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重磅|中醫藥登上Nature頭條

重磅|中醫藥登上Nature頭條

一、新聞短訊:

2018年9月26日,Nature頭條刊登了一篇名為「Why Chinese medicine is heading for clinics around the world」的新聞,報道了在世界各地中醫 診所正在紛紛出現,世界衛生組織將首次在其有影響力的全球醫學綱要中承認傳統醫學,並且對中醫在世界上的認可度做了一個簡單的剖析。

二、新聞內容:

重磅|中醫藥登上Nature頭條


中醫執業者在中國浙江省治療病人

在2004年北京秋日,來自亞洲國家的幾十名代表開始將數千年的中醫知識歸結為一個整齊的分類系統。由於各地區的中醫情況差別很大,醫生們花了不少時間參加拖延多年的會議,討論針灸穴位的正確位置以及不太常見的概念,如「手少陽三焦經」綜合症。中國,日本,韓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發生了許多小衝突,因為他們爭相將想要包含的中藥(TCM)列入其中。但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這些國家的醫生達成了3,106個術語的清單,然後採用了英語翻譯—這是擴大中醫實踐範圍的關鍵工具。

明年,該中藥委員將會迎來加冕時刻,當世衛組織理事機構世界衛生大會通過該組織第11版全球簡編-被稱為「國際疾病和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ICD將首次包括有關傳統藥物的細節。

參考源的全球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該文件對數千種疾病和診斷進行了分類,並在100多個國家制定了醫療議程。它影響醫生診斷的方式,保險公司如何確定覆蓋範圍,流行病學家如何進行研究以及衛生官員如何解釋死亡率統計數據。

中醫委員會的工作將載於第26章,該章將以傳統醫學的分類系統為特色。影響可能是深遠的。慶山國立韓國醫學發展研究所的董事會主席Choi Seung-hoon和其他人預計,包含TCM將加快已經擴展的中醫的傳播,並最終使中醫成為全球醫療保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肯定會改變世界各地的醫藥。

對於中國來說,此時機正是合適。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一直在國際舞台上積極推廣中醫藥,以擴大其全球影響力,並在估計的500億美元的全球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中國的醫療旅遊熱點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外國人來看中醫。在海外,中國在過去三年中在包括巴塞羅那,布達佩斯和迪拜在內的二十多個城市開設了中醫藥中心,並推動了傳統療法的銷售。世界衛生組織一直熱衷於支持傳統藥物,尤其是中藥,這是朝著實現普遍健康的長期目標邁出的一步。據該機構稱,在一些國家,傳統治療比西醫更便宜,更容易獲得。然而,許多受過西方訓練的醫生和生物醫學科學家深感擔憂。批評者認為中醫實踐不科學,不受臨床試驗的支持,有時也很危險:中國藥品監管機構每年收到超過230,000份中醫藥不良反應報告。

由於有很多關於中醫藥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問題,一些專家想知道為什麼世衛組織正在增加對中醫傳播的支持。其中之一是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貝勒醫學院的免疫學家和退休教授以及著名的中醫評論家Donald Marcus,在他看來,「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問:為什麼世衛組織讓人們生病?」

重磅|中醫藥登上Nature頭條


北京一家傳統醫學院的藥房配藥

中醫是基於關於氣的理論,這是一種重要的能量,據說沿著稱為經絡的通道流動,幫助身體保持健康。在針灸中,針刺穿皮膚以進入經絡上的數百個點中的任何一個點,在那裡可以重新引導氣流以恢復健康。中醫治療,無論是針灸還是草藥,據說是通過稱為陰陽的再平衡力量起作用。

經過中醫和西醫培訓的醫生經常對對方持懷疑的態度。西方的慣例是尋求定義明確,經過充分檢驗的原因來解釋疾病狀態。它通常需要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提供藥物有效的統計證據。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是過於簡單化的做法。即使不是不可能,從大群體中得出結論也很困難。而且中藥通常是十幾種或更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而這種機制不能被簡化為單一因素。

然而,有一些對中醫態度和緩的西方組織,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已經建立了研究傳統藥物和實踐的單位。而且中醫執業者越來越多地尋求臨床試驗的有效性證據。他們經常談到中醫藥現代化和標準化的必要性。

第26章是一個標準的參考,所有的從業者可以用來幫助診斷疾病和評估可能的原因。例如,「消渴綜合症」的特點是過度飢餓和排尿增加,並且由「消耗肺,脾或腎系統中的陰液並在體內產生火和熱的因素」解釋。根據這些觀察結果,醫生可以研究如何治療它們。患者可能被西方醫生診斷為糖尿病患者。這種癥狀,中醫可能會開處針灸,各種補藥和艾灸,艾灸是中醫在患者皮膚附近燒草藥。還建議患者食用菠菜茶,芹菜,大豆和其他「冷」的食物。

世界各地的中醫執業者正在為第26章做準備,第26章將於2022年由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實施。「有史以來第一次,ICD將包括諸如脾虛或肝氣鬱結等術語。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的中醫藥培訓和研究機構Five Branches University網站上的一篇文章宣稱該機構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在關於第26章中對診斷標準進行現場試驗。

重磅|中醫藥登上Nature頭條


在中國南方海南省的中醫醫院,患者接受拔罐治療

中醫批評者認為,沒有明確的生理證據證明身體中氣或經絡存在,並且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中醫有效。在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中,只有少數的中草藥療法被證明是有效的。從TCM中出現的一種值得注意的產品是青蒿素。該分子首先由屠呦呦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分離,現已成為治療瘧疾的有效方法,並於2015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但科學家們花費了數百萬美元用於其他中藥和治療的隨機試驗,但收效甚微。在最全面的評估之一,巴爾的摩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調查了了包括針灸在內的傳統藥物的70項療法的有效性。這些研究都沒有得出可靠的結論。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位於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國家補充和綜合健康中心得出結論:「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足夠嚴格的科學證據來知道中醫方法是否適用於他們所使用的條件」。

現任中國政府強烈支持中醫藥,2016年,國務院制定了一項國家戰略,承諾到2020年普及中醫實踐,到2030年成為蓬勃發展的行業。這個戰略包括支持中醫旅遊,引導大量的人到中國的診所。每年,成千上萬的俄羅斯遊客湧向南部沿海的海南尋求中醫。政府計划到2020年建設15個與海南相似的中藥模型區。

中國的「一帶一路」貿易倡議要求到2020年建立30個中醫中心,以提供中醫藥服務和教育,並擴大其影響力。截至2017年底,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匈牙利,哈薩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湧現出17個中心。

2016年至2017年,出口到一帶一路國家的中藥材及其他相關產品的銷售額增長了54%,達到2.95億美元。

但許多西方醫生和科學家懷疑中草藥和其他各種中藥或傳統藥物的成分在目前的使用中有很大幫助。他們認為中藥草藥可能會產生有用的分子(畢竟許多西藥都是從植物中提取的),但擔心中藥可以取代已證實的藥物或許具有潛在的危險性。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癌症研究員Arthur Grollman發表的研究表明,馬兜鈴酸是許多中藥治療中的一種成分,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和癌症。他認為,世界衛生組織應該更多地關注含有化學物質的補救措施的風險,這些藥物仍然被廣泛使用。對於一些科學家來說,世界衛生組織對TCM的接受令人困惑。英國牛津大學統計學家和流行病學Richard Peto認為世衛組織致力於循證醫學。

許多醫生和研究人員也發現世衛組織關於傳統醫學的支持難以讓人理解。世界衛生組織的各種文件要求整合「傳統醫學,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該機構沒有說明哪種傳統藥物和診斷方法得到證實。世界衛生組織駐北京辦事處代表說「世界衛生組織不支持特定的傳統和補充醫學程序或補救措施」。

世衛組織向成員國提供有關使用哪種疫苗和藥物以及應避免哪些食物的具體建議。然而,對於傳統藥物,具體細節大多被省略。世衛組織網站上有一些警告,並指出馬兜鈴酸是一種致癌物質。但Marcus表示,由於反覆強調整合傳統醫學,這一信息很明確,他認為,「世衛組織明確表示這些是安全有效的藥物」。

儘管對世界衛生組織決定納入中醫藥的問題表示擔憂,但即便是這些做法的批評者也認為第26章可以起到建設性作用。Peto說,第26章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收集有關不良反應的數據以及人們正在採取何種傳統治療方法。「但如果目的是支持這些事情,那就不合適了,」他說。

對於那些熱衷於西醫中的人來說,傳統治療的持續傳播令人擔憂。中醫執業者越來越多地談論用傳統替代品替代經過驗證的西藥,這些替代品具有成本優勢。Grollman認為ICD-11正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全球醫療保健支出的70%是根據ICD信息報銷或分配。現在TCM將成為該系統的一部分。Grollman說「他們想要的是讓它成為正式的,並得到保險公司的認可。因為它的成本相對較低,保險公司能接受」。

加州大學的一名教師Ryan Abbott說,許多人同意世衛組織的決定將有助於中醫藥的傳播。納入ICD-11是「醫療保健提供者向保險公司說這是合法藥物的有力工具」,他也是一名醫學博士,曾接受過TCM培訓。他說,世界衛生組織關於中醫藥的行動「是一種主流的接受,將對全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胃腸疾病養生五原則
周平安:以和為貴,病證結合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