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要健康,就要戰勝惰性

要健康,就要戰勝惰性

要健康,就要戰勝惰性

體檢,B 超室,剛剛躺到床上,醫生便對一邊的助手報出我的病況:脂肪肝。我吃了一驚:繼肝囊腫、膽囊多發息肉、腎結石、頸椎病、屈光不正、白內障等病症之後,自己居然又有了脂肪肝。

回到辦公室,聽同事們交流討論,原來大家都或多或少體檢出了一些毛病,如往常一首歌:你有我有全都有。尤其是年過半百的油膩男女,多半「分攤」幾種常見病。

不知大家注意沒有,過去,報紙上、電視上那些先進典型的報道,「帶病堅持工作」一類情節都是「標配」。近些年,不時有媒體發出質疑聲音:有病該治得治,該休息得休息,堅守工作崗位,人道嗎?不過,現在看看,現實生活中,誰不是帶病堅持工作呢?當然,大家也帶病堅持應酬,堅持遊玩,堅持娛樂。可以說,人的後半生里,大多處於並將長期處於帶病生存狀態。

這年頭,醫生開始重視科普宣傳,給病人開出的處方往往有「邁開腿,管住嘴」。人們失望地發現,越過溫飽線之後,還是保持一種飢餓感,最接近健康態;車子坐多了,腰也粗了,腿也肥了,頭也疼了,眼也花了,還是走走更健康。但是,人們往往是想的到而做不到。

不只一位醫生朋友給我建議,游泳是最好的健身運動。遵照醫囑,我親自考察過小區周邊幾家游泳場館,而且仔細比較過場館的環境、硬體、距離,卻始終沒有下定決心,而是找出種種理由讓自己放棄。不過,愛人最近一次完全沒有預謀的減肥成功,讓我窺見前方一絲光亮:人,未必能改變帶病生存狀態,但可以改善帶病生活的質量。

要健康,就要戰勝惰性

去年秋天開學後,愛人的學校班車調整路線,教職員工不得不選擇公交出行。一開始,她是十分抗拒乃至恐懼的。乘坐班車,只要在規定時間,在小區前面的一個十字路口等候,40分鐘,直達辦公室;而乘坐公共交通,最快的一條路線,地鐵4 號線,轉3 號線,再轉輕軌,總共得花70 分鐘。而且,全程不一定有座位,線路換乘都要爬上落下,一路小跑,累得夠嗆。

半年之後,當許多人驚嘆「你瘦了」的時候,愛人突然發現那段奔波之累的溢出價值——脂肪肝消失了,步履也變得輕盈起來。這段意外的收穫,給她平添不少自信,也給困惑迷茫之中的我「他信」。本來我們一直留戀住了20 年的小區,離醫院和超市很近,我上下班步行,也就10 多分鐘。我們在城郊的一處高檔住宅小區也有房,但從那到單位通勤時間至少1 小時,我一直猶豫要不要搬到那去住。

現在,看到愛人奔波的意外功效,我們一致決定趕緊搬家,搬得離單位遠一點,再遠一點,至少逼得自己每天早起一點,逼得自己每天多跑一點。人的潛力,有時確實是逼出來的。準確地說,是他逼,是倒逼。

人都貪戀「舒適區」「自由帶」,而當舒適和自由可能帶來某些致病甚至致命的隱患、風險時,我們要適時選擇切斷、捨棄、遠離。為此,可以轉崗、轉型,也可以轉行、轉身。人不折騰折騰,很容易廢了,至少是病態。因為自己對自己總是下不了狠心、恆心,所以不妨換個角度、換個路徑,藉助外力干預,或者通過外界環境的變遷,獲取改變自身的力量。畢竟,大力士力氣再大,也不能自己拽住自己離開地面半步,這不止是物理學的有趣現象,也是社會學的一個常識。

人,最難戰勝自己,選擇一種迂迴戰術,可以輕鬆應對自身的惰性、隨性乃至劣根性。高等動物嘛,得有這樣的思維高度。

文/江蘇 周雲龍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煎餅果子好吃又養生
黑色素瘤病人夢想的陽光照進現實——中國首個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患者援助項目啟動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