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男神特輯·莊子玉,用建築講故事

男神特輯·莊子玉,用建築講故事

Ziyu Zhuang

莊子玉

以人之視角窺探城市縫隙。

「 陌上人如玉。」

莊子玉

德國RSAA建築事務所(北京)主持建築師

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建築與城市設計學碩士

美國建築師協會(AIA)聯合會員

美國綠建協會(USGBC)認證專家(LEED AP)

紐約建築師聯盟成員(Architecture League of New York)

《漂亮的房子》嘉賓建築師

2007年 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肯尼研究基金;2016年 RSAA聯合主創濟寧文化中心贏得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的綠色設計優秀BIM應用獎;2017年 張家港教堂獲得紐約Architizer A+建築大獎;2018年 作品《安徽銅陵山居》獲得第三屆「理想家未來大獎(IDEAT Future Award)」最佳設計

莊子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城市設計碩士,師從伯納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和肯尼思·弗蘭普頓(Kenneth Frampton)並同期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肯尼遊學獎學金(WilliamF. Kinne Traveling Research Fellowships)。其後在紐約西薩.佩里(César Pelli)事務所任建築師多年,2010年底回國與數位德國建築師創立RSAA事務所中國公司至今。」

————這一驚艷的履歷和優越的臉蛋還不是他的全部。

「做事很認真」大概是莊子玉除了「帥」以外收到的最多的評價。這樣認真的態度加持下,他用才氣滋養出一波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

美顏暴擊之後我們來一起感受下庄老師的才華結晶!

安徽銅陵山居 / RSAA/莊子玉工作室

這個項目大概是最廣為人知的,因為它的項目業主是我們的建築演藝雙料男神吳彥祖。兩大男神的合作把這個特別的作品熱度加了一把。

項目起始於一幢徽州與沿江風格融合的普通民居,地處皖南一個僻靜山村。原有建築處於全村最高的山頂,佔地較小,且現狀及為殘破,原有屋面和牆體損毀嚴重。

平面上部分引入曲線,由於原有層高的限制和原有屋面破損,莊子玉將原有建築加高至兩層,並結合平面上抽離出的雙生虛形在空間上放樣拉伸,將前面的部分脊線壓低,形成前後錯落的空間連續曲面。

傳統的折面屋面和旁邊抽離的流線型融合,暗合中國文化道生一一生二的宇宙觀;屋面以青瓦覆蓋,在鳥瞰角度形成獨特的形態,與現有的古村落,既融合又出挑,並將室內空間的特徵從外部進行首次表述。

新脊中一半併入原建築外輪廓,另一半形成檐下外廊,形成東立面上的虛實對比,並與南側下沉庭院呼應。東向懸崖方向傾向於單點透視的畫面感,室內的銅飾構件及出挑的露台和挑檐,都昭示著活力和期待。

中庭空間與西側檐下景觀虛空間形成了東西一線的虛實關係,配合懸浮的飄板樓梯,東側落地玻璃創造了傳統民居空間不曾達到的通透性。南北向則通過一系列線性高窗將屋面與牆體相分離,強化屋面的漂浮感和當代性。

張家港市基督教堂 / RSAA/莊子玉工作室

項目旨在打造一個既尊重過去又能面向未來的宗教建築,設計既需要尊重基地的現狀和特徵,同時也能幫助教眾去面對新時代的各種機遇與挑戰。

RSAA將教堂主體和附屬群體分離,附屬建築是一種原生的植根土地的狀態,體現亘古既有的主的存在,是隱。而聖堂本身則應傲立山水間,宏天地之正氣,上帝之福音,是顯。這一顯一隱從建築手法和材質形態上的對比,也分別影射了對傳統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期許。

過道設計成了「林蔭步道」的形式,壯觀的步行道以大的拱形穿過建築體。在西南沙漠地區.強日照是最重要的環境特徵,林蔭步道的陰涼就成為設計中的基本元素。

教堂內部體現一種心靈回歸和庇護,就如達芬奇的名畫「岩間聖母」中所傳遞的意向,內部的空間是一個教徒們心靈的「避難所」,或如嬰兒在母體中的狀態,在這個純粹的普照光芒的空間中,人們方能感受上帝對眾生之愛與造物之美好。故而教堂的內部是一個軟性而更為環抱的輕柔的存在。

強調教堂傳統根源,教堂主體的朝向設置在正東西。教堂主體設置在整個場地中間,北部廣場私密,南部廣場開敞,整個建築群體可以與活水形成強烈的對話, 同時對外部街道的噪音進行隔絕。

RSAA提取一系列柔和的曲線隨空間序列縮放,形成內斂的腔體,基線關係延續傳統的十字形,同時具有流動感。這些曲面形成一個更具未來感甚至永恆感的形式,這種柔美與其外部堅硬的狀態形成強烈對比,切片所形成的內外輪廓的交疊使建築在夜間泛出柔光與外輪廓剛柔相濟,即使路過的行人也能感受到聖堂所散發出的神聖光芒。

北京鼓樓7號院 / RSAA/莊子玉工作室

此項目將一座臨近北京老城傳承600年之至高點 – 鐘鼓樓的老四合院改造成了新的辦公空間。

設計目的是在滿足辦公需求又創造一種無時效的空間語彙及對周遭文脈特徵的吸納。 因而此次改造分為:1.以傳統的工藝恢復/展示一些建築的原有部分;2.植入一個「無時效的箱體」作為新生功能和空間的「發生器」;3.重新處理內外一系列空間界面;4.產生新的立體的空間序列。

平面的抬升拓展了人的視野,原有的坡屋面變成了「唾手可得」的新的活動平台,成為使用者新的的納涼午休及嬉戲的空間。

北屋的挑高空間被充分利用,石膏吊頂被拆除後,木構形式被打開,上層空間被若干個箱體及反射面所佔據,用以展示模型,與外露的建築結構相得益彰,潛在傳遞了莊子玉及RSAA事務所以建構文化為先導的設計哲學。

「通常我會以一個群眾視角,

站在某一個街角來看這個城市,

一個建築應該是什麼?」

——Ziyu Zhu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園景人 的精彩文章:

中式門頭·傳承千年的美
集裝箱=LOW嗎?不見得

TAG:園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