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個替身的故事,細思極恐

這個替身的故事,細思極恐

張藝謀的新片《影》終於要上映了。




根據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展映之後得到的評價來看,《影》無疑是一部十分值得期待的電影。



目前,影片的爛番茄新鮮度為89%,Metacritic評分則為88。外媒Screen International直言不諱地說:「《影》代表了一次朝向《英雄》與《十面埋伏》中儀式感與情感關係的回歸。」








而無論是對於儀式感的呈現,還是對於情感關係的把控,這些恰恰都是張藝謀的強項。某種程度上,《影》的誕生對於張藝謀的導演生涯而言,既是回歸,也是重新開始。



《影》講得是一個關於替身的故事。關於替身,張藝謀的「偶像」、日本導演黑澤明拍過《影子武士》,張藝謀也不止一次地提起過他對那部電影的喜歡。




而他最終決定將這個替身故事搬上銀幕的原因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華語電影還是沒有人拍替身的故事。




雖說都是關於替身,但是任何看過這兩部電影的人,都不會把它們混為一談。相比於《影子武士》的由小人物到大歷史,《影》則完全是從大歷史到小人物的反向操作。






十幾年前的《英雄》中,殘劍、飛雪、無名等小人物最終全都臣服於秦王「一統天下」的思想,甘願犧牲。而在《影》中,江湖之中的小人物與廟堂之上的大人物的界限卻變得模糊且曖昧。




《影》的故事背景是一段架空的亂世。沛國都督子虞(鄧超 飾)一心要攻下境州,但每況愈下的身體卻成為他功成名就的阻礙。




身為子虞的替身,境州(鄧超 飾)從八歲起,就生活在子虞的陰影之下。在子虞的肉身越來越虛弱的時候,作為替身的境州卻成為活在陽光下的那個子虞。




此消彼長、你死我亡的亂世之中,真身與影子,誰能笑到最後,是《影》最大的懸念。







拍攝《影》時,鄧超為了分飾子虞和境州兩個角色,先是增重十幾公斤,拍完境州的戲份,之後又在兩個月內,迅速減重二十多公斤,出演羸弱的子虞。



子虞與境州的身形存在巨大差異,而他們的性格、思想同樣有著天壤之別。野心勃勃的子虞與只求回到母親身邊的境州,無論怎麼看都不會是一種人。




在這個故事中,酷似的長相讓子虞與境州的人生有了交叉。身為影子的境州在臣服中,謀求活下去的可能。直至最後,他終於覺醒:完全的臣服,只會換來毀滅。







運籌帷幄的子虞,以謀略攻下被敵國把控的境州,也料到了主公沛良(鄭愷 飾)的陰險,卻因為自己的傲慢而沒有設想到影子境州可能會做出的反抗。



主公與將領之間的爾虞吾詐,國與國之間的兵不厭詐,在影片中都有所體現,

但這些顯然不是《影》的故事重心。




對向來喜歡不走尋常路的張藝謀來說,拍攝一部講述權謀故事的電影,也不是他的目標。與以往的很多次一樣,他要關注的依舊是故事中的人和人的選擇。



具體到《影》,他要關注是境州這個人物,他的無力掙扎,以及他的放手一搏。







無論是身在高位的子虞,還是無人知曉的境州,他們身上都有求生的本能,也都有各自的弱點。子虞的軟弱在於肉體的衰敗,而境州的軟弱則在於性格與意志——自幼就成了影子的他,不知反抗,也不敢反抗。




而在境州不得不面對生存還是死亡的考驗之時,他終於清醒,也終於明白,自己可以反抗,也只有反抗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所以張藝謀在闡述《影》中的故事反轉時,將其稱為「人性的反轉」而非「情節的反轉」。推動故事發展的,本該就是人物的性格與行動。







從小人物VS大歷史的層面來看境州的反抗,這種設定顯得更加意味深長。前面提到《英雄》中,一眾小人物最終都選擇了臣服。而在《影》中,小人物卻做出了完全不一樣的選擇。




顯然,張藝謀對於個人是否只能屈從於權力,個人又是否只能是歷史的註腳這些問題又有了新的思考。而與之相伴隨的權力對個體的異化,人心的深不可測,是《影》的結局細思極恐的那一面。







主題之外,張藝謀在《影》中對於電影的視覺風格與動作場面做出了完全不一樣的嘗試。




顯而易見的一點就是,對比《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大紅大綠、金光燦燦,《影》的畫面完全是接近傳統水墨畫的淡然。




影片並不是不是直接的黑白色調,張藝謀在拍攝前期籌備時,就特意通過選擇來控制色彩:「用物質的控制代替後期的褪色處理,所有的服裝、道具、場景盡量呈現黑白化,最終達到像中國水墨畫的感覺,但又不是純黑白色的效果。」




??《影》終極版預告






與淡然克制的視覺風格相呼應的還有《影》舞台劇式的表演風格以及獨闢蹊徑的動作場面設計。




主演鄧超在談到片中的表演時,直接用了「莎士比亞式」來形容。拋開鄧超為了出演這個角色在形體上做出的巨大改變不說,《影》也讓觀眾看到了鄧超表演的更多突破。







在《影》中宛如中國水墨畫的空間背景中,各路人物上演著他們的悲歡離合。而殘酷的殺戮與生死與淡然的背景也形成了巨大的對比,在接近黑白的畫面中,鮮血的顏色更加觸目驚心。




也許是因為《長城》中「團體操式」的動作場面遭到了不少批評,《影》里,張藝謀完全放棄了「飛來飛去」的動作設計,也放棄了以人數取勝的大場面,而選擇了更為寫實的打鬥風格。





片中發生在陰雨天的戰鬥,既有美感,又充滿力量




上一部電影《長城》之於張藝謀,是一次在類型與創作方式上的全新體驗。一開始就有人勸他別接那部片子,但張藝謀卻覺得,雖然是爆米花電影,「但是我想嘗試一下」。




而《影》是一次他自己選擇的嘗試。而這個嘗試能否得到觀眾的認可,我們拭目以待。




如今,這位六十八歲的導演都還在探索著關於電影,關於創作的邊界。而探索,就意味著更多可能。




我們也期待著這些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桃淘電影 的精彩文章:

又一年多倫多,結束了
組圖:拍照腔調很重要

TAG:桃桃淘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