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故事——魏國謀臣司馬懿

歷史故事——魏國謀臣司馬懿

原標題:歷史故事——魏國謀臣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後裔,即夏官祝融。遠古至商朝世代襲承夏官這一職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稱司馬。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áng)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為河內郡,司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馬儁(jùn)為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


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年時期就胸懷謀略。東漢末年,司馬懿生於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yǎn)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司馬懿少年時和著名隱士胡昭關係很好。因與同郡的周生等人結怨而被謀害,胡昭知道後立刻涉險尋找,在崤(xiáo)山澠池之間找到周生一行,請求他們放過司馬懿,周生開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誠意最終還是感動了他,救下司馬懿。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他為上計掾(yuàn)。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風痹病,身體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據《魏略》則記載,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為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於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隨軍。他對曹操說:「劉備用詭計俘虜劉璋,蜀中之人還未曾歸附他就又興兵爭奪江陵,這正是破劉的好機會。今若在漢中陳兵示威,益州就會震動不安,再進兵威逼,蜀兵勢必瓦解,趁這個好機會,事情是可以成功的。聖人不能違時,也不能失時。」曹操說:「人苦於不知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未從其計。這就是「得隴望蜀」成語的由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關羽圍曹仁於樊城,水淹于禁七軍,斬龐德。曹操感到威脅,為避關羽鋒芒,一度準備遷都黃河以北。司馬懿和曹椽蔣濟及時勸阻說:「于禁被水軍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現在關羽坐大,孫權必定更不高興,把這事告之孫權,使他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曹操從其計,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公安,關羽被其俘殺。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青龍三年(235年),司馬懿升任太尉,累增封邑。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正月。齊王曹芳年僅八歲,司馬懿乃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司馬懿父子三人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高平陵事變。司馬懿在扳倒曹爽後,司馬懿或以剿殺,或以監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為日後其子孫篡魏開晉打下堅實基礎。曹芳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司馬懿固辭丞相之職不受。十二月,詔命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司馬懿又固辭九錫。嘉平二年(250年)春,曹芳命司馬懿在洛陽立廟。司馬懿久病,不任朝請,每遇大事,天子親自到他府中去徵詢意見。嘉平三年(251年),曹芳策命司馬懿為相國,封安平郡公。司馬懿固辭相國、郡公之位不受。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被葬於河陰首陽山。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讚譽。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司馬懿的名聲毀敗,是從永嘉之禍以後開始。其不肖子孫自相殘殺帶來諸多浩劫,南方的東晉,又長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漸下降。晉室南渡,情況與當年蜀漢類似,以蜀漢為正統的呼聲日高;東晉滅亡後,情況更加明顯,到隋唐時代,民間說書戲曲日盛;而唐代官修的《晉書》,以帝王的立場更不鼓勵效法。到明代《三國演義》之後,「空城計、火熄上方谷、見木雕魏都督喪膽」等不實的司馬懿形象就被演義廣傳於民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故事——影響劉秀命運的兩個女人
歷史上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