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三道封鎖線固若金湯么?紅軍盯上一個地方,蔣介石萬萬沒想到!

第三道封鎖線固若金湯么?紅軍盯上一個地方,蔣介石萬萬沒想到!

春哥說長征

【春哥註:一部長征史,也是一部革命史,在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里,多少先賢英烈無懼槍林彈雨,奮勇廝殺,衝鋒向前,才給後人帶來一個清明世界,我們永遠無法忘記長征途中的點點滴滴,每一個細節,儘管很多細節可能隨著歷史的遠去而漸漸沉澱在河底,有的甚至無法再想起,太多的無名英雄,太多的長征故事。今天起,慢慢說長征。】

1934年11月6日,博古、洋顧問李德沒有聽從毛主席的放棄西進,改道北移的建議,在建議里毛主席強調擇機消滅國民黨部隊,打幾個局部的勝利戰鬥鼓舞士氣,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這個建議非常務實,在當時也有可行性。但當時的軍事決策者博古、洋顧問李德他們顯然沒有採納,固執地堅持繼續西進。

毛主席建議未被採納,但當時的情形十萬火急,第二天中午11時,也就是11月7日的午間,紅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以萬火急電,向中革軍委提出了突破第三道封鎖線的行動計劃,指出:紅軍進入湘南,湘軍何鍵處於存亡關頭,必與蔣介石協同動作對付我們;而粵軍疑蔣入粵,目前與蔣介石無南北夾擊紅軍的企圖。

彭、楊建議「我應迅速堅決突破宜(章)樂(昌)郴(縣)間封鎖。三軍團本著原計劃西進,掃除良田、赤石司,突破宜郴間,相機略取宜章,不得即監視之。一軍團同時向西速進,突破宜樂間,略取樂昌。九峰之敵無大企圖,可驅逐之」。

博古、李德他們接受了彭、楊建議,實際上這也是一個明顯人一樣都看得出來的應急之策,就是要讓當時帶了笨重機器的非戰鬥隊伍快點走,「迅速突破」才是關鍵,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11月7日16時,中革軍委對突破國民黨軍第三道封鎖線做出部署,決定:紅軍在宜章以北之良田和宜章東南之坪石間突破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以紅3軍團為右翼隊,從宜章以北通過;紅1、紅9軍團為左翼隊,從宜章以南通過;軍委第1、第2縱隊和紅5軍團視情況而定。紅8軍團仍留東山橋地域,嚴密警戒汝城。並指出:為保證紅軍通過樂昌、坪石封鎖線,紅1軍團應佔領九峰,並確實牽制樂昌之敵。

紅1軍團部隊到達麻坑圩後,軍團長林彪親自利用粵軍留下的電話線,冒充國民黨軍軍官,與樂昌道上賴田民團團長通話,得知粵軍鄧光龍部三個師三個團已經進至樂昌,並以一個團正向九峰山開進。林彪聞言,十分震驚,掛上電話後,馬上命令第2師第4團晝夜兼程,直奔九峰山,不管付出多少代價,必須搶佔九峰山制高點。

第4團在團長耿飆(後來在改革開放初期擔任國防部長)、政治委員楊成武率領下,疾速前進,搶在粵軍之前佔領了九峰山,接著又拿下了九峰山南側的茶嶺。與此同時,紅3軍團第5師佔領了良田。兩支部隊扼守左右兩翼,掩護全軍安全通過了九峰山以北至五指峰之間地域。

紅軍繼續西行,很快就與在郴縣、宜章地區活動的地下黨組織與游擊隊建立了聯繫,並通過他們對湘南敵情有了充分的了解,獲取了宜章、嘉禾、臨武等地國民黨軍力量依舊薄弱的重要情況。

中革軍委當機立斷,決定以一部兵力佯攻郴縣,牽制湘軍;一部兵力攻佔宜章,拒阻粵軍,主力從宜章、郴縣之間地區通過並向臨武、嘉禾前進,計劃在此處通過國民黨軍所謂牢不可破的第三道封鎖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38年前的英國森林,發生過一次真實第三類接觸,現在成神秘景點
列寧格勒保衛戰貫穿蘇德戰爭,被圍困最久的城市,伏帥設3道防線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