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跨度四十年的研究:體重偏胖的人可能最長壽

跨度四十年的研究:體重偏胖的人可能最長壽

一項跨度近四十年並且涉及超過100,000名丹麥成年人的研究發現,那些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過重(overweight)」的人更有可能比「正常(healthy)」、「過輕(underweight)」、「肥胖(obese)」這些類別的人活得更長久。

這個結果給我們當前對健康的基本假定——「健康的」BMI等同於更長的壽命——提出了質疑。而這並不是第一次,過去許多研究發現,再多上幾磅的重量可能並非有害。

在我們談論任何細節之前,先聲明一下,這些結果絕不是你不再鍛煉以及吃冰淇淋作為早餐的借口。沒有人認為拋棄鍛煉以及吃垃圾食品是最有可能讓你活得最久、最開心。(天了嚕!)

這些結果所要表明的是,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我們對於「過重」這個術語的真正含義的定義。

跨度四十年的研究:體重偏胖的人可能最長壽

身體質量指數(BMI)表

這項由哥本哈根大學醫院(Copenhagen University Hospital)的臨床生物化學家B?rge Nordestgaard領導的研究,分析了所招募的三組相隔約15年總數超過100,000名丹麥成年人的醫學數據。

在四十年的分析中——從1976年到2013年——他們發現,與最低死亡風險相關的BMI從23.7增加到27,也就是說現在最低死亡風險的BMI為27,在過去四十年中增加了3.3。

BMI(計算公式:BMI=體重(kg)÷ 身高^2(m))在18.5和24.9之間是「正常」的,BMI在25到29.9之間,則是「過重」。BMI低於18.5為「過輕」,而BMI大於等於30則被歸為「肥胖」。

研究還發現,那些「肥胖」類別的人與處於「正常」範圍的人有著相同的死亡風險,即使是把諸如年齡、性別、家族疾病史、社會經濟地位以及吸煙等因素考慮在內。

這意味著在過去40年里,與最長壽相關的體重級別已經從「正常」直接倒向「過重」陣營,這表明要麼是我們對於「正常」體重的分級是錯誤的,要麼是我們的體重和健康之間的聯繫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BMI作為一個單獨的數字可能不足以預測健康和死亡的風險,」 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醫學院的Rexford Ahima醫生(他並未參與此項研究)告訴《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這需要與諸多因素相結合考慮。」

跨度四十年的研究:體重偏胖的人可能最長壽

反對把BMI作為健康體重的首選指標的事件已經發酵了一段時間:美國橄欖球聯盟(NFL)明星湯姆·布拉迪(Tom Brady)和NBA老將保羅·皮爾斯(Paul Pearce)曾推從「肥胖」級別;而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項研究發現,基於一系列心血管代謝的健康標誌,3440萬名「過重」和1980萬名「肥胖」的美國人實際上是健康的。

坦率地說,身體質量指數似乎看起來很不切實際,而我們應該停止使用它作為一個極其普遍的指標來衡量一個人的「應有」體重。

「在過重BMI級別中,有47%是完全健康的,」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參與該研究的Jeffrey Hunger表示。「所以要使用BMI作為一個健康指數——尤其是所有人都會處在這些分級之中——是不正確的。我們的研究應要成為葬送BMI的最後一擊。」

Nordestgaard和他的團隊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發現的轉變,可能意味著與較高體重相關的健康風險(如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現在要比40年前更有效地診斷出並進行治療。(歪打正著?)

「因此,如果你有這些癥狀接受治療也許你是過重的,」 Nordestgaard告訴《科學新聞》的Esther Landhuis。

跨度四十年的研究:體重偏胖的人可能最長壽

這項研究也有其局限性,雖然對100,000人的分析能很好地代表哥本哈根的人口,但這其中大部分是白人,所以我們不能說這些結果可能對其他背景的人意味著什麼。

「例如,有相當大一部分患有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亞洲人,其BMI指數卻低於現有的過重分界點,」 Landhuis指出。

但它確實與許多研究結果相一致——人的壽命要比個體的體重與身高的比值複雜得多。

Landhuis解釋說:

「在一項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那些測量得出體重正常的人要比那些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更有可能死亡。而在2013年,一項對97項研究的元分析發現,過重的BMI其死亡風險要低於正常BMI——這個驚人的發現與他們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相呼應。」

希望隨著越來越多諸如此類的研究被發表,在未來幾十年內,我們對於健康將採用更加個性化的方法,以使我們在談及什麼對於一個人是最好的問題上,最終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錯誤的事情之上。

這項最新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



文章首發:怪羅網(www.guailuo.com)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怪羅」(id:guailuo123)

作者寫於2016-05-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劉邦是怎樣成為漢王的?
俄2S35「聯盟」SV自行榴彈炮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