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無法想像,心肌梗塞離我們有多近
北京,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臟病突發而逝世,享年45歲。
王小波,一位在上世紀90年代文壇崛起的以黑色幽默著稱的作家,他的作品(包括小說、隨筆、雜文)生動有趣,文字活潑流暢,揮灑自如地深刻揭示歷史、社會及人生的哲理。
王小波(1952-1997),當代著名學者、作家。
他的代表作《時代三部曲》中,《編者的話》提到了:「王小波是在他的創作顛峰期猝然辭世的。他的去世給中國文學造成的損失終將被我們的後代所指認,他那尚待展開的更寬廣的創作領域從此成為令人神往的千古迷蹤!」
王小波離開人世儘管已經快二十年,但仍然有很多人難以相信這位45歲的年輕人會無端地死於心肌梗塞這麼一種殘酷的老年疾病。
王小波的姐姐王征在回憶錄寫道:「我看了報告心痛不已,不知該怎麼想,就像祥林嫂一樣,每天反覆地想著小波的死因。我幾十遍幾百遍地問自己:他知不知道自己有心臟病?他為什麼不告訴我們?他為什麼不去看醫生?
王小波雕塑
王小波的遺體解剖報告中寫道:「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左心室內膜增厚(超過正常心內膜厚度10倍)、左心腔擴張……其中冠狀動脈前降支輕度狹窄,管腔相當於正常的60%」,另外,報告中還提到,他有冠狀動脈硬化。結論是:「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可見,王小波之死是屬於心臟性猝死一類。
如果王小波還活著,今年已經64歲了,比王朔大六歲,比莫言大三歲,小歐相信他的作品同樣會被眾多年輕人接受,會被空前傳播;也或許不會,他可能會是一名出色的程序員,一個文筆酣暢的IT男。
但是生活沒有如果,只有結果和後果。你必須得承認,死亡是傳奇的一部分,在王小波人生最燦爛的時刻定格,成為永恆,他是幸福的。
而對於普通的我們,人固有一死,這一點我們不能控制;但是如何讓死亡來得更晚一些,是我們可以控制並掌握的。例如你必須清楚知道的心臟病。
心臟病:死亡來勢洶洶
心臟病已經成為現代人最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占國人死因的比例也日漸增加,同時有年輕化的趨勢。成人心臟病最常見的是冠狀動脈狹窄及阻塞,臨床上稱此類疾病為冠狀動脈疾病,也就是俗稱的冠心症。
以往冠狀動脈疾病多在45歲以上的男性發生,現在35歲以上就必需注意有血管阻塞的可能。冠狀動脈疾病起因於供血至心臟的冠狀動脈管壁因抽煙、高血壓、高血糖等問題而受損,之後過多脂肪沉積在冠狀動脈管壁內,造成冠狀動脈粥狀硬化,使得冠狀動脈管壁逐漸狹窄,影響心臟血流供應,而形成缺血性心臟病。此癥狀初期可能僅是運動時略感胸悶不適,休息即可恢復,心臟機能也無異常。
但當癥狀越來越糟,心臟正常功能會逐漸受到影響,甚至造成心臟肌肉的壞死,產生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疾病。最嚴三成。由於心臟病常常來勢洶洶,既突然又往往對患者生命造成立即威脅,甚至約有6成心肌梗塞患者在發病前毫無癥狀,第一次感到不適就以心肌梗塞為表現,造成許多令人措手不及的遺憾。大家都擔心心肌梗塞或心因性猝死的發生,但臨床上在未發病前常難以診斷。
國內近年來一些猝死、心梗高發行業從業者的英年早逝已成為老生常談,他們重工作,重事業多於重身體。王小波便是一個不「保命」的典型例子,他在幾方面犯了醫學大忌。
1、有病不求醫: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有的是有病不知,有的是知而不醫,王小波介乎兩者之間。據王小波家人回憶,他「唇紫、無力」,而王小波自己在電話中對他的親人說到,在家中「睡眠憋悶,晚上睡覺幾次憋醒,形如哮喘」,他自以為是「空氣乾燥所致」,「希望能去遠郊幾日,呼吸新鮮空氣」。可見他已有左心衰竭的表現,但他沒有及時求醫,結果失去了及時診治的機會。
2、過勞:王小波多年來一直拚命寫作,文思泉湧,「幾乎整天整天坐在電腦前」,直到臨死前的瞬間,他還在電腦前寫作,這無疑增加了心臟的負擔和猝死的機會。
3、過量飲酒:據王小波朋友回憶,王小波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常會飲酒,文人酒逢知己時常會激發「將進酒、杯莫停」的豪情,而酒特別是烈酒,使體循環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心肌工作量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縮力減退等會引起心搏量和心排血量明顯降低,這對心臟病患者當然大為有害。有專家認為,較大量烈酒對心臟有毒性作用,因而是心臟抑制而非心臟興奮劑。
4、過量抽煙:王小波常大量抽煙,大概他試圖用抽煙來激發創作靈感。我們知道,每支香煙約含20毫克尼古丁,吸入的約有2~3毫克,大量吸煙後,心率、收縮期血壓、舒張期血壓均有所增加,可使血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上升,並會引起各種心律失常,嚴重者(常見於有心臟病者)可發生致命性心律失常而致猝死。
在這個醫學高速進展的時代,很多病可以防,可以治,在這裡有必要提醒大家,定期的體檢,包括心電圖、X光、血液檢查等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及早診斷,防患於未然,治病於未深;還有就是避免「集中時間式」的過勞(如趕寫作、趕科研),戒除過量飲酒、大量抽煙的惡習;此外,身體不適時要及時求醫。希望本文能起警鐘的作用。
保持身體健康,也是每一個人一輩子的功課。
(圖片出自網路)
本文是O2O健康在線原創文章,作者:吳啟傑,轉載須註明作者和來源,並標明原文網址,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歡迎醫生朋友投稿!關注微信:O2O健康在線(ID:o2omedical)


※女兒會周期性冷落父親?
※全球每3秒增加1個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有這些癥狀要注意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