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契丹鐵騎—遼帝國縱橫天下的支柱

契丹鐵騎—遼帝國縱橫天下的支柱

遼帝國軍隊可以說是一支非典型的游牧民族軍隊。因為其在傳統游牧軍隊重視機動力、以騎兵為主的基礎上,又獲得中原先進技術,所以在武器裝備上大有提升。

契丹鐵騎—遼帝國縱橫天下的支柱

契丹人形象


不過雖然遼帝國獲取了中原技術與資源,但因為生產力的原因,並不能全員備甲。根據記載,遼軍盔甲配備分為三等,第一等全身備甲,這些是騎射技能最佳的契丹精銳武士;第二等配備半身甲,騎射技藝稍遜一籌;第三等則不配盔甲。

契丹鐵騎—遼帝國縱橫天下的支柱

影視作品中的遼軍騎兵


在戰略上,遼軍南下對宋作戰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重兵進攻。比如十萬騎兵三路進軍,一路燒殺搶掠宋朝城鎮,直至宋朝的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南部大名縣),再議南下或者撤軍;

二、分兵騷擾:只派遣六萬左右的騎兵,分成小股,不深入宋境也不攻取宋朝城池,而是以破壞宋境邊境生產為主要目的。

契丹鐵騎—遼帝國縱橫天下的支柱

遼軍騎兵作戰的場面


遼軍南下時的戰術基本遵循以下原則:

1、作戰時派出以十多人為單位的偵察騎兵對,在前鋒部隊十多公里的範圍內進行活動,發現小股敵軍則將其俘虜,如果戰力不足則請求前鋒部隊支援,若發現大規模敵軍則向遼軍主帥彙報。

2、軍隊遇到小的縣鎮時直接將其攻佔,如果是大的州、城,遼軍則根據情況選擇攻佔和撤離。

3、對沿途經過的民居、園囿、桑柘,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4、如果遇到敵軍出戰,則用騎射和辱罵的方式引誘敵軍遠出,最終予以消滅;敵方閉城固守,則分兵劫掠周邊,使隨處州城孤立無援。

5、所過大小州城,以騎兵百人去城門左右百餘步的地方備戰。若敵軍出戰,且百餘騎兵不能戰勝,則通知大部隊馳援。

6、攻城的時候,必使驅趕劫掠來的老幼在前。

7、面對結成軍陣的敵軍,於陣四面列騎為隊,衝突敵陣。若成功衝垮敵陣,則諸隊齊進;若未能衝垮,則第一隊撤退休息,第二隊繼續。如果幾番下來不能奏效,則圍困敵軍。待兩三天後,敵軍人困馬乏再進行進攻。

契丹鐵騎—遼帝國縱橫天下的支柱

遼錯銀鐵矛


在具體的作戰方式上,遼軍以騎射為主,並往往將弓騎兵集中到地方軍陣的一點,進行集中的箭雨攻擊,當敵軍在箭雨下崩潰後便以此為突破口進一步發動衝擊。

所以如果弓箭失靈,遼軍的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比如有一次,宋軍北面前陣鈐轄張斌與契丹騎兵在長城口遭遇。當時正趕上雨季,契丹騎兵的弓因為使用皮弦,全都失去了彈性而無法使用。張斌趁機擊敗了這支契丹騎兵。也正因為遼軍的弓箭遇到潮濕雨天時會失靈,所以遼軍的出兵日期多選擇在少雨、乾燥和涼爽的深秋至初春時節。

契丹鐵騎—遼帝國縱橫天下的支柱

《騎射圖》 契丹人


當然,要想從全面了解契丹鐵騎的戰鬥風格,還要看宋遼戰爭中的具體戰例。

公元979年,宋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統帥十多萬大軍親征北漢,契丹人派兵支援北漢。遼宋兩軍於白馬嶺遭遇,兩軍隔河對峙。遼軍將領翼王敵烈大意輕敵,欲渡河攻擊宋軍,結果被宋軍「半渡而擊」。遼軍很快潰敗,多名將領戰死,幸有援軍及時殺到用強弓射擊宋軍追兵,才遏止了宋軍的進攻,但損失慘重的遼軍也只能撤退,並放棄支援北漢。

契丹鐵騎—遼帝國縱橫天下的支柱

宋朝軍容


在擊敗了援漢的遼軍後,宋軍得以專註於消滅北漢。在滅亡北漢以後,宋軍以極快的速度突入遼境,劍指幽州,準備徹底解決燕雲問題。一路上宋軍不斷擊敗各路遼軍,所過州縣也是望風而降。

宋軍在六天的時間內便由遼朝邊境到達幽州,並很快將幽州四面包圍開始攻城。大概半月之後,遼國名將耶律休哥率兵馳援。他在集合了燕雲的遼軍兵力後,制訂了聲東擊西的作戰計劃。最終在高粱河之戰,宋軍雖然擊潰了北面的遼軍,但遭到了南面遼軍的突襲。混亂中宋太宗本人負傷,不得不南逃涿州,宋軍諸部也陷入混亂,紛紛南撤。遼軍在付出相當損失後擊退宋軍。

契丹鐵騎—遼帝國縱橫天下的支柱

宋遼血戰


因為太宗滅北漢和第一次北伐的時間間隔很短,所以基本可以看作一體。而整場戰役體現了此時遼軍的一些作戰特點:

第一,遼軍弓矢強勁,射藝不凡。在白馬嶺一戰中,遼軍用強攻攢射有效遏止了宋軍的追擊。

第二,遼軍因以騎兵為主,所以機動力強勁,在多數情況下可以從容退出戰場以減少損失。在北伐中,宋軍雖然不斷擊敗遼軍,但皆因遼軍機動力強勁而始終不能徹底消滅幽雲地區的遼軍,給高粱河一役的失敗埋下了伏筆。關外的遼軍也很快組織起來,在耶律休哥的統領下入關馳援,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了幽州附近。

第三,因為騎兵的機動力優勢,以騎兵為主的遼軍可以很大程度上迷惑敵軍,掩蓋意圖。在高粱河之戰前夕,耶律休哥在宋軍北面不斷活動迷惑宋軍,使宋軍忽視了機動到南面的遼軍,最終造成了高粱河之戰中宋軍側後被遼軍突襲。

在隨後遼軍很快南下開戰了報復行動,但在宋軍的計策和有力反擊下慘敗而歸,史稱「滿城之戰」。

幾年後,遼景宗死,遼聖宗繼位,宋太宗認為這又是一次收復燕雲的大好機會。於是宋廷三路出兵北伐燕雲,同時聯絡高麗等遼的周邊勢力,意圖共擊契丹,史稱「雍熙北伐」。

契丹鐵騎—遼帝國縱橫天下的支柱

張硯鈞作品-雍熙北伐


雍熙北伐的大概計劃是:以東路軍為主力,目標直指幽州,吸引和牽制遼軍的大部分兵力;西路軍的目標是切斷燕雲地區和遼朝腹地的聯繫,以切斷遼軍援兵的前路;中路軍的目標是山西諸州;三路大軍最終會師於幽州,合力攻克,最終達到收復燕雲的戰略目標。

三路大軍進兵初期勢如破竹,進展很快。東路軍到達涿州後,按原定目標停留在此吸引遼軍。東路軍停駐在此果然吸引了大量遼軍前來,宋軍數次擊敗了前來交戰的遼軍。但遼將耶律休哥並不專註於與宋軍正面決戰,而是主要襲擊小股宋軍和宋軍糧道,這導致宋軍的給養出現嚴重困難,最後不得不撤退至白溝。

東路軍的撤退馬上引發了連鎖反應,遼軍在幽州方向的壓力驟然一松,馬上分兵支援其他方向上的遼軍。而東路軍始終沒能擺脫糧道被斷、給養不足的窘境,最終進退失據,在遼軍的不斷打擊下被徹底擊潰。東路軍的徹底潰敗也導致了雍熙北伐的失敗,西、中路軍的戰果頓時付之東流,不僅如此還即將面對遼軍的大舉反擊,西路軍楊業在於遼軍的交戰中重傷被俘,不久去世。

契丹鐵騎—遼帝國縱橫天下的支柱

影視作品中的楊業


此次戰役體現了此時遼軍的作戰特點有:

第一,遼軍在遭遇強大敵軍時,開始採用襲擊小股敵軍和糧道以打擊敵軍士氣和破壞敵軍後勤的戰術。宋東路軍的最終潰敗與遼軍不斷襲擊破壞宋軍糧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第二,遼軍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擅於製造局部戰場的絕對優勢,也能及時支援處於下風的戰區。米信在擊敗小股遼軍後很快遭遇大量遼軍的圍攻,在東路軍撤退白溝後遼軍能很快分兵馳援其他方向以扭轉頹勢,都體現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遼帝國的軍隊崇尚避實擊虛的機動戰術原則,即不與敵軍正面交鋒,通過不斷破壞打擊敵軍的士氣、給養以及交通狀況等,意圖造成敵軍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失衡,最終達到擊敗敵軍的目的。不過這一思路對付缺乏戰馬的宋軍尚可,如果對手也擁有大量戰馬,就很難奏效了。所以當一百多年後,擁有大量戰馬,並喜歡正面豬突的金人崛起後,遼軍屢戰屢敗,最後龐大的遼帝國就轟然倒下了。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正義必勝。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沈師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作者寫於2016-05-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鋸末能變汽油嗎?
想練出引以為傲的三角肌?千萬別犯這5個錯誤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