它的外表黑黃,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以至於長期被人遺忘在陰暗的角落裡。

不知在何時,北京西華門外真武廟的道人發現了它,把它做了鹹菜罈子,一直到了康熙年間,才被大學士高士奇發現。到了乾隆年間,乾隆帝聽說瀆山大玉海在真武廟內,於是花費千金贖了回來,建一小廳,將之專門放入其中收藏,並在其下配以漢白玉雕花座。為表示莊重,還讓內廷翰林士人四十多人各賦詩一首刻於廳柱之上。因此,瀆山大玉海在乾隆時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安置。

2012年,《國家人文歷史》邀請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專家,評選出「九大鎮國之寶」。瀆山大玉海作為現存的最大玉器有幸入圍,名列第九,現存於北海公園承光殿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十六歲出山,二十歲橫掃江南,兵敗被俘活剮千刀不吭一聲
古代士兵以首級計功,人頭太多拿不了怎麼辦?這個辦法太殘忍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