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40年過去了,她身上的衣服早已經變了模樣

40年過去了,她身上的衣服早已經變了模樣

原標題:40年過去了,她身上的衣服早已經變了模樣


從臃腫的棉襖到輕盈的羽絨服,


從單調的黑、藍、灰到絢爛的多彩世界,


從傳統的老粗布到現代的高科技面料,


從最初的家庭生產、小作坊,

到現在世界第一大服裝生產和出口國,


改革開放40年,


中國服裝業潮流幾經變革。



回望40年來的服裝潮流,


國人當下服飾的豐富性


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從怕和別人不一樣到怕和別人一樣


退休多年的張阿姨回想起40年前同兄弟姐妹們一起生產勞動的場景仍記憶猶新。那時,所有人衣服的主色調基本都是綠、藍、黑、灰,顏色稍微亮麗一點兒的根本沒人敢穿,一不小心就會引來指責。而且受當時生活水平的限制,一個家庭花在著裝上的開銷非常有限,人們的衣著單一樸素。


「當年出門穿衣服,生怕和別人不一樣了引來非議,哪兒像現在的年輕人,就怕穿得和別人一樣了,沒個性。」張阿姨說,40年前,大家走在大街上穿得都差不多,白色襯衣配綠色褲子,每天就那麼一身衣服。哪像現在,家中大衣櫃里五彩繽紛,衣服多得都不知道該穿哪件,放著放著就放「舊」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啊,最尷尬的事兒恐怕就是出門和別人『撞衫』了!」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人們的穿衣觀念開始發生變化,不再僅僅是為了遮體、保暖,而開始講究個性和時髦。



上世紀80年代,牛仔褲等「新時尚」開始在年輕人中風靡:「穿一條喇叭褲,戴一款蛤蟆鏡,再燙上一頭小捲髮,這大概就是那個年代年輕人最潮的打扮了。」當年的時尚潮人韓先生回想起自己的第一條喇叭褲時仍難掩喜悅之情,「即便這種打扮在當時還不是很普遍,但不可否認,當時每個年輕人心中都有個喇叭褲的夢想。」



那個年代, 欠她們一抹色彩


今年65歲的趙阿姨是石家莊旗袍協會的一員,回想起40年前的自己,她仍難掩對那個年代的一絲遺憾:「40年前我25歲,正值青春年華,可當時人們思想保守且條件有限,我只有愛美之心,卻沒有打扮的資本,顏色稍微鮮艷點兒的衣服都不敢穿。」


趙阿姨說,當年雖說自己正值青春,但記憶中最時髦、講究的衣服也不過是一條灰色的直筒褲。當年她最大的願望是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裙子,但這個如今看來再簡單不過的心愿,卻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成為現實。


40年後的今天,人們的穿著打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者面前的趙阿姨,一身紫紅色旗袍,配合著淡淡的妝容,典雅而端莊:「我是5年前加入的這個旗袍協會,雖然現在歲數大了,但人的精氣神兒不能丟,也有人說『你都這麼大歲數了,還每天穿紅戴綠,還化妝』,可是我覺得,是那個年代欠了我們一抹色彩。如今可以大膽地去穿著打扮了,為什麼不把逝去的色彩找回來呢?」


國際品牌帶來新的經營模式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給服裝帶來的變化初現端倪。


1984年,實行了30年的布票成為歷史,成衣業開始闊步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百貨門市部買衣服穿。


但當時店鋪還很少,由於服裝供給主要集中於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國營服裝廠,所謂的時髦、名牌服裝只集中於大中城市的百貨商場,因此當時鄉鎮居民想買時尚服裝只能「進城」。


有著20多年運動服飾行業管理經驗的張超峰迴憶,改革開放的大潮催生了一批專門販運服裝的人——「倒爺」,他們把時髦服裝從廣州等大城市販賣到全國其他地方,不少大中城市出現了以這類服裝為基礎的「地攤」式服裝集散場所。



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際上的部分知名品牌才開始進入中國,而服裝的銷售形式也從最原始的地攤、櫃檯式銷售進化成專賣店和商場的專櫃形式:「國際品牌入駐中國,無疑給服裝市場帶來了先進的經營模式,中國品牌也開始模仿學習並成熟起來。」



在張超峰看來,除了經營模式的改變,人們對於服裝品牌的認識和服裝類別的區分也發生了變化。「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很少有品牌概念,甚至有些服裝連男式女式都區分不明顯。可時至今日,人們對於品牌的概念越來越強。服裝在類別上的區分也更加完善,從職業女裝、少淑到輕奢,從快時尚、潮品運動到休閑戶外,劃分得越來越精細。」

張超峰認為,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更加開放,如今穿衣打扮越來越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了一種新的時尚。


時尚買手昭示著追求自我的時代


進入21世紀,人們對於服裝的訴求越來越趨向凸顯個性、標新立異,除了對色彩面料的要求,還要與自身氣質、膚色相吻合。


時尚達人張晶女士是一名時尚買手,也是形象設計的專家:「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風格、氣質,為客戶量身定製出最適合的穿衣風格。」


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從事這個職業已經有近10年時間,最初人們並不認可。但近年來人們已經不再一味追求時尚,而是更追求自我風格的展示,時尚買手這一職業,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青睞。



「如今,人們已經從簡單的跟隨潮流到主動去引領潮流,從當初盲目崇拜名牌到現在DIY個性服裝,所有這些,都體現出了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張女士說,每天為不同的客戶測試專屬風格,再為其量身定製最適合的穿衣風格,這本身就是一個傳播美的職業,而她自身也在這份職業中不斷感受著服裝對人們的影響。


在張超峰看來,未來服裝行業的發展將會更加註重舒適度和個性化,設計感很好又具備個性化風格的服裝將受到追捧。與此同時,面料方面也將更加註重舒適度,例如曾經「退休」了的棉織衣料如今又成為最受歡迎的舒適面料,而健康、環保的材質更是未來服裝發展的必然趨勢。


服裝,這一社會文化的產物,承載著人們深層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地進步、創新。透過衣著的變化,我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開放的中國。


40年大事記

1994年 住房市場化改革施行


1994年7月18日,國務院作出《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內容,其中包括把住房實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變為以按勞分配為主的貨幣工資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等。


《決定》的出台,開啟了城鎮住房商品化的大門,標誌著我國全面推進住房市場化改革的確立,其最大意義在於穩步推進公有住房的出售,通過向城鎮職工出售原公有住房,逐步完成了我國住房私有化的進程。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策劃《巨變》


人物故事③:


人物故事⑨:


人物故事⑩:


人物故事?:


來源/燕趙都市報


記者/王萌


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吳光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燕趙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男子離婚後「流浪」到石家莊 兩月撬了百餘間地下室
中雨+大風+降溫!更虐心的是… | 90後癌症媽媽拿命生下寶寶,小7歲的男友一家竟帶著寶寶消失了!

TAG:燕趙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