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的一個決定,讓後代頭疼不已,500年後卻解決一大化學難題

朱元璋的一個決定,讓後代頭疼不已,500年後卻解決一大化學難題

原標題:朱元璋的一個決定,讓後代頭疼不已,500年後卻解決一大化學難題


朱元璋的一個決定,讓後代頭疼不已,500年後卻解決一大化學難題


文/魚叔

國人歷來都是講究飲水思源、謹記祖根,為了讓子子孫孫知道自己是誰人的後代、源於何處,在取名字的時候就會思考到輩分。這輩份如何體現呢?祖先們有大智慧,設置了字派。只要是同族同宗之人就可以將長幼分清,這樣才不會亂了輩分。



正如家族在起初,會設立一段文字,如河南光山的黃氏一族的字派:啟學開昌運,重聲振國光。家順延勝澤,萬世耀宗房。如此容納家國的字派當然不是胡亂堆積的,自然是含有了深意,此族就是希望後代能夠報效祖國。當然還有一些字派也是有教育後代、表述祖功的功效的。


這種字派鬧出的笑話還是挺多的。同輩之間是使用同一個字,可是往往會有人結婚早或結婚晚,也就造成了後代中的稱呼有些亂了。也許後代的同齡人中就有稱呼「叔叔」、「姑爺」等例子了,現在很多的90後對於這種情況應該也是不陌生。雖然這種字派的用法如今隨著時代變化,比較少見了。可是其中帶有的文化內涵任然是非常深遠的。



明太祖朱元璋本是布衣出身,為表自身登基的名正言順,所以他很是崇尚規矩、禮儀。他在位期間,曾經就給自己的26個兒子的後代都是定下了一個輩分表,每一份表中都是僅含20字。


像太子朱標家的字派便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而秦王朱樉家的字派便是:尚志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敦。

燕王朱棣家的字派便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如此等等,盡皆是帶有教育後代、表述祖宗功績之意。

同時朱元璋還規定到了從自己兒子這一輩開始,以五行排序來命名,順序依次是:木、火、土、金、水。往複輪迴,將含有這些五行偏旁的字作為自己名字中第二個字(除了字派的字)。所以也就像以下明朝皇帝的名字般有規律了。



他們的名字就是遵循了朱元璋給出的字「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當然傳到了朱由校和朱由檢那邊就停止了。可是就算是開國太祖朱元璋也想不到,自己的子孫後代發展何其迅速。在他在位間,明朝皇室的朱姓也就只有127人,到了嘉靖時期,人數便達到了將近2萬了,之後在萬曆元年更是達到了8萬餘人。可是人如此之多,取名字就是一件難事了,為了遵循太祖皇帝的訓言,同時又要避開祖宗的名諱。所以這些朱氏只好自己造字了,像封丘王朱同鉻(ge 第四聲);魯陽王朱同鈮(ni 第二聲);瑞金王——朱在鈉等。



時光輾轉,一下子就過去了幾百年。在晚清時期,正直國內外思想碰撞最為猛烈是時期,國內人懂得了學習國外領先科技。其中的一張元素周期表便是引起了國內學者的注意。但是在面臨翻譯時,當時主持翻譯的官員徐壽遇到困難了,這一百種元素,需要對應100個生僻文字,同時還要符合中國文字藝術的規矩。之後徐壽手頭上恰好得到了一本明朝朱氏的家譜,其中便是有許多朱氏自己造出來的文字,而且其中正好也是有很多能夠和金屬礦物相關的文字。所以在明朝皇室族譜的基礎上,徐壽接著造出了一系列的文字。終於是將一份屬於中國的元素周期表翻譯出來了。


或許朱元璋自己都沒有想到,僅僅是自己制定的字派和五行規定。就將一個中國化學界的難題給解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叔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一座空城糊弄誰,你真以為司馬懿怕了諸葛亮?他是甘願中此計
乾隆:朕有白月光;李世民:朕有硃砂痣;咸豐皇帝無語了

TAG:魚叔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