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個罵人的詞,清朝時卻成為了一個「尊稱」,人人搶著稱呼
我們經常會在一些電視劇里看見一些太監自己稱呼自己為「奴才」,那麼奴才這兩個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最開始的時候它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事實上「奴才」這個詞只是清朝時候的稱呼而已,在其他朝代的時候是沒有的。
在明朝的時候太監們他們一般都會自稱「臣」,只有在清朝的時候才有人自稱自己為「奴才」,最開始的時候「奴才」這個詞其實是一個罵人的髒話,但是到了清朝卻被人用來自稱,而這也從另外的一個方面表現出來的那個時候的社會階級分明。
「奴才」在我們看來其實是有著貶低人的意思,但是在清朝的時候,卻成為了一個人人都搶著的尊稱,這個稱呼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的,在清朝有著一個規定,那就是只有滿族人在面對皇帝的時候可以自稱「奴才」,漢人則不可以,不然就會受到懲罰。
所以清朝的皇帝這樣已一規定,就顯得「奴才」要比「臣」更加的有著一股優越感,所以在按個時候,能夠被皇帝允許自稱為「奴才」的人都是非常驕傲自豪的,甚至會暗自竊喜,所以很多的人都想要自稱「奴才」,因為這樣就表示跟皇室有著一些親近。
在歷史上有著記載,在雍正時候,有一位臣子給雍正的奏摺裡邊使用了奴才兩字,當時這個臣子算不上是一個純正的滿族人,雍正在看後當即就皺眉,然後拿上筆將奴才兩字劃掉,換成了臣字,可以看出在他們的眼裡其實奴才要比臣更加的高貴。
那麼清朝的統治者為何要將稱呼分開呢?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想要更好的打壓漢族人,維護他們滿族的統治地位,所以在清朝的時候,他們要採用分開稱呼的方式,還讓「臣」這個稱呼成為比奴才可恥的稱呼,但是現在在我們看來,其實「奴才」兩字更加具有貶低負面的意思。


※據說,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敢點開這篇文章
※隱形虐待:父母「為你好」帶來的傷害,不敢想像
TAG:陸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