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納粹黨執政時的第一次危機,特務全力出擊都沒能壓住

納粹黨執政時的第一次危機,特務全力出擊都沒能壓住

原標題:納粹黨執政時的第一次危機,特務全力出擊都沒能壓住


德國跟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出於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一直保持著司法的獨立,行政和軍事上的老大,是無法完全乾涉法官和律師的行為。


法官和律師對已經被認定頒布的法律負責,不管統治者多強硬,他只能通過修改法律來干涉司法結果,不能直接踐踏法律,用權力去干涉法官的個人行為,進而讓法官做出違背法律條款的判決。


因而當納粹黨執政後,由於很多行為跟其執政前的法律相衝突,沒有少受法官的問責,所以當1941年德國司法部長居特納去世之後,作為納粹忠實骨幹的希拉姆就向希特勒進言,肢解掉司法部。


其職能歸入政府職權部分,即民法由內政府負責,刑法則交由警察部執行,將原本應該監督政府部門的司法部變成了輔助政府的執行機關。


而這一進言遭受到了納粹時任波蘭總督弗朗克的堅決反對,他認為司法獨立於政府之外,是已知解決司法公平最科學的方案,他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平民的利益。


為此以弗朗克為代表的支持司法獨立派,和希拉姆代表的司法「職能化」開始了漫長的唇槍舌劍。對於下屬的爭吵,希特勒在1942年4月26日明確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完全支持「職能化」。


他先是以國會立法的形式,給予了自己「不受現行法律條文任何約束」的特權,再而警告那些以司法獨立為利劍,傷害納粹成員的法官們「如果工作上不配合當前大政方針的需要,立馬給予免職」。


對於希特勒這種赤裸裸的獨裁行為,作為漢堡漢薩同盟上訴法院院長的羅滕貝格在寫給德國司法部長施勒格貝的信中,不驚的感嘆道「元首不信任司法系統以及法官們」。


德國司法系統至此陷入了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作為司法獨立派領袖的弗朗克當即進行了拚死反抗,他以波蘭總督的身份四處去宣講萬萬不能取締司法獨立。


對於如此吵鬧的不同聲音,希特勒先是將弗朗克波蘭總督的職位罷黜,讓他沒有任何權威背書,再而派遣特務對其24小時監視,全國也同時掀起了清算司法獨立派的運動。


以國家保安警察、納粹保安處為打手,四處抓捕跟納粹黨不同意見的司法界人員,其中有地區法官,也有律師行業的從業者。


面對德國司法部門馬上要全軍覆滅的困局,時任司法部長蒂拉克沒有像弗朗克那樣硬碰硬,而是用聽話的合作換取不被兼并,最大限度讓法官的工作與警察行為保持一個步調。


同時由於有大量民眾依舊堅信司法獨立帶來的是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雖然大量納粹特務四處抓人,依舊陷入了越抓越多的困局,且他們抓的越厲害,民間就越以心虛為依據,質疑納粹黨統治的人與日俱增,最終德國特務機關不得不妥協。

如此一來司法部得以保存了下來,雖然是名存實亡,但是編製依舊在,廣大的法官們沒有被納粹扔進集中營折磨,相對的司法界的公開唱反調,是納粹黨執政時的第一次危機,納粹黨意識到就算自己有最高權力,也無法完全控制德國的方方面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亂世最後贏家,可惜被兒子截胡,世人笑他「傻子」
國土縮水100餘倍,歐洲這個小國很「沮喪」

TAG:袁載譽 |